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金一涨再涨,短剧抢编剧杀红了眼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4 04:45 1

摘要:消息一出,引发热议。一来,长剧版因特殊原因迟迟未动,能否安全上线一直是个未知数,很有可能在影视化上起个大早赶个晚集。二来,晋江开始售卖短剧版权,且具有唯一性,在一定期限内,有且仅售给一家公司。

长剧和短剧又以一种奇妙的缘分对上了。

昨天下午,海鱼星空通过官方微博发布短剧版《折腰》组讯,其中显示,这部短剧改编自晋江同名爆款IP,预计将在6月底开机。

消息一出,引发热议。一来,长剧版因特殊原因迟迟未动,能否安全上线一直是个未知数,很有可能在影视化上起个大早赶个晚集。二来,晋江开始售卖短剧版权,且具有唯一性,在一定期限内,有且仅售给一家公司。

第一个争论很快就有了结果。今天中午,长剧版《折腰》空降腾讯视频,在几乎没有预热的情况下,开播十分钟热度即破20000。

第二个话题其实是个旧闻,早在去年,晋江就新开辟了精品短剧、微短剧赛道的版权合作,只不过相对于长剧、广播剧、漫画等领域对晋江IP的追逐,短剧方的反应相对较为冷淡,其实除了《折腰》之外,还有《无污染、无公害》《白雪歌》《除我以外,全员重生》等IP售出了短剧版权,但无论是在晋江的版权市场还是短剧的大盘中,并不起眼。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晋江下场,一个围绕短剧形成的IP影视化江湖已经完全形成了。

阅文、七猫、番茄要保持对自家短剧平台的IP供应,不断向创作者免费开放IP资源;长视频平台依托长视频积累的业缘关系和自有IP,向创作者开放经典IP;晋江坚持版权售卖模式,为创作者规避了一本多拍的困境。

曾经,IP侵袭长视频行业时,还掀起过一轮IP和原创之争,而短剧的唯一抓手,唯有IP。

网文平台掀起“抢编剧”狂潮

今年三月,七猫小说在上海微短剧大会上宣布,将成立短剧新公司,并推出七猫短剧APP,将在今年投入1.5亿元用于微短剧创作,并启动“剧本征集计划”,设立数百万元的奖金池,邀请创作者把七猫热门小说改编为优质剧本。

两个月过去,七猫短剧APP已经顺利上线,在IP改编方面更是动作频频。

一周前,七猫短剧发布合作指南,针对有剧本开发及承制能力,且与七猫有过良好合作的合作方,可进行批量框架签约。七猫全面开放10000+全品类小说改编,七猫全额投资,合作方额外享50%利润分成,优秀作品可享额外奖励金。

今天,七猫短剧再度升级剧本福利政策,不仅将七猫和纵横的10000+本小说全面向创作者开放,还将剧本费的保底上限提升至15万元。其中,短篇的基础保底为1.5万元—5万元,中长篇的基础保底为3万元—15万元。此外还可享受项目利润20%的分成及其他额外奖励。

从七猫的大手笔激励就能明显看出,短剧爆发之后,网文平台之间的竞争也从抢作者过渡到了抢编剧阶段。

一个月前,阅文公布了2000部IP短剧共创计划,宣布开放2000+网文IP打造优质短剧,覆盖言情、玄幻、仙侠、都市等多元题材。而在激励方面,短剧编剧可获3—10万保底+1%~2%付费投流+10~20%的免费及版权利润分成。

一直以来,业界对阅文短剧和红果短剧有个对比,同样都有小说网站做依托,为何红果短剧成长迅速,而阅文短剧不温不火?有人认为,番茄的免费模式使其敢于向编剧完全开放IP,而阅文的付费模式导致它对自家的头部IP视若珍宝。

现在看来,阅文也在步步尝试,这次的IP短剧共创计划中就开放了《许你万丈光芒好》《我真没想重生啊》等大热头部IP。

只不过在编剧的激励政策上,七猫短剧明显更为激进。

除了阅文和七猫,咪咕也在上个月发布了“繁星·沐光”3.0计划,全年投入2000万剧本基金支持优质创作,向制作方免费开放2万多个优质IP,编剧享受剧本孵化基金,签约保底金额不低于2万元,而原著作者则可获得短剧收益(扣除运营成本后)的5%作为激励,全网永久分账,分成金额无上限。

长视频平台的“二创”打法

短剧《折腰》发布之前,另一备受关注的短剧项目《还珠》也发布了组讯,这无疑是芒果TV深耕长剧IP衍生项目的成果,也昭示了长视频平台的应对策略,即走打造有平台气质的特色短剧IP,且要有所创新。

比如芒果TV,一方面挖掘国民级影视IP,却并不采用“把经典故事用短剧再讲一遍”的策略,而是重新编写故事,《还珠》就融入了穿越元素。

此外,芒果TV还以头部综艺IP为基础,成立“热点剧场”,联动《中餐厅》《全员加速中》《乘风》等综艺,开发“悬疑推理”“家庭伦理”“娱乐圈”等主题短剧。

再比如爱奇艺,它所发起的“百部港片微剧计划”实际上就更贴近短剧平台的共创计划,不同之处在于,它既给IP授权,也给电影素材的授权,但需进行项目提报,一本多拍的现象大抵是不会出现了。

不过给编剧的待遇倒和短剧平台类似:针对确定签约剧本,爱奇艺提供5万—10万的剧本费用+超保底10%—15%的分账。

由此可见,短剧市场的爆发,正在重塑整个内容产业的IP生态。网文平台以“免费开放+高额激励”争夺编剧资源,试图将海量小说快速转化为短剧内容,抢占市场份额;长视频平台则依托经典IP,通过“二创”赋予老故事新生命,打造差异化竞争力。

真可谓得IP者得短剧,得编剧者得天下。而令人惊讶的是,短剧对IP的重度依赖症不仅没有打击市场创作的活力,反而有大批的新人编剧在平台的重金悬赏下排队入场。

文/许心强

The End

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历史消息

来源:独舌短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