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东大供应商甚至在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宣布前就已逐步恢复业务,跨太平洋航线的运费从4月中旬的每40英尺标准箱2000美元跃升至本周的约2500美元。
最新消息:太平洋航运价格大幅飙升!附名单…
根据格隆汇5月13日引述彭博社消息,随着东大供应商甚至在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宣布前就已逐步恢复业务,跨太平洋航线的运费从4月中旬的每40英尺标准箱2000美元跃升至本周的约2500美元。
根据报道,太平洋航线价格单周涨幅高达25%,创2023年以来新高。这场由政策驱动的运价跳涨,揭示了供应链对贸易政策的敏感反应,那么轮航运涨价会持续多久呢?对航运企业又意味着什么呢?
《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明确,美国自5月14日起暂停24%的关税加征,保留10%基准税率,政策有效期至8月中旬。
受此影响,美国4月关税不确定性下推迟的货物需求集中释放。
其中,深圳3C企业数据显示,5月前两周对美出口量环比激增60%,部分企业将三季度订单提前至5-7月交付。智能手机、计算机等20项关税豁免商品(占中国对美机电出口49%)运输需求爆发,上海至洛杉矶电子产品专线运价单周上涨18%,显著高于整体涨幅。
4月关税加征期间,东大至美西航线订舱量同比暴跌54%,而协议签署后一周内,亚马逊、沃尔玛等零售商紧急补货,订舱量反超去年同期30%。
与此同时,4月转投亚欧航线的8艘万箱级船舶(合计10万TEU)尚未回流,美西航线舱位利用率从4月的65%骤升至92%。洛杉矶港外锚泊船舶从4月的“零等待”激增至37艘,平均滞港时间达4.2天,推高滞期费成本20%。
部分企业担忧90天后关税重启,采取“超额补货”策略。美国进口商将三季度订单集中至5-6月,单企业订舱量翻倍,接受运费上浮15%以确保舱位。
其中,中远海运、马士基等巨头启动“动态溢价”机制,首周试探性提价10%后,跟风企业推动运价突破2500美元。另有多家航司宣布5月15日起加征1000-2000美元/箱的“旺季附加费”,或使运价短期内冲击3000美元关口。
短期(1-2个月):大概率维持高位
关税窗口期内(至8月中旬),预计5-7月对美出口量同比增长30%,叠加船舶回流需2-3周,运价将维持在2400-2600美元。THE联盟计划6月下旬恢复两条美西航线,或小幅缓解运力紧张。
中期(3-6个月):可能逐步回落
零售商“小批量高频次”采购趋势显现,全美零售联盟预测6月进口量环比下降15%。2025年下半年全球120万TEU新船交付,跨太平洋航线运力预计增加15%,运价或回落至2000-2200美元均衡区间。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航运企业而言,日内瓦突然达成的贸易共识,使得美国进口商催生爆量的航运需求,这无疑将直接推升航运企业的业务量和利润。
注意:(本文信息来源:格隆汇、彭博、全美零售联盟、船舶跟踪机构VesselsValue)
根据公开网络信息,以下梳理部分名单:
来源:御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