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基础跨专业5个月拿下帕森斯!这是我的速成攻略: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4 09:32 1

摘要:“知识的价值在于分享”,一直是康石石个人信奉的一句话,也是指引康石石个人实践的一句话。特此为中国艺术留学生开放周三“艺术升学知识共享”栏目,每周三将邀请一位艺术&设计领域业内人士或学生进行个人分享,集合大家的艺术设计认知与艺术留学、竞赛获奖经验,为艺术生提供更

写在前面的话

“知识的价值在于分享”,一直是康石石个人信奉的一句话,也是指引康石石个人实践的一句话。特此为中国艺术留学生开放周三“艺术升学知识共享”栏目,每周三将邀请一位艺术&设计领域业内人士或学生进行个人分享,集合大家的艺术设计认知与艺术留学、竞赛获奖经验,为艺术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信息交流机会。

分享你的艺术留学体验,请联系文末二维码

本期分享人:L同学

H·ART 24届学员

本科 爱默生学院 电影制作

GPA:3.3/4

OFFER(截至发稿前)

帕森斯 设计与技术 MFA & 奖学金 14,000 刀/学年

MUSE金奖 健康类

MUSE金奖 儿童产品类

伦敦设计银奖

圆点设计奖 工业设计 三等奖

我本科在爱默生学院电影制作,毕业后惨遭现实毒打:),这影视行业的就业现状,怎么比美国编剧罢工还让人心凉啊……就想着干脆读个有“钱”景的研究生吧,兜兜转转决定重回美国学交互了。

剧组生活

电影制作和交互听起来八竿子打不着,但我能用5个月肝出作品集,拿了4个奖,还得感谢那段没日没夜当电影女工的日子。

我毕业那年正好赶上好莱坞编剧大罢工,听说西海岸和洛杉矶那边的电影学院很多老师都参与其中,我踩着点毕业算比较幸运吧,但我还是决定转专业,因为我发现这条路真不是“用爱发电”就能走下去的。

一切都要从我的母校说起,来文理学院读电影的都是一群“文艺青年”,校园小路上十个人有九个打扮得很个性,如果太正常反而格格不入。

我校画风

我们学校对性别议题特别敏感,和人聊天时用“He”还是“She”都要先斟酌一下,连卫生间也是男女混用,像我以前对LGBTQ这种多元性别文化了解不深,在这儿修炼几年,都快成大师了。

同学们上课聊得东西很悬浮,老师讲得最多的是先锋、实验性电影,无论在现实生活中活得多“锋利”,这里都能无条件接纳你,在这种环境呆久了有一种被浸在梦幻泡泡里的错觉,对自己的要求也会格外宽容,好像活成什么样儿都无所谓

直到我进组,才打破这段闲散放松的日子。

正式开启剧组生活

电影制作想学得好,肯定不能光在学校里啃课本、看电影,得体验真正的剧组生活,我最初是奔着做导演才报的这个专业,真到了剧组做的是灯光助理、美术置景,甚至角色造型,再加上剧组昏暗的环境,有一种在窑洞里打工的错觉。

很多工作又都是体力活,在做灯光摄影的时候我要扛着梯子东奔西跑、爬上爬下,导演一声令下,我无论在干啥都得立马赶去处理那些灯光线路,于是我在饮食毫不控制的前提下瘦了15斤,也算因祸得福?

灯光女工的视角

这种苦中作乐的日子对我而言是很新奇的一种体验,而且我心态放得很正,就像每个影帝都跑过龙套、演过尸体,想要成为导演也得把这些幕后工作都体验一遍,时间过得飞快,很快我就迎来了第一次当导演的机会。

一部电影从无到有,得先凑够人才能出发,我同时担任导演和编剧又花了大价钱请来制片人、摄影,再邀请演员试镜,前期光筹备就花了不少时间。

筹备工作

开机之后,没有回头箭。我是导演,全组二三十人在我的手下随时待命,同时我也是个新人,很多地方都要慢慢摸索。拍一部电影除了花销,每个人都要付出心血,“最后呈现的效果不满意,怕辜负大家的信任”这种想法每时每刻都萦绕在我的脑海。

在这种如履薄冰的状态下,我犯了一个导演最不该犯得错——把自己摆在下位者的位置

和更有资历的人观点不合时,我会下意识的想“对方比我更专业,如果他觉得这样不好,我是不是不应该坚持?”……就这样让步、妥协了很多次,直到杀青很久后,这根紧绷的弦才敢放松下来。

所以最后诞生的作品,也让人有几丝遗憾,不过我也更认清了自己,虽然很喜欢这段乌托邦般的经历,但或许我不太适合做“导演”这种雷厉风行的表达者,倒不如做点更务实的东西。

毕业后感受了国内的影视行业,更是坚定了这种想法。

在选梦校时,我在网上搜到康石石老师的公众号,有一种“哇塞,分析得好对”的感觉,所以我就报名了去年的夏令营。

除了我,我们组还有一个刚上高一的妹妹也是小白,其他人都完整跑过项目,在我们眼里称得上一声“大佬”。

我们组里的人都很天使,得知我们是小白后非但没有嫌弃我们,还很积极地教我们怎么进入一个项目。

我俩也都不愿意当“躺赢”的队友,既然起步比较晚,那就私下补课,软件和思维逻辑都要学,好在跟组那几年养出一身“牛劲”,从早到晚泡在H·ART也不觉得累,那种一睁眼就是学的状态让我生锈的脑子也开始转了。

我之前跟人打交道比较多,所以前期调研到逻辑图、PPT之类的做得很得心应手,因为恶补过,后面分工做产品设计时也都非常顺利,直到快收尾的时候,天降难题。

我们做了一个帮助小朋友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的产品,小朋友在使用时要匀速吹气,结果才能更准确。但对于一个小孩子而言,ta们可能不知道什么是“匀速地吹气”,或者吹气的时候气不足,到一半就断了。在我们所有人头疼时,16岁的高一妹妹灵机一动!贡献了这个产品最华彩的交互逻辑——

在检测仪上设计一个电子屏幕,小朋友在使用时会看到屏幕上出现一片大海,海面上有一艘船载着一个小动物,小朋友要靠吹气帮小动物航行,直至小动物抵达岛屿,测试也就结束了,同时会有这个小动物的贴纸打印出来作为奖励。

项目展示图

做完项目自信满满拿去投奖,然后欢天喜地接到四张大奖。这种成就感……很难形容,那一刻我好像也变成了拿到小动物贴纸奖励的小朋友。

在夏令营做完第一个项目后,我就跟着猫儿老师继续肝后面的项目了。

那时候已经9月了,我本来没觉着能赶上申请季,但是和猫儿老师做得第一个项目很快很顺利,所以决定尝试一下急速完成作品集……结果不仅做完了还拿到了offer!所以分享下我的经验:

第一,你的选题不能出错。

要是想一个月出一个项目,首先就要保证选题的方向很“正确”。衡量的标准有两个:你要足够熟悉这个领域+确保它够新颖、能落地。

最开始做项目时有点病急乱投医,我把能想到的选题全给猫儿老师过目了,可想而知,80%都不能用,不是之前有人做过、就是产品功能不够新颖……

猫儿老师知道我很急,就以指导为主,安抚为辅,让我先理一理自己熟悉的领域,最好是那种能和别人侃侃而谈的,如此就说明你对这个产品的了解足够深入,也就更能发现其中没被人改进过的地方。

最后我留下了三个项目,全部都是我非常熟悉的领域。

第二,适当给项目做减法。

就说我做的古着电商项目吧,做调研的时候我花了一天跑了好几个古着店,和店长大聊特聊,收集到一堆堆堆堆堆信息,觉得都很有用,这个那个全想留下。

但猫儿老师说项目里东西加得太多很容易做跑题,不如只挑几个出彩的功能展示清楚,在此之上展示出你独特的设计风格。

但是难点也就来了,手握那么多信息,我完全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细化,也不知道梦校喜欢什么样的项目。所以接下来要说的就是最重要的一点。

第三,找一个靠谱的老师。

我之所以能这么快做完项目,猫儿老师功不可没。她的设计逻辑很厉害,但是又能包容很多不一样的视角,会耐心听完我的想法,再慢慢引导我让我意识到:这套逻辑不行。

所以在和她做项目的过程中,既满足了我的表达欲,也能保证我一直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

其他老师也功不可没,我在小班课学了C4D、Figma、PS……遇到不会的技术不用花时间去网上找教程,直接问老师,他们会针对项目本身给出技术支持,这种细枝末节的帮助真的很影响我做项目的整体进度。

作品集做完可以喘口气

这几个项目就这样风风火火的做完了,但由于时间真的很极限,很多想法还没来得及实现、排版也来不及精雕细琢,对于一个学电影出身的人来说真的很痛苦(一个对审美要求很高的小女孩),虽然拿到了offer,但我还在犹豫要不要再打磨一下作品集,来年冲一波藤校大U。

所以我建议大家一定要早!做!规!划!多花一点时间真的有可能冲刺到更好的学校,千万不要让以后的自己后悔。

另外就是如果想申美国,那么你的文书一定要上心,美国的好学校其实很“功利”,它们希望学生毕业后能去创业,或者成为成功人士,所以如果你在文书里呈现出“我是要干大事儿的人!”,说不定更受欢迎。

最后,我的故事就先分享到这儿啦,感谢猫儿和所有帮助过我的H·ART老师!如果你还有更多关于艺术留学、保研、就业、作品集创作、背景提升等相关问题,可以继续通过以下方式联系康石石老师。

来源:康石石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