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返乡创业 打造“家门口的务工车间”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3 21:16 1

摘要:在群山环抱的永善县莲峰镇万和村,一座投资400余万元、占地23亩的中药材加工厂正开足马力生产,这座集“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工厂,激活了当地中药材产业的勃勃生机,让乡亲们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增收梦想。而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63岁的返乡创业者—

在群山环抱的永善县莲峰镇万和村,一座投资400余万元、占地23亩的中药材加工厂正开足马力生产,这座集“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工厂,激活了当地中药材产业的勃勃生机,让乡亲们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增收梦想。而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63岁的返乡创业者——王勇。

走进永善县莲峰镇万和村中药材加工厂,缕缕蕨菜的清香扑鼻而来,瞬间令人心旷神怡。工厂内部,工人们手法娴熟,忙碌有序,他们将一筐筐鲜嫩的蕨菜进行焯水、晾晒、称重、打包等工序,整个现场秩序井然,宛如一幅生动的劳作画卷。晾晒场上,两鬓斑白的王勇来回穿梭,仔细查看每一个生产环节,不时与工人们亲切交流,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这座中药材加工厂,配备3000余平方米的晾晒场、600余平方米的加工房及30亩育苗大棚。为了高效利用资源,王勇独具匠心,创新性地构建了“中药材与蕨菜轮作加工”的模式。在党参育苗的关键时期,晾晒场便化身为蕨菜加工的战场,确保工厂的生产不曾间断。

谈及创建这座中药材加工厂的初衷,云南洪邦药业有限公司的负责人王勇满怀深情地说道:“我创建这座中药材加工厂,就是为了带动家乡的中药材产业发展,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增加收入。看到大家工作得开心,收入也在不断增加,我感到非常欣慰。”

自今年2月建成投产以来,这座加工厂便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中药材加工方面,大黄加工量达170余吨,鲜党参加工约400吨,干党参加工约100吨,而蕨菜的加工量更是惊人,高达500余吨。这些丰富的产品种类,不仅满足了不同市场的需求,还极大提升了工厂的市场竞争力,在中药材行业中崭露头角。

同时,加工厂还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据初步统计,该厂每年可吸纳莲峰万和、和平、松田、文潭等村的群众就业15000余人次,真正实现赚钱顾家两不误的美好愿景。

群众 吴安贤:

“村里建了这个中药材加工厂,我们既能照顾家庭,又有工作可做,每天能挣110元,有了稳定的收入,我非常满意。”

王勇与党参的缘分始于1985年,那时他的家乡还很贫穷,一位四川客商前来收购党参,两元1公斤的党参在广州竟然能卖到20多元。这巨大的价格差异让年仅23岁的王勇敏锐地捕捉到了商机,从此,他踏上了党参产业之路,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历程。

他从甘肃引进党参籽种,在云南怒江试种成功,又在东川建立了加工厂,多年的摸爬滚打,让他积累了丰富的市场经验,也钻研出了先进的种植技术,逐渐成为中药材种植加工的行家里手。致富后的王勇并没有忘记反哺家乡,如今,他带着新技术和新理念返乡创业,希望带动家乡的父老乡亲共同致富。

王勇:

“现在我有新的技术带回到家乡,让乡亲们种得放心,我办加工厂的目的就是让大家种,我来收购,大家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王勇心系家乡的质朴话语,展现出他的创业热情和带领乡亲致富的期盼。万和村党总支部积极响应,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促成中药材加工厂的落地。同时创新招工模式,解决了工厂的用工难题,为工厂运营提供了有力保障。

万和村党支部书记兼主任 卢松:

“工厂引进后,我们组织无法外出的劳动力到厂里务工,每天有六七十个工人,每天的工钱在80元到120元之间,全年预计支付工资300万左右。”

王勇用半生积累的产业智慧,在家乡播下希望的种子,以拳拳赤子之心,为乡亲们带来增收致富的新机遇。这座工厂不仅是他事业上的新起点,更是他回馈家乡、带动家乡产业发展的实际行动。

展望未来,王勇满怀信心地表示:“我们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与优质企业合作,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为乡亲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共同推动乡村振兴。”他正以一颗赤诚的赤子之心,带领乡亲们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