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一项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的研究显示,我国约有38%的癌症与慢性炎症密切相关,而这些炎症往往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小毛病"。它们就像潜伏在身体里的定时炸弹,不被重视时,已悄悄损害着我们的健康。
有一项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的研究显示,我国约有38%的癌症与慢性炎症密切相关,而这些炎症往往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小毛病"。它们就像潜伏在身体里的定时炸弹,不被重视时,已悄悄损害着我们的健康。
前不久,我在门诊接诊了一位58岁的李先生,他因胃部不适而来就诊。通过详细检查,我们发现他已经罹患了胃癌中期。让人痛心的是,李先生十年前就有慢性胃炎症状,但他一直认为"胃病谁没有几年",靠着随身携带的胃药"硬扛"了下来。如今,他需要面对的是漫长而痛苦的治疗过程。
中华医学会发布的数据表明,我国约65%的中年人群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但其中仅有23%的人会主动寻求规范治疗。为什么会这样?大多数人对炎症的危害认识不足,把它们当成"小病",殊不知这些被忽视的"小病"可能是多种癌症的温床。
慢性胃炎在我国的发病率高达30%以上,这意味着近三分之一的成年人都可能患有不同程度的胃炎。尤其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如果长期存在而不治疗,将使胃癌风险提高6倍。
国内一项追踪超过5000名慢性胃炎患者的研究发现,持续7年以上未经有效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约有8.4%会发展为胃癌。这个数字远高于普通人群的胃癌发病率。
我在临床上常见到很多人有胃不适时会自行服用抗酸药或者胃黏膜保护剂来缓解症状,却不去医院进行胃镜检查确定病因。这种做法非常危险,因为它可能掩盖了背后更严重的问题。
慢性胃炎患者应当每1-3年定期进行胃镜检查,特别是有家族史或年龄超过40岁的高危人群。早期发现胃癌前病变,如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等,才能避免悲剧发生。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过去20年中上升了约92%,而慢性结肠炎是其重要诱因之一。特别是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若持续5-8年不治疗,患结直肠癌的风险会增加20-30倍。
记得有位教授曾在讲座中提到,欧美国家结直肠癌发病率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饮食结构中精制碳水化合物和红肉比例过高,纤维素摄入不足。而这种饮食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所接受。
"人以胃肠为本",这句古话蕴含着深刻的健康智慧。良好的肠道健康不仅能预防结直肠癌,还与我们的免疫力、情绪稳定等息息相关。因此,注意饮食结构调整,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避免长期便秘或腹泻,是预防慢性结肠炎的关键一步。
"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是导致慢性炎症的主要原因,超过70%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可以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得到有效预防。"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我国是肝病大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数量超过7000万,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约1000万。数据显示,90%以上的肝癌患者有慢性肝炎病史,而肝硬化则是肝癌发生的重要中间环节。
最令人担忧的是,肝脏是个"沉默的器官",即使受到严重损害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很多人直到肝功能严重受损或发现肝癌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此时往往为时已晚。
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急剧上升。这种疾病早期同样缺乏典型症状,但如果进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其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将大大增加。
定期肝功能检查和肝脏B超检查对于早期发现肝脏问题至关重要。对于乙肝、丙肝病毒携带者,更应每半年进行一次AFP(甲胎蛋白)和肝脏影像学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异常。
宫颈癌是我国女性第二常见的恶性肿瘤,每年新发病例超过10万例。研究表明,99.7%的宫颈癌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有关,而慢性宫颈炎会增加HPV感染的风险和持续时间。
有数据显示,长期患有慢性宫颈炎的女性,其宫颈癌的发病率比普通人群高出4-5倍。然而,很多女性对这一点认识不足,往往将白带异常、轻微腹痛等症状视为"小问题"而不求医治疗。
预防宫颈癌的最佳方法是接种HPV疫苗和定期进行宫颈筛查。即使已经接种了HPV疫苗,也不能完全替代宫颈筛查,因为疫苗并不能预防所有HPV病毒类型的感染。
25-65岁的女性应每3年进行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或每5年进行一次HPV检测。这些简单的检查能够识别癌前病变,及时干预可以防止癌症的发生。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而慢性前列腺炎被认为是其危险因素。国内研究发现,持续5年以上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癌的发病风险比普通人群高出约2.5倍。
更令人担忧的是,慢性前列腺炎在我国35岁以上男性中的患病率高达15%-20%,且呈年轻化趋势。久坐、饮食不规律、过度饮酒、吸烟等现代生活方式都是诱发因素。
许多男性对排尿不适、会阴部不适等症状习以为常,认为是"上了年纪的正常现象",从而延误了治疗。事实上,这些症状可能是身体在发出警告信号,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预防慢性前列腺炎,首先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久坐,保持充分的水分摄入,规律排尿。对于50岁以上的男性,建议每年进行一次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查和前列腺指检,以便及早发现问题。
炎症与癌症的关系如此密切,那么我们该如何防范?实际上,预防这些炎症性疾病发展为癌症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干预、定期随访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要让"小病"拖成大病,更不要让"小炎症"发展为癌症。
作为医者,我常常感叹:如果每个人都能对自己的健康多一分重视,很多悲剧本可避免。健康不仅关乎个人,也关乎整个家庭的幸福。请记住,预防和早期干预永远比晚期治疗更经济、更人道、更有效。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章开头已标注文献来源。本文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寻求线下医师帮助。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中华医学杂志》2023年专题研究《慢性炎症与癌症的关联性分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期刊》2024年发表《常见慢性炎症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华消化病杂志》2023年《消化系统慢性炎症与癌变风险评估》
来源:马医生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