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国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武汉开放大学)(下文简称“武软”),正加速变身为“数字武软”。在5月14日至16日举行的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该校作为职业教育观摩点,亮点纷呈。
“全国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武汉开放大学)(下文简称“武软”),正加速变身为“数字武软”。在5月14日至16日举行的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该校作为职业教育观摩点,亮点纷呈。
创新创业大楼里走出许多“数字工匠”
依托武汉市智能制造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武软为全校学生开设智能制造通识课
最新信息显示,该校专业设置中电子信息类与智能制造类专业占比超50%;近三年毕业生中,人工智能训练师、跨境电商运营师等新职业逐年提升10%以上,成为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
身处数字经济重镇武汉,位于聚焦“光芯屏端网”、生命健康两大产业集群的中国光谷,是“武汉·中国光谷”产教联合体的牵头单位之一,“数”“智”本就是武软的基因。教育部人工智能领域专家、该校党委书记蒋兴鹏说,学校紧密对接湖北省“51020”产业体系、武汉市“965”产业体系、光谷“221”产业体系,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万亿级支柱产业,正全力答好“数字职教,武软何为”这张时代考卷。
数字化场景无处不在
在由武软联合华中数控等企业建设的武汉市智能制造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里,文科生戴上VR眼镜,学起智能制造;
在电商直播实训室里,学生们正练习直播,一台AI主播教学评价一体机实时智能分析直播内容,帮他们实时提升直播技能;
在电子工程学院,学生学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需要做一台会跳舞的人形小机器人……
数字化场景随处可见,是因为该校已基本建成拥有“智慧网”“资源库”“能力中枢”的智慧教育新基座。这里有万兆网络校园网、5G物联网全覆盖,部署了高性能算力集群和DeepSeek大模型,自主研发了覆盖全业务流程的信息管理系统;这里已建成200TB动态的数字知识库,支持课程全数字化改造,在线学习平台中嵌入了AI学伴与助手、课程智能体,助力学生个性成长、教师精准施教;还自主研发了大数据中台,支持专业数字诊断与画像,虚拟仿真平台覆盖425个实训项目,让复杂设备操作准确率提高60%,社会培训5万余人次/年……
这样的“云+端”模式,使武软“数字素养+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创新能力”为框架的岗课赛证课程体系外延不断扩展。“随着人工智能的狂飙突进,我校以国家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项目建设为契机,全力打造数字化转型新高地。”蒋兴鹏说。
每位教师都投身其中。“数智化教学 全场景实践 打造‘一链式成长’职业素养课程新模式”“三建、三推、三高:打造‘智改数转’产教融合金基地”“六层五融、三位一体:基于‘AI+真实场景’软件现场工程师培养的探索实践”等大量优秀成果涌现。
“我院的软件技术专业依托‘武汉·中国光谷’产教联合体,与华为、梦软等企业合作培养软件现场工程师。其间,AI发挥了巨大作用。”武软副校长、信息学院院长罗保山说,校企双方合作开发了基于AI+能力模型的数字平台,其中融入AI技术与岗位能力素养要素,集能力评估、资源推荐、成长监测、成果画像等功能于一体,使教学智能化、实训标准化和成果数据化;此外还开发了智能教学平台,学生们能在“IT模拟仓”“软件·梦工坊”企业场景中,在校企双导师指导与多种AI辅助工具帮助下,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现场工程师。该项目已获湖北省省级教研教改项目和全国职校专创融合“金课”建设等质量工程7项,报送教育部AI赋能职业教育典型案例和市级以上获奖成果近10项。
产教协同造新质人才
21岁的2025届武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毕业生王帅,一个月前开始为小米汽车做智驾系统数据分析。“到公司后先培训,我学得比较快,因为内容似曾相识。”他说,他的专业非常新,被列入国家《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才4年,但他和同学们走上职场并不慌张,“我们一直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学习,百度的无人驾驶小车做教具,实训室有各种虚拟仿真学习平台,涉及智能网联汽车感知、规划、控制等全链条关键技术。老师经常带我们打百度Apollo城市道路自动驾驶虚拟仿真赛等专业赛事,在实战中对接行业前沿技术。”
“在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的新质人才时,数字化赋能的产教协同发挥了巨大力量。”王帅的老师杨时川说,该专业与百度深度合作,利用在环(HIL)仿真数字技术,开发教学与实训平台,开展自动驾驶部署仿真教学,变传统实物教学为虚实结合教学,有效破解传统实地教学高风险、高成本、场地受限等难题,学生可以在安全环境中,体验、学习和掌握真实的无人驾驶装备、汽车网络安全、车路云一体化等技术,就业、升学路径都非常清晰。
武软机械工程学院院长蒋保涛对此极为赞同:“众所周知,培养智能制造人才投入极大:设备贵、升级贵、耗材贵。应用‘虚实结合、能力进阶’教学模式及人工智能技术,能极大降低后期投入,对接产业升级、行业变化、企业发展时仍速度快、能力强。”
——落户该校的武汉市智能制造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贯彻了这一思路,9个教学区分别为工业机器人虚拟仿真实训区、操作编程实训区、职业技能等级考核区、自动化产线调试区、装调与维护实训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全流程创新实践区,智能制造产线实训区和智能制造单元维护实训区。
数字化的加持,也使“产”获益更多。如武软与合作企业华中数控等便依托以上中心,紧扣区域制造业“智改数转”需求,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等10余个在线网络上共建了超百门在线课程,开发了20余种虚拟仿真软件,近三年面向企业职工开展技术培训超4000人次,校企联合攻关技术项目超百项,获60余件专利软著,助力合作单位获两项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企业的积极性被进一步激发,产教协同不断深化。去年,我校与华中数控、华中科技大学联合牵头成立全国高档数控系统和智能装备产教融合共同体;今年4月,华中数控发布10型人工智能数控系统,很快企业就给中心送来一台。”武软工业机器人专业教研室主任陈淑玲说。
随“中国新名片”出海
乘数字化东风,武软随“中国新名片”扬帆出海。
“你知道吗?印尼第一批5G技术工程师是我们培养的,有470人。”武软电子工程学院院长何琼骄傲地说。
学校开课
烽火印尼员工上课
“太棒啦!”
2020年9月,武软携手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烽火通信”)成立烽火产业学院;2021年10月,烽火产业学院培训中心(印度尼西亚)挂牌,以此为开端,武软大量承接烽火通信及其产业伙伴系统培养海外专业化技能型人才的重任,目前已为35个国家或地区开展宽带网络接入技术、海底光缆新技术、5G标准与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等培训,为烽火通信国际化战略提供有力支撑和技术赋能。
武软还在不断创新线上线下结合、“中文+职业技能”的跨境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烽火服务全球100多个国家,每一处,我们都可能‘随企出海、产至教随、数字赋能’。今年下半年,巴西培训中心挂牌后,我们将克服11个小时的时差,做好培训。”何琼说。
数字化还在不断为武软的出海征程赋予想象力。
跨境电商因数字化而生,中国具有领先优势。武汉是跨境电商核心基地,武软是湖北跨境电商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2024年6月,武软迎来首批21名来华中地区高职院校学习一年跨境电商专业的南非公派留学生,产教融合、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引发巨大反响——
2024年11月18日,“中国—南非国际市域政产教联合体”在武软启动、“武汉·中国光谷”产教联合体荆楚工坊(南非)揭牌;2024年12月2日,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丝路电商工坊(南非)”项目第二期“数字贸易技能培训与友好城市产业对接(南非)”项目开班;如今首批留学生面临毕业,许多出海非洲的企业都来“抢人”,很快,中国南非职业教育将迎来更深入合作……
“这次合作彰显了职业教育向世界推介‘中国新名片’中的巨大潜力。很多跨境电商企业找到我们,希望我们随中国供应链出海,为当地中资企业培养本土技能人才;也有其他国家希望和我们开展类似的留学生项目。”武软商学院院长郭黎说。
“中国正在不断拓展国际朋友圈,作为优质职业院校,我们充分利用科教资源优势,选择契合学校办学定位、遵循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中国新名片’,充分应用数字化手段,通过‘走出去’‘引进来’,为出海企业培养国际化技能人才,不仅服务企业、行业、产业,也能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国际产能合作、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深化实施等国家重大战略布局,以及职业教育国际标准建设、‘中文+职业技能’推广等教育对外开放政策落地提供有力支撑。”武软副校长孙美华说。(文/图:张屏 董明 周思思 王燕)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