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周刷到桂林塘北村的视频时,我第一反应是:“这又是哪个P图大师的杰作?”直到亲眼看到那片水田——灌了水的稻田像打翻的镜子,山啊云啊全泡在里面,田埂上站满拍照的人,我才信了:原来真有人把农活干成了艺术!
上周刷到桂林塘北村的视频时,我第一反应是:“这又是哪个P图大师的杰作?”直到亲眼看到那片水田——灌了水的稻田像打翻的镜子,山啊云啊全泡在里面,田埂上站满拍照的人,我才信了:原来真有人把农活干成了艺术!
说实话,这种“天空之镜”算不上新鲜创意,青海茶卡盐湖早玩过这套。但出现在广西农村的水稻田里,反而有种魔幻的亲切感。村民们到现在还纳闷:“我们祖祖辈辈插秧前灌水,怎么今年就成景点了?”
我的观察:这里爆红的关键在于“反差感”。城市人看腻了刻意打造的景区,突然发现最普通的农耕场景居然自带仙气——田埂就是天然观景台,拖拉机轰隆声成了田野BGM,连老农的草帽都成了拍照道具。
在村口小卖部,龙叔给我算了笔账:“以前这时候都在家准备插秧,现在天天搬矿泉水。昨天卖了200多瓶,顶过去半个月卖菜钱!”冰柜上还粘着春耕时的泥巴,里头塞满网红汽水,这场面简直像穿越。
村副主任老刘更忙得脚不沾地:“上周末来了两千多人,大巴车把村道都堵了。”他腰间别着对讲机,一边帮游客找停车位,一边叮嘱大爷大妈别踩坏秧苗。最绝的是村里新修的4个厕所——外观看像竹楼,里面居然有母婴室,墙上还挂着抖音热门拍摄攻略。
深度吐槽:现在很多网红村火得快凉得更快,但塘北村明显“有备而来”。去年政府投钱修的那条产业路,本意是让收割机开进来,结果歪打正着成了拍照C位。这说明乡村振兴不能光靠流量,得先打好基础。
不过我也看到揪心场面:几个主播为了拍倒影,直接踩进灌满水的田里,刚插的秧苗东倒西歪。老农蹲在地头抽烟,嘴里嘟囔:“这些苗子活不成,秋收要减产喽。”
村委会现在很头疼:不管吧,生态遭破坏;管太严吧,又怕把人气赶跑。他们正在试验“拍照专区”——用木栈道圈出指定区域,既保庄稼又能出片。这法子能不能成,还得看游客买不买账。
说句大实话:很多网友骂游客素质差,但换作是你,面对这么美的镜面稻田,能忍住不往前多走两步?关键还是得做好引导,比如在田埂种上花带,自然形成隔离带。
你以为他们只想赚快钱?我在村委会发现了秘密武器——彩色油菜花种植计划。等秋收结束,整片田将种上紫色、橘色的油菜花,冬天直接变身调色盘。“到时候你们拍照,背景是七彩花田加喀斯特山,比现在还要绝!”驻村规划师眼睛发亮。
更狠的是河道改造方案:把灌溉水渠拓宽成景观水系,夏天能划竹筏,冬天搞灯光秀。村里大嫂们正在学做桂花糕,准备开发“稻田下午茶套餐”。
个人预判:塘北村如果能熬过“网红期”,真有可能做成全年无休的农旅IP。但千万别学某些景区坐地起价——保持住10块钱能买3瓶水的物价,比什么营销都强。
最后说句真心话:我们总嘲笑网红景点“照骗”,但塘北村让我看到另一种可能——当最土的农耕遇上最潮的流量,撞出的火花或许真能照亮乡村振兴的路。只是这条路上,别让秧苗成了牺牲品。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喜欢点赞评论关注转发!原创不易,转载标注出处!
来源:南宁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