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智慧化管控,得益于漕河镇管口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气象观测站建设,观测站如同“天空之眼”,每日生成近8000余组数据,并实时上传至气象部门云平台。依托这些数据,气象技术人员能为不同品种小麦,量身定制从拔节到孕穗8个生育期的专属气象档案。
济宁新闻网讯(记者 蔡珂珂 通讯员 苏强 赵安宁)兖州区将新技术、新装备运用到麦田管理中,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为夏粮丰收打好基础。
在漕河镇管口新村,种粮大户张志发手机上的一款APP成为麦田管理的“智能管家”。
智慧化管控,得益于漕河镇管口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气象观测站建设,观测站如同“天空之眼”,每日生成近8000余组数据,并实时上传至气象部门云平台。依托这些数据,气象技术人员能为不同品种小麦,量身定制从拔节到孕穗8个生育期的专属气象档案。
兖州区气象局副局长陶勇:“从这个气象服务图上,我们可以看到,颜色越深就代表着雷达强度越强,就代表了降水强度也强。同时,我们也有多样化的气象服务产品,从播种期的降水预测到灌浆期的气温预警,每一步都有我们的气象服务产品。”
兖州区漕河镇人大副主席、管口新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法义:“自从我们安装了这个气象观测站,就像给我们田地配置了专职的气象预报员,我们能实时地获得气象数据来指导我们良种繁育。同时啊,我们通过对气象数据提前获取,有效地降低了灾害天气对我们良种繁育的影响,提高了我们良种繁育的产量和质量。”
如今,兖州区已构建起完善的气象监测网络,建成国家基本气象站 1 套、区域自动气象站 8 套、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站 2 套以及设施农业气象观测站 1 套,实现对温度、湿度、降水、风速等关键气象要素的全方位实时监测。
兖州区气象局副局长宋鹏程:“我们把这些数据和历年的气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将分析的结果形成气象服务快报,然后传输给农业部门,为农业部门指导农业生产提供有力的依据。”
来源:济宁新闻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