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9年,松下以S1系列高调进军全画幅无反市场,一举确立了S系列“视频优先+专业操控”的路线。沉稳的机身、出色的操控与可靠性,在视频创作者与摄影师群体中赢得了口碑。转眼间,五年过去,S1终于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更新。
2019年,松下以S1系列高调进军全画幅无反市场,一举确立了S系列“视频优先+专业操控”的路线。沉稳的机身、出色的操控与可靠性,在视频创作者与摄影师群体中赢得了口碑。转眼间,五年过去,S1终于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更新。
不同于此前发布的高像素机S1RM2,S1M2更像是这个家族中担起实战任务的“中坚角色”——它并不强调极致解析,而是把重心放在了速度、画质、与视频表现的平衡之上。
核心性能
全新的部分堆栈式传感器
这次松下S1M2采用了一块全新的2400万像素部分堆栈式全画幅传感器和运用了L²技术的图像处理器,这意味着它在速度方面将会迎来巨大的提升。
实际参数也非常强悍:S1M2在“速度优先模式”中可实现AFC下每秒70张的12bit RAW连拍,“画质优先模式”中也可以实现AFC下每秒60张的14bit RAW连拍,实在是强得不像话,配合预拍摄功能,可以极大地提高捕捉突发瞬间的成功率。
于是,为了测试 S1M2 的高速连拍能力,我们设计了一个场景:用拳头击碎一面镜子。
设置为连拍速度优先模式,由于传感器为约2400万像素,实际每一帧也具备了6K级别的解析力。这一过程中,相机连续捕捉了100多张RAW+JPG图像,整个破碎过程被完整记录。
我们首先将整段照片序列合成为视频后,再转成GIF。画面中可以清晰看到拳头接触镜面的瞬间,冲击中心迅速扩散出蛛网状裂纹,碎片朝四周飞溅,直到最后的细小玻璃碎片“落地”。
我们仔细来看每张图片,可以看到拳头接触到镜子的一瞬间,受到冲击,先向后“倒”了一点,所以反射出来的画面也出现了“变形”,这样的细节你有观察到吗?
镜子崩裂、碎片四溅的瞬间也被成功捕捉下来,画面十分具有冲击力,甚至还能从玻璃从看到负责拳击镜子的狗崽的脸,连拍时的对焦也迅速响应,中途大多数照片都处在焦点上。
视频性能
S1M2 支持片门全开下 5.1K 60P 与 6K 30P 的10bit视频录制。
它也提供了6K超采、无裁切的4K/C4K 60P视频录制,支持10bit 4:2:2编码,码率最高可达800Mbps,支持ALL-Intra模式。更专业的用户也可以通过CFexpress Type B卡来实现内录最高5.8K30P ProRes RAW HQ、4K/C4K 60P ProRes RAW HQ,可满足高质量后期的需求。
升格方面,S1M2 可录制最高 FHD 240P 10bit/4K 120P10bit 的慢动作视频,保有不错的解析力与色彩还原。
其它主要升级
动态范围最高可达15档(启用DR Boost),并新增了CineLike A2 色彩模式,针对肤色和电影感表达进一步优化。
全新的Cs4K视频录制格式,画幅比例为2.4:1;
8档机身防抖系统,支持最高9600万像素的手持高像素模式;
支持实时LUT加载,配合V-Log记录实现拍摄即预览;
双卡槽设计(CFexpress B + SD),并支持USB SSD直录;
从规格角度来看,S1M2 的核心关键词是:连拍更快、视频更强、操控更稳。无论是静态摄影还是视频内容创作,它都具备完整的专业能力基础。
机身设计
从外观上看,S1M2几乎延续了S1RM2的设计,整体造型依旧偏向于专业机型的稳重风格,棱角分明、握持面大,具备良好的操控手感和散热结构。
这次并没有刻意追求体积轻量化,但在全尺寸旗舰中仍算紧凑,约795g的重量在带来可靠握持感的同时,也为散热部件留出了空间,提升了长时间拍摄时稳定性。当然,相比上一代S1还是小巧了不少~
机身的按键布局依旧延续松下一贯的风格:设有独立的白平衡、ISO、曝光补偿等常用物理按键,顶部双层波轮在视频与照片和连拍间快速切换也非常便利。大量的实体操控按键让大多数常用功能都无需再通过屏幕进行调节,一旦你熟悉它的键位布局,大多数常用调节都可以盲操完成。
屏幕方面采用的是一块184万点的翻折+翻转结构,既能满足视频拍摄的需求,也保留了传统翻折式屏幕在竖构图静态摄影上的优势,取景器方面则配备的是576万像素的OLED EVF,尺寸较大,观看体验不错。
理论测试
由于在测试时照片尚不能解RAW,因此我们在视频模式下进行理论测试。
视频宽容度测试
我们可以看到整体表现非常好,即使是在过曝5挡下拉回都损失非常小,仅有些许偏色,以往大量机型在这里高光部分已经无法体现。而欠曝5挡表现也非常惊人,仅表现为噪点和些许偏色,并没有大量细节损失,这是我们测试到的非常优秀的机型表现了!
视频高感测试
通过室内标准光源环境下的逐级提升ISO测试,观察不同感光度下的画质变化。
V-Log基准ISO640,均只使用标准还原LUT,未对画面做出其他调整,在达芬奇中对视频放大并截取静帧画面展示。
可以看到,高感表现也并不像我们印象中的“部分堆栈式传感器的高感比较差”的感觉,反而是非常优秀!
在ISO 1600下基本上都毫无压力,而在ISO 6400下,基准ISO跳转到第二档,表现良好,细节损失非常小。
可以说在日常拍摄中,如果能搭配一些降噪的话,在ISO 12800甚至ISO 25600都还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视频画质测试
测试S1M2在多种视频规格下的画质表现效果。
V-Log基准ISO640,均只使用还原LUT,未对画面做出其他调整,放大倍率均为达芬奇中的“5.5倍”。镜头为LUMIX S 24-60mm F2.8,测试时收缩光圈至F5.6,同样采用视频截取静帧的方式来对比。
首先是最常用的4K60P 800Mbps,该规格是基于6K超采而来,可以看到细节非常丰富,放大后电路板上白框左边的1236数字以及细小的焊点等都表现非常清晰,我们认为这一模式下S1M2采用了全量超采,适用于绝大多数高质量要求的4K拍摄。
放大:
我们在同一位置取景,切换为4K120P模式,可以看到画面有着大约20%的裁切。
4K120下由于没有大量超采带来的提升,锐度相比4K60P有着轻微的损失,但仍然具有相当高的实用性。
放大:
最后是5.1K 60P 片门全开的模式,这个模式下利用了整个传感器的面积,所以其取景范围更大,有更多裁切空间,而锐度表现也完全符合5.1K的采样标准,从清晰度看其实会略高于4K一些。
如果你是需要兼顾横、竖屏裁切的视频创作者,可以放心地采用这个格式拍摄,能保证在对画面进行裁切后还保有足够的锐度。
放大:
果冻效应测试
首先是照片模式,将快门速度设置在1/1000秒、使用电子快门连拍,这也是对传感器要求最高,果冻效应理论来说最严重的一个模式。
得益于部分堆栈式传感器的应用,即使是这样的模式下,其果冻效应确实控制得相当优秀,可以达到和完全堆栈式传感器相似的表现。在照片连拍等场景中,果冻效应的影响很小,可以看到这个表现基本不影响实际拍摄了。
Tips:我们的例图观察的方法是观察红线是否接近一条直线
接着测试三种视频规格下的果冻效应表现,同样统一快门速度为1/1000秒,在拍摄视频后,在达芬奇中进行截帧展示。
在6K超采4K60P 800Mbps下,其果冻效应也控制得非常优秀,在大多数拍摄场景中应该都不需要过于担心果冻效应的影响。
在4K120P下,整体表现和4K60P类似,不过本来4K120P下画面没有应用超采,且存在一定裁切,所以这样的表现也是正常水平。
5.1K60P片门全开模式的表现与4K60P 800Mbps类似,同样是很优秀的水准,结合分辨率表现和果冻效应测试,狗崽推测:该视频模式可能也是从6K超采下来的。
连拍对焦测试
在70张/秒的RAW+JPG高速连拍下该相机也具有AFC对焦功能,相机跟踪框可以持续识别到人体,在人物跑近后,相机则会开始识别脸部/眼部,提供更精准的跟焦表现,右下角显示了RAW+JPG连拍缓存,为180张。
在如此高速的连拍下,狗崽如果说它全部合焦了那肯定是不可能的,但实际上来说,作为目前测试版本的固件下,它的整体合焦率也算得上不错,相比一代机型有巨大的进步。
Tips:连拍合焦率与镜头的对焦马达等都有关系。
连拍照片截取:
实拍体验
我们带上一同发布的紧凑型“大三元”镜头LUMIX S 24-60mm F2.8,来看看实拍的表现如何?
由于目前Camera RAW尚不能解它的RAW格式图片,所以我们索性就用上各种LUT,体验它的JPG直出表现。
不得不说直出的感觉是真的很爽,拍完就可以很快分享,在配套的LUMIX Lab App中还提供了由海内外创作者提供的众多LUT,总能有你喜欢的吧!
街角的一只猫猫,使用略微偏暖色调的LUT,随手抓拍也能获得非常好的效果。
有人可能会说:都2025年了,2400万像素是不是有点儿少呢?
实际上放大来看,你觉得这样的解析力够用吗?狗崽反正觉得作为一台主打高速和视频照片混合的机型来说,这样的表现真的足够了!
虽然作为旗舰定位的相机,它从重量指标上来看不算很轻,但得益于较为宽厚的手柄,实际握持起来是很舒服的,即使是女生,手持拍摄的压力也并不大。
直出JPG时的宽容度表现也比较不错,天空的亮部和楼宇的暗部细节都得到了相当的保留。
猜猜我们在这个扫街场景中拍到了什么?
实际上我们利用高速的连拍,拍下一长串照片后合成为GIF动图,实现了类似手机拍摄的“LivePhoto”的效果,你有注意到画面中在飞的鸟吗?
不同于单纯地从视频中截取静帧,它的每一张照片都是2400万像素,可以达到6K级别的分辨率。这样“动静结合”的玩法,也算是展现了这样的视频/照片混合机型的独特优势吧~
再来两张大家喜闻乐见的人像,使用对比度稍低的LUT,能让画面显得更加柔和,很适合拍摄小姐姐,肤色的表现整体较好。而且S1M2的屏幕显示效果也比较不错,拍完就给小姐姐看,保证不会被小姐姐打!
色彩表现也一直是松下的强项,拍摄街头的涂鸦,色彩表现偏自然舒适,自动白平衡在这样的场景下也比较精准,可以较为忠实地还原原本的色彩表现。
综 述
S1M2 的发布,标志着松下 S 系列真正进入了全能旗舰的新阶段。它不再是五年前 S1 那样的“开山之作”,而是一台在核心架构上彻底重构的高性能机型,从静态摄影到动态视频,从清晰画质到高速响应,每一项能力都在这台机身中取得了实质性飞跃。
而且它并不是孤军奋战。不久前发布的 S1RM2,以高达4400万像素和超高的动态范围,确立了松下在静态画质领域的技术高度。如今,S1M2 与 S1RM2 形成了一套互为补充的双旗舰组合拳——一个专注于速度与视频创作,一个则稳坐高画质王座,共同撑起了 S 系列的核心价值。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对即将到来的 S1H2 也充满期待。如果说 S1RM2 是“画质担当”,S1M2 是“全能主力”,那么 S1H2 或许将成为视频生产领域的重型武器——三位一体,各司其职,完整的系统生态才能真正满足专业创作者多样化的需求。
今天的 S1M2,不仅展示了松下在传感器、连拍和视频领域的技术突破,也释放了一个更明确的信号:松下正在用属于自己的节奏,打造一条专业、清晰且进取的全画幅产品线。
我们相信,随着这三台机型的逐步完善,S 系列不再只是“性价比选择”,它将是更多专业用户选择的答案。
优点:
1、极高的视频规格搭配松下优秀的视频拍摄能力,视频拍摄体验非常好
2、优秀的画质,具有该类定位机型下非常优秀的最高70张/秒RAW格式连拍
3、机身操控表现优秀,散热性能不错,机身比较坚固,具备防护能力
4、防抖非常好
来源:影像狗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