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发送者是万科翡翠公园的业主老张,头像还带着2021年房价巅峰时的庆祝合影。
南京楼市又炸锅了。
江宁九龙湖业主群里,一条红色加粗长文刺破深夜平静:
“全体房东请注意!小区挂牌价跌破3万/㎡了,再降价我们都得喝西北风!”
发送者是万科翡翠公园的业主老张,头像还带着2021年房价巅峰时的庆祝合影。
这个曾被视为“南京改善天花板”的板块,正经历着魔幻下跌——
2021年成交价5.2万/㎡的标杆小区,如今2.96万/㎡就能捡漏,
一套90㎡三房总价暴跌180万,相当于每天蒸发2000元。
(一)巅峰时期的“富人结界”
2018年九龙湖首场土拍,万科以2.5万/㎡楼面价拿下地块时,
售楼处沙盘前挤满了戴着大金链的土豪,
“买这里的房子,相当于给孩子提前买了名校门票。”销售一句话,让首付150万的验资门槛形同虚设。
金隅紫京云筑业主群曾是“凡尔赛现场”:
有人晒出2022年收房时的验资报告,账户余额800万起步;
有人直播装修过程,光地暖就花了30万,配文“穷装,让大家见笑了”。
(二)腰斩只用了三年
转折从2023年开始。
先是新城玖珑湖一套87㎡房源以2.67万/㎡成交,比巅峰期跌去50%,
业主在朋友圈写:“孩子等着出国,没办法,割肉也要卖。”
接着万科金域蓝湾的业主发现,自家房子在链家的挂牌价,
从2022年的4.8万/㎡,一路跌到2025年的3.2万/㎡,仍无人问津。
最扎心的是“新业主变接盘侠”:
2022年以3.8万/㎡买入金隅紫京云筑的小李,
2025年初想置换学区房,挂牌3.5万/㎡无人看房,
“算上税费和利息,我每平米亏8000元,首付全赔进去了。”
(三)河西中豪宅也没能幸免
这场下跌风暴,连宇宙中心河西中都没能逃脱。
仁恒江湾城四期,2020年成交价6.5万/㎡,如今3.8万/㎡就能拿下,
有业主在抖音发视频:“当年抢房时找了三层关系,现在降价300万都没人要。”
更有人算了笔扎心账:
2018年花1000万买的河西大平层,现在银行评估价500万,
“每月还2万房贷,房子市值还没贷款多,相当于给银行打了7年工。”
(一)第一波:理性派的“价格同盟”
老张发起的《九龙湖房价保卫倡议书》,一夜之间获得300多业主签名。
倡议书写得煞有介事:
1. 全体业主挂牌价不得低于3.5万/㎡,违者踢出业主群;
2. 组建“价格监督小组”,每日巡查中介平台低价房源;
3. 统一口径对外宣传“九龙湖房价触底反弹”。
(二)第二波:激进派的“社死战术”
当理性倡议失效后,激进派登场了。
有业主提议:“把降价卖房的业主门牌号发业主群,让全小区都知道他破坏规矩。”
更有人制作“叛徒名单”,把近期低价成交的房源信息公示,
“XXX栋1002室,业主王某,2.8万/㎡贱卖,大家以后别跟他来往。”
(三)河西业主的“前车之鉴”
这种操作,河西业主早试过了。
2024年3月,奥体新城翠杉园业主拉着“守护河西价值,拒绝恶意降价”的横幅,
在小区门口合影发抖音,播放量超50万,
结果一周后,横幅旁的中介门店就挂出“3.2万/㎡急售”的灯箱,啪啪打脸。
鼓楼滨江的业主更绝,集体向12345投诉:
“中介联合炒房团做空房价,导致我们资产缩水!”
结果市场监管局回复:“房价由市场决定,建议理性看待。”
(四)保卫战中的“双面人”
最戏剧性的是“双面人”现象:
某业主在群里喊“死也不降价”,转头在中介私聊里说“价格好商量,急用钱”;
有业主委员会主任公开反对降价,自家房子却悄悄挂到其他平台,单价低2000元/㎡。
“人性经不起考验,房价跌到位了,谁不想赶紧止损?”资深中介老王说。
(一)土拍市场的“魔幻剧本”
2025年4月30日,九龙湖G18地块拍卖现场,
金茂、万科、保利等12家房企厮杀72轮,最终以1.73万/㎡楼面价成交,
拿地后第二天,金茂官微发布海报:“重塑九龙湖高端人居标杆!”
配图是“府系”产品效果图,主打“四代住宅+空中花园”。
(二)新房市场的“暗箱操作”
但新房市场却在上演“冰火两重天”。
2023年开盘的某热盘,精装均价4.2万/㎡,如今推出“工抵房”,
单价3.5万/㎡还送车位,销售私下说:“首付不够可以分期,先上车再说。”
河西某豪宅更绝,2021年卖6.5万/㎡,2025年推出“员工特惠房”,
单价3.8万/㎡,比周边二手房还低,
销售发朋友圈:“老板急用钱,亏本大甩卖,手慢无!”
(三)老业主的维权困局
面对降价,老业主坐不住了。
九龙湖某楼盘业主聚集售楼处,举着“还我血汗钱”的牌子,
开发商却拿出购房合同:“合同里没写保价条款,市场行为请理解。”
更有开发商玩起“文字游戏”:“我们卖的是毛坯房,以前卖的是精装,不算降价。”
(一)史上最宽松政策出台
2025年3月,南京甩出“救市七条”:
1. 取消二手房限售,房产证满2年即可交易;
2. 推行“以旧换新”,卖旧房买新房给予契税补贴;
3. 公积金贷款利率降至2.6%,创历史新低。
某中介算了笔账:
“买100万的房子,首付20万,公积金贷款80万,月供3200元,比租房还便宜。”
(二)市场反应却很冷淡
政策出台首周,河西某售楼处挤满看房客,
但成交数据却很惨淡:全周仅成交12套,不及2020年单日成交量。
“怕买完继续跌,再等等看。”刚需购房者小王说。
更尴尬的是法拍房激增:
阿里法拍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南京法拍房1237套,同比涨67%,
不少房源因断供被拍卖,起拍价比市场价低30%,
“昨天一套九龙湖的房子,起拍价2.2万/㎡,都没人报名。”法拍中介小李说。
(三)政策背后的无奈
有业内人士透露:
“土地财政压力大,不救市不行,但现在购房者太理性了。”
“以前靠政策刺激就能涨价,现在大家都知道,房价涨不动了。”
(一)刚需的“捡漏窗口期”
对于刚需来说,现在确实是难得的机会:
九龙湖2.5万/㎡的房价,回到2018年水平,
80㎡两房首付50万就能拿下,月供比2019年少还3000元。
“以前租房住河西,现在能买九龙湖,通勤时间多20分钟,省了300万。”刚需购房者小张说。
(二)改善客的“观望心态”
但改善客却在犹豫:
“现在卖旧房,亏200万;买新房,又怕继续跌,不如先住着。”
河西业主刘女士的话代表了多数人心态:
“房价涨了十几年,现在跌个三五年很正常,等企稳了再换房。”
(三)投资客的“彻底离场”
曾经活跃的投资客,如今彻底消失了。
“微信群里的投资大佬,要么转行做抖音,要么去炒股了。”中介老王说,
“他们终于明白,房子不是稳赚不赔的理财品。”
(一)三个残酷现实浮出水面
1. 核心区不再“永涨”:连九龙湖、河西中都能腰斩,还有哪里能保值?
2. 政策救市有极限:利率降到2.6%,首付低至20%,依然拉不动市场。
3. 业主抱团无意义:市场规律面前,任何“保卫战”都是螳臂当车。
(二)中产的资产焦虑
这场保卫战,暴露出中产的深层恐惧:
当房子不再是“安全垫”,辛苦攒下的几百万首付,说没就没了;
当“房产增值”神话破灭,未来该靠什么抵御通胀?
有业主在论坛发帖:
“以前总以为房子是固定资产,现在才知道,它更像高风险投资品。”
(三)楼市的“价值重构”
但换个角度看,这或许是好事:
房价回归居住属性,让真正需要房子的人能买得起;
投资客离场,楼市告别“击鼓传花”的游戏。
就像一位资深媒体人说的:
“房价下跌,洗掉的是泡沫,留下的才是真实需求。”
站在九龙湖的街头,看着挂着“急售”牌子的二手房门店,
突然想起老张在业主群的最后一条消息:
“折腾了三个月,房价还是跌了。现在我想通了,房子是住的,不是炒的。”
这话朴素,却道破真相:
无论市场如何起伏,保持理性最重要——
刚需别等“最低点”,遇到合适的就上车;
业主别被情绪左右,根据自身需求决定卖或留;
投资客更该明白,楼市黄金时代已过,别再做“躺赚”美梦。
毕竟,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清醒的头脑,比任何“保卫战”都更有力量。
对此,您怎么看?敬请点赞、收藏、转发,并与墨兮哥交流呵!
来源:墨兮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