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二甲双胍“退位”,两种新型降糖药强势崛起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4 10:21 1

摘要:二甲双胍自1957年上市以来,凭借着显著的降糖效果,良好的安全性和价格低廉等方面的优势,一直都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起始用药和联合用药方案中的基本用药。长期稳居2型糖尿病(T2DM)一线药物的“宝座”。

二甲双胍自1957年上市以来,凭借着显著的降糖效果,良好的安全性和价格低廉等方面的优势,一直都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起始用药和联合用药方案中的基本用药。长期稳居2型糖尿病(T2DM)一线药物的“宝座”。

然而,随着2024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及2025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糖尿病诊疗指南》这一糖尿病治疗领域,最权威的医学指导文件指出,治疗糖尿病应当是“多靶点综合管理”,而不能只是单纯的控制血糖。

二甲双胍呢,也首次被胰高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司美格鲁肽、利拉鲁肽等肽类药物)和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恩格列净、达格列净等列净类药物)所取代,成为特定人群的首选用药。

为什么二甲双胍不再是2型糖尿病的首选用药呢?

1、靶点单一

糖尿病不仅是血糖异常,更是一种以肥胖、胰岛素抵抗、慢性炎症为特征的全身性代谢综合征。二甲双胍虽然降糖效果显著,但对肥胖、心肾并发症等关键问题缺乏直接干预能力。例如,二甲双胍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主要通过改善代谢指标来间接实现的,并不是直接作用于心血管组织。

2、心肾保护证据弱

二甲双胍虽然可以降低微血管并发症的风险,但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心力衰竭(HF)和慢性肾脏病(CKD)的改善效果显著弱于新型药物。例如,EMPA-REG研究证实,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可使心衰住院风险降低35%,而二甲双胍缺乏类似的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

3、适用人群受限

二甲双胍在严重肾功能不全(eGFR

新型降糖药物凭借多靶点的作用机制,不仅降糖效果突出,还能直接保护心肾健康,从而“精确地契合了现代糖尿病管理的各项要求。下面我就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两种新型的降糖药。

①、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代表药物有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卡格列净,“格列净”类药物不是依赖胰岛素的分泌来降糖的,而是通过减少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将多余的糖通过尿液排出体外来降低血糖的。除了降糖以外,还能够降低尿蛋白,延缓糖尿病患者的肾功能损伤,保护心脏,促进尿酸排泄、减重,等多重作用。

研究显示,恩格列净、达格列净等列净类药物可分别降低38%的心血管死亡风险和30%的心衰住院风险,并显著延缓慢性肾脏病(CKD)的进展。正因为如此,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已经被批准用于糖尿病合并心衰或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治疗,成为首个跨界“降糖-护心-保肾”的三栖药物。

②、胰高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代表药物有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艾塞那肽、度拉糖肽等。这类通过激活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来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糖素释放,并且还能够延缓胃排空,抑制食欲减少进食量,达到降低血糖和减重的双重目标。

司美格鲁肽等肽类药物,可以将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风险降低26%,平均体重减重4~8公斤,凭借显著的减重效果,已经被批准用于肥胖人群的体重管理。口服剂型(司美格鲁肽片)目前也已经上市。

糖尿病治疗标准如今不再只是把血糖控制下去,这个单一的目标,而是真正开始关注患者整体的生命质量。列净类和肽类这些新药不仅能精准降糖,还会延缓血管老化、保护心肾,减掉多余的体重、降低尿酸。

当然,二甲双胍短期内并不会退出历史舞台。对于没有心肾风险的早期患者,它依然是经济实惠的选择;在联合治疗方案中,也常常与新型药物搭档,发挥1+1>2的效果。

来源:健康小旋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