《永乐大典》成“西方文明孵化器”?文明自信和自嗨不能混为一谈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3 20:17 1

摘要:“英国人偷走《永乐大典》,翻译后搞出科技革命,连牛顿都是靠抄中国典籍发现万有引力!”


这届历史读者是有点飘了,最近看到个离谱说法:

“英国人偷走《永乐大典》,翻译后搞出科技革命,连牛顿都是靠抄中国典籍发现万有引力!”

评论区居然一堆人点头:“难怪西方突然崛起,原来偷了我们的文明成果!”

咱就说这脑洞要是开在科幻小说里,怕是能拿文学大奖。

可当成历史真相就有点无知了。

如果按这逻辑,上周丢了本菜谱,楼下西餐厅是不是该出米其林新菜了?

其实技术的发展,需要一个时间的沉淀和积累。

更何况在那个没有现代机械设备的年代,需要有技术突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从“文明优越”到“被害妄想”的畸形思想,近几年网上突然冒出一批“历史发明家”,一口咬定《永乐大典》是“人类文明源头代码”:

西方文艺复兴是因为偷了正本,工业革命靠抄副本,连英语都是为翻译大典现编的。

更有人神补刀:“外国药卖得好?肯定是偷了大典里的秘方!”

乍一听热血沸腾,细琢磨全是漏洞。

按他们的说法,仿佛全世界文明都得给中国老祖宗磕头。

连牛顿苹果树都得从大明进口。

为啥会有这种神论?

说白了还是文化自信没找准方向。

有些人看见西方科技强,心里着急,又不愿承认人家的发展逻辑。

于是干脆搞出个“偷典籍”的剧本:

不是咱不行,是老祖宗的宝贝被偷了,不然咱们早领先八百年!

这种心态跟晚清守旧派没啥区别,当年洋人船坚炮利。

他们就说“西学中源”,硬把微积分说成《周髀算经》的补丁,把望远镜归到墨子光学理论门下。

现在不过是换了个《永乐大典》的壳,本质还是“祖上阔过”的阿Q精神在作祟。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谣言正在形成闭环传播。

某些短视频平台上,一个声称“《永乐大典》包含蒸汽机原理图”的视频获得百万点赞,评论区充斥了“西方科技全靠偷”的言论。

但事实上《永乐大典》中根本没有所谓的《机器秘谈》章节,所谓的“火船”记载不过是后人伪造的谣言。

这种以讹传讹的现象,暴露出部分网民对历史常识的匮乏和对民族主义情绪的盲目迎合。

洋人根本没机会下手 咱先掰扯掰扯《永乐大典》的家底。

这书分正本和副本,正本早在明朝就失踪了。

现在网上传的“洋人偷正本”,纯属没看过史料,明朝皇宫戒备多严?

紫禁城光守卫就有上万人,别说搬1.1万册的大部头,就算偷本小册子,锦衣卫能把整个翰林院翻个底朝天。

史料记载,正本最后一次出现是嘉靖年间,嘉靖帝爱这书爱到每天带着看,死后三个月才下葬,结果刚埋进永陵,副本就宣布抄完。

学界推测大概率是跟着嘉靖陪葬了,你想皇帝把书当陪葬品,洋人上哪偷去?

除非他们把嘉靖的帝陵给挖了!

还有一种说法,正本毁于明末大火。

1644年李自成撤离北京,放火烧了紫禁城,除了武英殿全成废墟。

《永乐大典》要是藏在宫里,十有八九葬身火海。

退一万步说,就算真有洋人偷书,也得等到19世纪压片战争后。

可文艺复兴是14-16世纪的事,时间差了两百年,难不成洋人会穿越?

副本的遭遇更清楚。

清朝时副本存放在皇史宬,本来保存得好好的,结果从康熙年间开始,官员就监守自盗。

修《四库全书》时,和珅的手下就顺走过不少,乾隆清点时已经丢了1000多册。

到了晚清英法联军进北京,趁机抢了一些,但大部分还是被中国官员偷去卖了。

比如光绪年间,翰林院编修文廷式,一次就顺走100多册,卖给了英国传教士。

他的偷窃手法极为巧妙:冬天穿着宽大棉袍进宫,将《永乐大典》裹在棉袍里带出,看守误以为他只是携带日常衣物。

等八國联军入侵时,剩下的几百册要么被烧,要么被抢。

但这时候西方都完成工业革命了,他们抢书更多是当文物收藏,跟“偷学科技”没啥关系。

据记载侵略者甚至用《永乐大典》的书页构筑工事,珍贵典籍在战火中化为齑粉。

这场浩劫后,《永乐大典》副本仅存64册,经过百年搜集才恢复到现在的400余册。

现在全球现存400多册副本,国图就占一半以上。

你猜西方人拿到这些书干啥?

大英博物馆把它们当宝贝展览,牛津大学图书馆当古籍研究,顶多写两篇学术论文,从来没人说“靠这些书搞出了工业革命”。

反倒是咱们自己,从副本里辑出了《旧五代史》《水经注》等失传古籍,这才是实实在在的文化抢救行为。

关键问题来了:

《永乐大典》里到底写了啥?

这书是类书,说白了就是古代百科全书,把先秦到明初的典籍分门别类抄了一遍。

经史子集啥都有,儒家经典、诗词歌赋、医药占卜等等汇总到一起,就是没有“工业革命指南”。

你翻开辑录的古籍看看,《农政全书》讲种地;《天工开物》讲工艺。

都是传统技术经验,跟近代科学体系差着很遥远。

牛顿要真靠这书发现万有引力,那书里得有微积分公式吧?

可中国古代数学用的是筹算,连阿拉伯数字都是十三世纪引入到国内而且还没有普及,那时候《永乐大典》才刚开始修编。

拿啥推导万有引力?

更让人觉得讽刺的是《永乐大典》中收录的科技类书籍,如元代《农桑辑要》、宋代《数学九章》等,在明清时期并未得到有效利用。

反观是西方学者通过传教士带回的中国典籍,结合自身学术传统,发展出实验科学。

例如利玛窦翻译的《几何原本》在中国并未引起太大反响,却在欧洲推动了数学革命。

这种差异恰恰说明,文明进步需要的是开放创新,而非单纯的知识积累。

最可恨的是哪些传这些谣言的人。

一边骂韩国人偷文化,一边自己搞“文明偷窃”。

人家韩国人抢端午、申汉服,咱们笑话人家“小国心态”,可转头就说“西方文明靠偷中国典籍”,这跟人家有啥区别?

都是把文化当成了争面子的工具,忘了真正的文明自信,从来不是靠“祖上阔过”撑场面。

你看看近代技术的发展,不管是军民科技,有多少是我们前辈从国外带回来之后,自己再发展提升的?

而是承认过去的成就,也直面近代的落后,然后踏踏实实走出自己的路。

晚清的时候。

咱们吃够了“西学中源”的亏,守旧派抱着《山海经》说蒸汽机是墨子发明的,结果被洋枪洋炮打得满地找牙。

现在都2025年了,还在玩这一套,不觉得过时又迂腐吗?

《永乐大典》确实是伟大的文化遗产,但它的价值在于保存古籍,在于让我们看见古代中国的知识体系。

而不是被当成“文明优越论”的遮羞布。

而且要是明朝真正科技发达,就不会等到后面跟李自成和吴三桂打的时候,一样先进科技武器都拿不出来!

结语:与其编造“偷典籍”的故事,不如讲讲真实的文明对话

西方近代文明的崛起,有借鉴东方的地方吗?肯定有,这点不用否定!

中国的造纸术、火药通过阿拉伯传到欧洲,确实促进了思想传播和技术变革。

但这是文明交流的正常现象,就像中国后来也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一样。文明的进步从来不是靠偷,而是靠开放、包容、创新。

与其纠结《永乐大典》有没有被偷,不如多讲讲郑和下西洋时的文明互鉴。

讲讲利玛窦带来的西方科技,讲讲改革开放后咱们如何吸收世界先进经验。

真正的文化自信是敢说:

“我们曾经很棒,现在也在努力,未来会更牛”。

而不是靠编造那些虚无缥缈的谣言来给自己壮胆。

下次再有人说“西方靠偷《永乐大典》发家”,你就问他:

“那你倒是说说,牛顿在大典哪一页写了万有引力公式?”

退一万步说,明朝修了《永乐大典》丢了,那清朝修的《四库全书》呢?不是也没有让清朝的科技突破发展嘛?

难道清朝还不如明朝发达?

《永乐大典》1405年之后就开始传入西方,第一次工业革命到了1765年才开始,这么说他们也是够笨的,研究了360年才研究明白?

有些逻辑,不是你强制非得要联系在一起,就一定会成立!

为什么第一次工业革命清朝没有跟上步伐?到了1866年第二次工业革命,清朝还是跟不上步伐?

难道真的是我们比西方人更笨?

如果你实在执拗,那么请你去看看《科普中国》官方怎么说的吧!

我想有点常识的人,都能看明白是怎么回事!

(参考资料来自公开权威资料,文中观点仅为个人观点,仅供娱乐!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并且进行了一些技术修复,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以下为部分公开资料截图:《西方抢走了《永乐大典》才突然科技大爆发?政 务:---科普中国》《明内府《永乐大典》展出,东西方古籍珍本相遇台北-澎湃新闻2023-03-16 08:23》、《《永乐大典》是本什么书?正本下落成谜,副本百存一二-------中国新闻网2021-06-01》、《沧桑六百年-金台资讯2020-06-02 09:27》

来源:山中微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