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父讳、福顺字德亭,1924 年生于景芝镇郭家庄子村,卒于1992 年,享年六十八岁。家父早年授教于本村邑庠生(清末秀才)王椿龄先生。后在景芝镇陈嘉祥创办的“谦和堂”商铺学徒,(陈嘉祥即高密市尚庄村,二叔的岳父大哥)。由于,勤奋好学、勤俭持家、经营有方,财富不
文/李连科
家父讳、福顺字德亭,1924 年生于景芝镇郭家庄子村,卒于1992 年,享年六十八岁。家父早年授教于本村邑庠生(清末秀才)王椿龄先生。后在景芝镇陈嘉祥创办的“谦和堂”商铺学徒,(陈嘉祥即高密市尚庄村,二叔的岳父大哥)。由于,勤奋好学、勤俭持家、经营有方,财富不断的绩累,在镇上有了自己的店铺。景芝镇解放的早,于1946 年,在景芝原基督教堂,设立了中共淮安县委、县政府。师傅陈嘉祥于1950 年搬到青岛市发展,将原来的“谦和堂”转让给家父经营。1953 年,淮安县委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发展工商业“公私合营”,家父将所经营的“谦和堂”入股,支援了国家发展民族产业。再后来无偿捐献给了淮安县政府。我儿时家父家母曾经将他珍藏的这些契约文书,从精制的小木盒中取出让我整理过。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二老将其密封保存,我再未见过。
数年后我参加了工作,在石堆人民公社医院任药剂员。1973年底县卫生局根据国家卫生部文件要求,落实毛主席在全国推行中西医结合的卫生指示。在安丘党校举办西医学中医班,学期一年。文件要求全县选拔50人参加学习培训,医院公职人员和赤脚医生各25人参加培训。石堆人民公社由我和栾光斗同志入选,我们在县党校学习期间,巧遇到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灾害,瀑雨连续下了七天,在1974年8月13日上午刚刚下课回到宿舍,手中的课本还没放下,听到有线广播正在播放县革委主任葛奉周同志的讲话。“全县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及贫下中农同志们,紧急行动起来,在各级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抗洪抢险救灾的第一线。全县各项工作都要为抢险救灾让路,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在当时所有的电话线路已被冲坏,我无法和家人取得联系,对家中的水灾情况不详。只是听有线广播电台发布的信息,方知全县大部分公社水库大坝决口,造成了大面积的严重水灾,冲毁大量的桥梁、村庄、和道路。我抓紧时间骑着自行车向景芝狂奔,在离家不远处看到了整个村子一片汪洋。没有办法只好和三弟一起游进家中一探究竟,发现屋里的水已经有一米多深,水在房子的前后窗流动着。母亲在家中养殖的猪、狗、鹅、鸡等家禽全被洪水淹死。突然发现在东房子里面,混浊的河水中漂浮着一个小木盒,在水中漂来漂去,我赶紧抓起来放在了后窗户台上面。第二天上午水逐渐退去,天气好转但房子里满屋狼藉。但我对抢救出的小木盒放心不下,迫不极待的敞开看看到底是什么宝贝。这个长40公分、宽20 公分、高20公分的松木盒子,有抽拉式上盖,小木盒中不断的滴滴答答的水珠落在地上,像是向我诉说着它的故事?等到我慢慢打开盒子,发现里面全是过去的地契、房契和分家文书。这正是我曾经有一面之交的契约文书,当时的主要任务是抢险救灾,重建家园和恢复生产,我只好把这个小木盒保护起来,放在了最安全的地方。
时间到了1998年底,我从安丘市旅游局转到市文化局工作,对这批契约文书认真进行了整理,并请书画装裱师制成了册页。在整理的过程中,通过认真解读,其中地契和房契二十二件。它们分别是清朝道光二十六年二月初八立,清咸丰九年十一月十一日立,清光绪三十二年十二月十五日立,清光绪三十三年九月二十九日立,清宣统三年十二月十六日立。民国六年十二月初六日立,民国六年十二月十九日立,民国十年十一月初六日,民国十一年四月十二日立,民国二十年三月二十八日立,民国二十四年三月十四日立,民国二十五年三月十二日,民国二十七年十二月十九日立,民国三十四年二月初二日立,民国三十四年二月十二日立,民国三十年十月二十六日立,民国三十五年夏历十月二十日立,民国三十八年二月初五日立,民国三十八年十月二十八日立。新中国成立后文书有,一九五零年二月十三日立,一九五三年古历二月二十七日立,一九五三年古历二月二十七日立,一九五三年古历十月十二日立。从这些地契文书中发现,清代道光年间到清末的地契,全部是白契没有红契。所谓白契是指没有官方的定制契约合同,全部是民间自己找人书写的文书。当时主要有四方,即当事双方,亲朋好友,证明人,代笔人,契约合同一式两份,当事人各执一份存留。民国时期的地契以红契居多,其中大部分是定制格式化合同,并且有国民政府,当时的县政府大印,还有的个别地契文书帖有印花税票。
用红色纸书写的分家文书二件。
第一件时间是民国三十一年八月初十日,这份分家文书是我爷爷和二爷爷的分单:承母命立分单李桂富、李桂林兄弟二人同居多载,曾无異言,只因世界不靖,年岁凶荒以是大家共义以欲各爨过度是以请到亲友邻居族人将祖遗所有土地田园家俱一切物件均作二分,拈阄分折,维有宅基前园子弟有。兄弟相关为兄之人口繁多亦将老宅基前园子以作兄之居住使用。亲邻族人同见均以和平相称,自分之后各执分单受业,不得无故争端,如有争论者有亲邻族人以作证明。欲后有憑,特立此分单为照。此分单分到……证明人,亲友、邻居、族人、代笔人。李桂富执。
第二件是我的父亲和叔父的分单:时间是一九五四年古历七月十四日立,其内容格式大同小异,这件分单所述内容,出现新中国成立后社会非常稳定的语气。立分单人李福顺、李福增兄弟二人同居多载曾无異言,只因家叶繁多实难支持,二人同商都欲各爨过度以是请到亲友邻居族人将祖遗之土地宅基场园一切家俱等物均作二分,拈阄分析此事情投意合永无反悔自拈阄之后各执分单受业,不许无故争端,如有心怀不平故意争执者,有亲友邻居族人证明,恐后无凭立此分单存证。此分单分到如下……证明人:亲友、邻居、族人、代笔人,此分书李福顺执。
从我抢救的契约文书中,发现了几条重要信息。
一是有我父亲读私熟时的老师,本村人称为王师傅的王椿龄老人书写的土地契约文书。
二是我的父亲书写的土地契约文书,他在青少年时期在景芝镇任店员,在镇上给烧酒作坊的老板干杂务。由于在工作中的出色表现,老板安排我父亲为记帐先生。
三是从这些契约文书中发现民国时期的在景芝镇的两个商业堂号。景芝是山东三大古镇之一,曾经在清末民初时期在景芝镇有七十二家烧锅烧酒,堂号有一百多家。在契约文书中发现了,“谦和堂记”的房契文书,景芝“德源堂记”的地契文书,二家重要的商业堂号。为挖掘古镇景芝的酒文化和商贸文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李连科,大学学历,从医、从政、从文,曾经任安丘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安丘市文旅局局长,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出版《安丘文化志》《安丘书画作品集》《安丘民俗》合著《安丘百名进士录》《三河文集》《安丘历史文化丛书》等著作。
来源:大河向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