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我们又见证了一个引起的事件,这个事件堪比兰州拉面走进了罗浮宫,就在前几天,沙县小吃的招牌居然插在了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的黄金地段上,更让人惊奇的是开业当天竟然有着5万营业额。
今天我们又见证了一个引起的事件,这个事件堪比兰州拉面走进了罗浮宫,就在前几天,沙县小吃的招牌居然插在了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的黄金地段上,更让人惊奇的是开业当天竟然有着5万营业额。
根据人民日报客户端的一个推送,这个诞生于福建山坳里的国民品牌,正在把拌面扁肉端上中东土豪的餐桌。
新华社的记者现场报道了,早上9点门店就开始排起了长队,头戴白袍的当地顾客是举着手机对真假拍个不停。
商务部的官网数据显示,沙县小吃在全球开出的8.9万家的一个门店了,但是这次出征也算是意义非凡,在阿拉伯半岛。这个富裕的国家上一碗标价30人民币的半面,相当于当地普通餐厅三道菜的一个价格。
《新京报》的财经版是算过一笔账:同样的价钱,在利雅得的中餐馆只能吃个半份的小笼包,但是在沙县的菜单上是赫然写着:"扁肉汤=1.5升汽油""拌面=两杯星巴克"。
有网友是联系到了沙特工作的福建老乡林先生,他发来的视频里面,当地白领阿卜杜拉用筷子夹着柳叶蒸饺说:这比法餐的鹅肝酱更让我着迷。
而经济日报驻中东的记者发现菜单上的英文翻译是暗藏玄机的,飘香拌面"译作"Arabian Nights Noodles"(一千零一夜面条),这种文化输出是直接拉满了。
央视财经频道的经济半小时也是深度地揭露了这个没有中央厨房不做资本运作的草根品牌,凭20年如一日的手工现做,竟然在纽约,巴黎,东京都能站得稳脚跟。
这是沙特门店的调料,全部是由沙县总部空运过去的,就连花生酱都是在闽中的老厂供货的。
在沙特店内的装饰特别是保留着中国县城小吃店有的"蓝白塑料椅",收款机旁边放着老干妈辣椒酱。
这种原生态的方式反而成为了一个大卖点,沙特的美食博主法蒂玛在TikTok直播的时候说:这才是真正的中国味道,比那些金碧辉煌的餐厅更迷人。
而正在上海召开的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清华大学教授是提到了一个细节:沙县小吃在沙特所有宣传的物料都是印着1997年入选中国非遗,这种文化背书的策略,让隔壁韩国的泡菜博物馆都自叹不如。
参考消息还转载了阿拉伯媒体的评论:中国人用便宜的面粉和猪肉,做出了昂贵的地缘文化。
有网友表示:在沙特这么多有钱的土豪,一碗30,大哥会不会扔下300美元就走了呢?其实也不要把国外想的那么好,只要好好做生意就行。
很多网友都觉得这次沙县小吃的出海也算是中国版的麦当劳了吧!对于这个事你有什么看法?
本文信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沙县小吃入驻沙特首都》(2024.7.16)
新华社《沙县小吃海外门店突破1000家》(2024.7.15)
央视财经《小吃里的"大生意"》(2024.6.28)
新京报《中式快餐出海定价策略调查》(2024.7.12)
来源:三千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