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增强辖区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提升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在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来临之际,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片马边境派出所结合“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安全隐患”主题,深入辖区学校、村寨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以“精准滴灌”式服务将安全知识送
为增强辖区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提升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在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来临之际,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片马边境派出所结合“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安全隐患”主题,深入辖区学校、村寨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以“精准滴灌”式服务将安全知识送到群众身边,筑牢基层防灾减灾“双防线”。
进校园:从“课堂认知”到“实战本能”,培育新生防灾力量
片马边境派出所联合片马镇国门小学,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特点,分层开展“沉浸式”防灾教育。对于幼儿园儿童,民警通过“躲猫猫”小游戏,手把手教会孩子们掌握“躲桌底、护头部”等基础动作,用儿童易于接受的方式播撒安全种子;小学阶段则采用互动问答和科普动画的形式,向孩子们讲解地震、洪涝、溺水、地质灾害等灾害形成原因及自救技能。民警结合学校日常场景,模拟“教室午睡突发地震”“户外活动如何避险”等情境,引导学生学习“伏地、遮挡、手抓牢”的自我保护动作,现场互动氛围热烈。
随后,片马镇国门完小开展应急演练。随着警报声骤然响起,各班教师迅速组织同学们躲到教室的三角区和课桌下,护住头部。待第二次警报声响起,全校师生按照预定疏散路线,弯腰低姿护住头部从安全通道快速撤离到操场空旷地带。整个演练过程紧张而有序,引导广大师生了解掌握了地震灾害的避灾技巧、方法,进一步提高了师生避险、自救互救能力。
片马镇国门小学欧校长表示:“本次演练活动,真正实现了把书本里的知识运用到了实际生活中,这是一堂让孩子们受用一生的课”。
进村寨:从“田间地头”到“房前屋后”,编织乡村防灾安全网
片马地区村寨多分布于山区,且居住人口大多为留守老人和儿童,针对这一实际情况,片马边境派出所采用“双语宣传(普通话和傈僳语)”的方式进行科普宣传,深入片四河村、古浪村等少数民族聚居村寨,依托“火塘夜话”、走访见面等形式,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
片马边境派出所民警结合片马村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围绕地震、山洪、泥石流等常见自然灾害,通过案例分析、图文展示、现场答疑等方式,详细讲解灾害预警信号、应急避险要点和自救互救技能。“片马镇雨季较长,遇到山体滑坡时,要向垂直于滑坡体的两侧高处快速撤离!”民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重点强调了逃生路线规划,提醒村民们雨季要多关注天气预报、多观察周边环境,做好日常防范。此外,民警还提醒村民注意用火、用电安全,发生火灾时要及时拨打119电话。村民胡大爹说:“派出所的民警辅警把我们听不懂的部分用傈僳语再翻译一遍,我们一下子就听懂了,心里更踏实了。”
防灾减灾,防患未然。片马边境派出所此次“进校园、进村寨”活动,既是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生动践行,更是边境基层治理与安全建设的扎实举措。通过将防灾减灾知识内化成群众可操作、能落地的“安全指南”,真正让安全意识在校园扎根、在村寨开花,为边疆民族地区筑牢抵御灾害的“铜墙铁壁”。(杨清尧)
来源:人民法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