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有龙吟·天津民歌赏读会”在天津图书馆启幕,将纸上歌词注入灵魂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4 08:43 2

摘要:5月13日,由首都图书馆发起并联合天津图书馆、河北省图书馆、山西省图书馆和内蒙古图书馆共同主办的“别样的阅读·京津冀晋蒙民歌之旅”第二站——“沧海有龙吟·天津民歌赏读会”在天津图书馆启幕,并通过首都图书馆、天津文旅、天津图书馆新媒体平台直播精彩呈现。

5月13日,由首都图书馆发起并联合天津图书馆、河北省图书馆、山西省图书馆和内蒙古图书馆共同主办的“别样的阅读·京津冀晋蒙民歌之旅”第二站——“沧海有龙吟·天津民歌赏读会”在天津图书馆启幕,并通过首都图书馆、天津文旅、天津图书馆新媒体平台直播精彩呈现。

“别样的阅读·京津冀晋蒙民歌之旅”作为五省图书馆携手打造的年度文化盛事,活动紧紧围绕“中国人的音乐——生声不息的民歌”主题,以民歌这一“活态文献”,串联起华北大地悠久的人文脉络。第二站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吸引了近200位读者前来参与,超10万人次云端共赏。

天津民歌赏读会嘉宾与读者合影

民歌承载着天津这座城市的风土人情,是地域文化的生动体现。它融合了天津的地理、方言、习俗、建筑等元素,传递着天津人民的幽默与勤劳,是民间艺术的璀璨宝库,更是天津人民珍贵的记忆财富。

赏读会活动现场

天津民歌以小调、劳动号子及山歌为主流,其中小调多源自江南、河北、皖北等地,经数百年演化形成本土化风格。代表曲目包括《画扇面》《莲花落》《妈妈娘你好糊涂》等。此次“沧海有龙吟·天津民歌赏读会”活动特邀天津音乐学院教授赵振岭担任导读和导赏人,他为读者详细阐述了天津民歌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他以天津民歌中的号子、时调等为例,深入剖析了天津民歌的唱腔、曲调及其演变过程,使读者对天津民歌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赵振岭教授讲述天津民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汉沽80岁的渔民赵加岺,携刘翠祥、刘翠波兄弟带来的《捯网号子》,堪称力量与激情的完美融合。伴随着节奏,他们的每一声号子都仿佛从岁月深处呼啸而出。粗犷原始的号子声,如同一阵阵浪潮,仿佛将听众带回到波涛汹涌的险境之中,让人感受到渔民们在大海上劳作时的艰辛与豪迈。

赵加岺、刘翠祥、刘翠波演唱渔家号子《捯网号子》。

刘慧慧和赵天刃用天津方言演绎的《十朵花》,“说了一个一,道了一个一,什么样子开花在水里?”“荷花开花在水里嘛一二呀二呦。”男女声对唱,一问一答,巧妙地设置了一系列的悬念,引人入胜。

刘慧慧、赵天刃及天津师范大学学生演唱《十朵花》。

天津版《茉莉花》则在同宗民歌的基础上,融入了天津地方音乐的特色,裂变出独特的韵味,让听众在乡音曲调中真切触摸到城市记忆的温度,感受到天津民歌在传承与创新中所展现出的韧性与活力。

刘慧慧和天津师范大学学生演唱天津版《茉莉花》。

此次“别样的阅读·京津冀晋蒙民歌之旅”天津赏读会,将纸上记载的歌词再一次赋予曲调注入灵魂。通过读、讲、观、赏等多元融合的阅读形态,激发了读者对天津民歌的兴趣。

记者:路艳霞

来源:子清视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