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开秤价低至8毛!亩产收益倒贴钱,1.3元高价真的没希望了?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4 10:52 1

摘要:五月中旬的河南南阳麦田里,收割机的轰鸣中透着一丝无奈。农户老张望着刚收的湿麦直叹气:"亩产350斤,每斤卖8毛,刨去化肥种子钱,这一亩地倒贴20块!"当湖北、河南等地的早熟小麦陆续上市,本该是丰收喜悦的季节,却因开秤价低至0.75-0.83元/斤(湿麦水分30

五月中旬的河南南阳麦田里,收割机的轰鸣中透着一丝无奈。农户老张望着刚收的湿麦直叹气:"亩产350斤,每斤卖8毛,刨去化肥种子钱,这一亩地倒贴20块!"当湖北、河南等地的早熟小麦陆续上市,本该是丰收喜悦的季节,却因开秤价低至0.75-0.83元/斤(湿麦水分30%),让不少农户的心凉了半截。更让人揪心的是,去年的种植成本涨了20%,今年的粮价却还在"原地踏步",1.3元/斤的高价真的成了奢望?

(一)粮食质量"先天不足"

首批收割的多是"问题麦田":要么因前期干旱提前成熟,茎秆细弱易倒伏;要么地块低洼排水差,麦穗干瘪空壳多。南阳农户李大姐指着三轮车里的麦粒说:"你看这颗粒,跟去年饱满的没法比,收购商拿放大镜挑毛病,能压价绝不手软。"这类湿麦水分高、杂质多,收购商烘干后损耗率超15%,自然难卖上价。

(二)成本收益"剪刀差"扩大

种粮成本像座大山压得农户喘不过气:

- 种子化肥:每亩麦种成本80元,尿素、复合肥涨价30%,每亩投入超200元;

- 农机人工:旋耕、播种、收割每亩200元,人工除草打药每亩50元;

- 隐性成本:抗旱浇水电费、田间管理耗时...

以亩产800斤干麦算(湿麦折干后),按最低收购价1.19元/斤,每亩毛收入952元,扣除成本500元,纯利润仅452元。若遇灾减产,分文不赚甚至倒贴钱已成常态。

(一)政策与市场的博弈

2025年三等干麦托底价1.19元/斤,但湖北已上市的干麦仅卖1.20元/斤,几乎踩线运行。有粮商透露:"托底价是'保底线',不是'市场价'。现在仓储库存充足,贸易商不敢囤货,收购自然谨慎。"

(二)质量分化加剧价格分层

优质麦与普通麦价差越拉越大:湖北某合作社种植的抗倒品种,干麦容重790g/L,面筋含量32%,能卖1.35元/斤;而散户的普通麦,即便晒干后也只能勉强达到三等标准。这意味着,未来种麦想赚钱,得走"优质化"路子。

(一)利空因素:供应宽松压制涨价空间

- 库存压力: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数据显示,2024年小麦库存量超1.5亿吨,去库存压力大;

- 进口冲击:前四月小麦进口量同比增12%,低价进口麦持续压制国内市场。

(二)潜在转机:天气与政策的双重变量

- 天气风险:黄淮海主产区即将进入集中收割期,若遇连阴雨导致"烂场雨",优质麦供应减少可能推高价格;

- 政策窗口:若多地启动托市收购,或通过"优质优价"补贴引导市场,可能打开价格上行空间。

(一)短期策略:

- 分地块卖粮:优质地块小麦延迟收割,争取晒成干麦卖高价;差地块湿麦及时出手,减少倒伏损失;

- 关注收购点:每周二、五是粮商集中收粮日,价格可能比平时高0.02-0.03元/斤。

(二)长期规划:

- 品种升级:明年改种"郑麦1860""新麦26"等优质强筋品种,订单农业保底收购价可达1.4元/斤;

- 托管服务:加入合作社实行统防统治,每亩可降低成本30-50元,增产10%-15%。

当"靠天吃饭"遇上"市场挤压",小农经济的脆弱性暴露无遗。但换个角度看,低价周期也是农业转型的契机:从"广种薄收"到"精耕细作",从"卖原粮"到"卖品质",或许才是破局之道。

最后留个讨论题:你认为今年小麦价格能涨到1.3元/斤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也别忘了转发给种粮的朋友,一起聊聊这"麦浪里的生计经"!

【本文数据源自河南、湖北农户实地调研及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农业投资有风险,决策需结合当地实际。关注@三农思辨录,获取更多有温度的农业深度分析。】

来源:东北粘豆包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