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援战场上的“安全卫士”——记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晓民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4 06:16 1

摘要:五月的三晋大地,阳光里流淌着劳动者的荣光。在山西虹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里,一位皮肤黝黑的工程师正专注地调试着呼吸器部件,指尖在零件间翻飞如蝶,蒙眼组装的绝技引得年轻技工们轻声惊叹。他是张晓民,2025年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更是扎根应急救援领域扎根十五

五月的三晋大地,阳光里流淌着劳动者的荣光。在山西虹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里,一位皮肤黝黑的工程师正专注地调试着呼吸器部件,指尖在零件间翻飞如蝶,蒙眼组装的绝技引得年轻技工们轻声惊叹。他是张晓民,2025年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更是扎根应急救援领域扎根十五载的“安全卫士”。

淬火成钢

2011年夏天,23岁的张晓民初入公司,面对摆满工作台的呼吸器零件,眼神里满是青涩与执着。当老师傅说“组装精度差0.1毫米,关键时刻就可能危及生命”时,他暗暗攥紧了拳头。为了熟悉零件构造,他把呼吸器拆了装、装了拆,手指磨出的茧子层层叠叠,终于在两年后迎来“破茧时刻”——蒙眼状态下,他仅凭指尖触感就能在8分钟内完成呼吸器组装,误差不超过0.05毫米。

2019年,张晓民在北京国家地震救援训练基地的学习经历,成为他职业道路的重要转折点。当看到国际救援队利用绳索救援技术在废墟中穿梭时,他深感技术差距带来的压力。整整一个月,他泡在训练场上,膝盖摔得淤青,手掌磨出血泡,终于将绳索救援、破拆技术等前沿技能融会贯通。回到山西后,他牵头组建技术攻关小组,将所学转化为实战能力,推动公司服务能力实现质的飞跃。

双重使命

“应急救援人永远在路上。”这是张晓民的口头禅,更是他的行动写照。这些年,他的足迹遍布全国矿山、隧道等施工现场。在矿山快速排水救援装备交付现场,他顶着40℃的高温调试设备,汗水浸透的工服干了又湿;在大口径水平救生钻机项目中,他连续12小时守在操作台前,只为确保每一个参数精准无误。同事们笑称他是“铁打的张晓民”,而他却说:“设备早一分钟到位,生命就多一分希望。”

除了一线攻坚,张晓民更肩负着“传帮带”的使命。作为金牌导师,他累计培训客户超2000人次。2020年,他参与建设的山西消防安全管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站正式挂牌,这个拥有火灾报警模拟系统、智能疏散逃生体验区的实训基地,至今已培养3500余名专业人才。曾有学员在结业时感慨:“跟着张老师学的不仅是技术,更是‘把安全刻进骨子里’的职业信仰。”

全民科普

2022年,张晓民的工作重心转向了一个特殊的“战场”——应急救援科普基地建设。在他看来,应急知识的普及比一线救援更具长远意义:“当每个人都能掌握急救技能,或许就能避免更多悲剧。”为了打造这个“安全播种机”,他跑遍了全国十余座科普场馆,白天调研设计,晚上研究技术方案,3个月瘦了15斤。最终落成的基地里,VR火灾逃生体验区让参观者身临其境感受火场危机,智能感应设备实时纠正急救动作,互动交流区的“安全知识擂台赛”常常挤满了学生和家长。

最让张晓民自豪的,是基地里的“青少年互动角”。在这里,他设计了适合不同年龄段的科普课程:给小学生讲“灭火器的颜色密码”,带中学生体验“绳索打结挑战赛”,为大学生开设“应急救援科技前沿”讲座。如今,这个年接待量超2000人次的基地,成了山西省应急救援的“窗口”,更成了张晓民心中“最有温度的战场”。

铁面柔情

“0.1秒误差也不放过!”在山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赛场上,张晓民的“铁面”是出了名的。当选手在心肺复苏环节按压频率快了2次/分钟,他立刻举牌扣分;看到绳索打结不够牢固,他当场要求重来。但在赛场外,他的手机却成了选手们的“24小时热线”。曾有参赛学生深夜发来消息:“张老师,我害怕明天比赛失误。”他立刻拨通视频电话,一边演示操作要领,一边分享自己第一次参赛时手抖的经历……

在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的救援指挥中心,张晓民的“严”与“爱”成了培训的金字招牌。他设计的“压力测试课”让学员在模拟废墟中限时完成救援任务,却又在课后带着大家复盘每一个细节;他会严厉批评操作不规范的行为,却也记得给每个学员的生日送去祝福。“救援竞赛不是为了输赢,而是为了让‘零误差’成为肌肉记忆。”他常说的这句话,如今成了许多应急救援队员的工作准则。

从晨光熹微的车间到月明星稀的救援现场,从三尺讲台到科普展厅,张晓民用15年光阴诠释着“工匠精神”的真谛。正如山西虹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新年所说:“张晓民的故事告诉我们,把平凡的事做到极致,就是不凡。”

太原日报‬记者 张秀丽

来源:太原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