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列车员用朝汉双语播报时,我正趴在车窗上哈气擦玻璃。"各位同志,平壤到了!"下午五点的夕阳把月台染成蜜糖色,站台上穿军装的人群像移动的松树林,女学生们胸前的金日成徽章在暮色中闪着微光——这就是我初见平壤的模样。
当列车员用朝汉双语播报时,我正趴在车窗上哈气擦玻璃。"各位同志,平壤到了!"下午五点的夕阳把月台染成蜜糖色,站台上穿军装的人群像移动的松树林,女学生们胸前的金日成徽章在暮色中闪着微光——这就是我初见平壤的模样。
刚拖着行李箱挤出站口,就看见举着"欢迎中国同志"牌子的金导。这个穿淡青色民族服装的姑娘,让我瞬间明白了什么叫"北韩女团门面级颜值"。她皮肤白得能透光,眼尾微微上挑的丹凤眼自带柔光滤镜,开口竟是播音员水准的普通话:"我叫金惠善,未来七天将带大家感受真实的朝鲜。"
团里四十岁的老张直接看呆了,手里的矿泉水瓶掉地上滚出老远。几个小伙子更是争着帮金导提扩音器,活像开屏的孔雀。但金导始终保持着教科书式的微笑,连发丝弧度都纹丝不动,活脱脱从朝鲜宣传画里走出来的女主角。
"大家请跟我来。"她挥动小旗子的动作让我想起朝鲜团体操表演,二十人的队伍瞬间被施了咒似的整齐列队。穿过站前广场时,巨型LED屏正播放着慷慨激昂的讲话,穿军装的人群突然集体鼓掌,吓得广东来的陈阿姨一哆嗦。
旅游大巴驶过灯火零星的大同江桥时,金导指着江心岛介绍:"这就是各位下榻的羊角岛酒店,朝鲜特级涉外宾馆。"夜色中孤悬江心的42层建筑,像极了科幻片里的太空基地。
走进大堂的瞬间,1990年代的气息扑面而来。墨绿色大理石地面能照出人影,水晶吊灯洒下鹅黄色光晕,穿深蓝制服的接待员正在用算盘登记房卡。我的房间在23层,推开门的刹那差点惊呼——这简直是时光胶囊!
浅金色墙纸上印着细密花纹,深红绒布窗帘垂到地毯,老式座机旁居然摆着液晶电视。浴室里的陶瓷浴缸比我爷爷家的还大,洗漱套装竟是茉莉香型的。摸着电视机下沿的索尼LOGO,我恍惚间分不清这是平壤还是九十年代的北京饭店。
舌尖上的朝鲜:泡菜之外的惊喜
"今晚是欢迎晚宴,请中国同志品尝我们朝鲜味道。"金导说这话时,餐厅服务员正端着铜锅鱼汤穿梭。六人围坐的圆桌上,摆着八道冒着热气的菜肴:辣焖明太鱼、蒜香空心菜、鸡蛋蒸肉饼,还有三碟不同发酵度的泡菜。
北京来的王叔盯着啤酒瓶上的"大同江"商标直乐:"这牌子我在798艺术区见过,卖68一瓶呢!"确实,琥珀色的酒液带着淡淡米香,比国内工业啤酒醇厚得多。金导举着高脚杯挨桌敬酒时,特意提醒:"我们的啤酒不用甲醛,请放心饮用。"
最让我惊艳的是石锅拌饭。服务员端着滋滋作响的石锅小跑过来,生鸡蛋在滚烫的锅底瞬间凝固成太阳蛋。金导亲自示范:"要顺时针搅拌365下,让每粒米都裹上酱料。"当辣酱、香油、锅巴香在口腔爆炸时,留学生小李突然红了眼眶:"这是我奶奶家的味道..."
深夜站在房间窗前,发现整座岛真的只剩酒店亮着灯。江对岸的平壤城区隐在浓墨般的夜色里,突然理解为什么外国记者叫这里"与世隔绝的乌托邦"。打开电视,万寿台电视台正在放《血海》歌剧,青年频道在教怎么用玉米芯做工艺品。
乘电梯去地下一层的旋转酒吧时,撞见三个朝鲜服务员在学中文。穿白衬衫的领班正跟着平板电脑读:"欢迎下次光临~"尾音拖得老长。看见我举手机要拍,她们惊慌摆手,胸前的金日成徽章撞得叮当响。
那些意想不到的奢华
第二天五点就被阳光晃醒,这才发现窗帘根本不遮光。晨跑时误闯酒店后花园,竟发现露天泳池碧波荡漾,更衣室里整整齐齐码着苏联式连体泳衣。金导后来悄悄说:"这是给外国元首准备的,你们是今年第一批使用的旅游团。"
自助早餐更是颠覆认知:现烤的羊角包带着黄油气,酸奶装在陶瓷罐里,居然还有现磨咖啡!重庆妹子小林咬着米糕嘟囔:"说好的饿肚子呢?比我公司楼下五星级酒店还好吃!"
后记:临别时的秘密约定
最后一天退房时,金导破天荒收下了我们送的话梅糖。她掏出手帕仔细包好,别上那枚永远闪亮的金日成徽章。"等朝中高铁通车了,我带你们去元山看海。"大巴启动时,她追着车挥手,胸前的"朝鲜观光"徽章在阳光下碎成无数光点。
此刻坐在回国的列车上,摸着羊角岛酒店的陶瓷杯垫,突然想起金导说过的话:"我们展示的不仅是朝鲜,更是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或许这就是旅行的意义——在重重滤镜之外,触摸那些真实跳动的脉搏。
来源:百姓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