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身长炮的回旋炮:重重转译引发的误会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4 09:49 1

摘要:陈台民书中主要参考的西方文字资料是美国人的应制之作《菲律宾群岛:1493~1803年》(The Philippine Islands, 1493-1803)英文版。

前些日子,有人发了张图给我,说1573年西班牙人承认中国人铸的长炮(culverin)比他们好。

他们的炮,依我所审察的自中国运来的长炮,是很优良的,还比我们的,铸得更好。

和大部分截图一样,这东西没头没尾,不过,稍微检索一下找一下还是能发现出处:陈台民著商报丛书版《中菲关系与菲律宾华侨》第一册第89页。

陈台民书中主要参考的西方文字资料是美国人的应制之作《菲律宾群岛:1493~1803年》(The Philippine Islands, 1493-1803)英文版。

这段对应内容出现在英文版第3卷205页,说完炮之后就讲中国人选择的督抚必须是能够预知天气乃至未来事件结果的大占星家,如此荒诞不经,难怪陈台民直接打了省略号:

Their Artillery, judging it by some culverins I have seen that came from China, is of excellent [S: better] quality and better cast than ours.

这里乍看起来没什么问题,但细想就不对了,中国仿制长炮/蛇炮(culverin)乃是后来引进红夷大炮时的事情。

16世纪70年代的中国根本没有引进制造长炮的技术,哪怕是葡萄牙租借的澳门,当时都没有相应的铸炮场,那这哪来的自中国运来的长炮?

对一下西班牙语原文:

y la artilleria juzgandola por unos verso que de alla yo he visto, es muy mas gallana y mejor fundida que la nuestra

按照我所见的某些从那里[中国]来的verso炮,其火炮非常优良,比我们的造得更好

什么是verso?

有些人会按照那本错漏百出但偏巧网上可以下载的彼得森(Peterson)版《火炮标识与装饰百科全书》(Encyclopaedia of Markings and Decoration on Artillery),将其解释为半长炮。

实际上,这是典型的不求甚解的英美误解,甚至可以说是典型的美国爱好者毛病,毕竟,凡是熟悉拿破仑战争的读者,都该知道美国人凯文·基利(Kevin Kiley)写的炮兵史有多离谱。

verso这个词的词源乃是拉丁语动词verto,意为旋转、转动,用到火炮头上,指的就是船上使用的轻型回旋炮。

正如下图所示彼时西班牙军队的火炮名册里,verso代表的回旋炮和culebrina代表的长炮可谓天差地别,根本没有彼得森书中发明的verso可以指代半长炮(media culebrina)一说。

阿兰特吉-桑斯(Arantegui y Sanz)在1891年出了本《关于16世纪上半叶西班牙炮兵的历史笔记》(Apuntes históricos sobre la artillería española en la primera mitad del siglo XVI),书中给出了1门口径45毫米、管长0.75米的verso火炮图片,它指的是什么不言自明:配有可替换子铳的后装回旋炮。

按照吉尔马丁(Guilmartin)的说法,西班牙人嘴里的verso炮等于英国人嘴里的巴斯(base)炮,都是炮重300~600磅,口径2~4寸,打散弹为主的锻铁后装回旋炮。

很显然,这个西班牙人是在用verso来描述中国魔改版的葡萄牙式后装回旋炮(berço),也就是佛朗机。

美国人那套赶工完成的《菲律宾群岛》却将它翻成了长炮(culverin),甚至闹出了菲律宾当地民都洛岛上的摩洛人使用大量长炮作战的笑话。

简单地说,经过凶残的英译者和不求甚解的中国二道贩子,佛朗机直接变身成了还得几十年才能出现的红夷大炮!

这里不妨看看吉尔马丁那本《火药与桨帆战舰》里的插图,可以发现左上角便是verso的真身——该绘图大概也是辗转参考了阿兰特吉-桑斯。

总而言之,一连串误译,直接让好好的回旋炮从上图左上角飞升到图片之外了。

来源:古斯塔夫rea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