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扛手抬!贵州移动:开通“云端基站” 开启信息“新视界”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4 11:14 1

摘要:归兰山,曾被媒体和网友评为“贵州十大非著名山峰”之一。在水族话中“归”意指溪流两旁的山峰、“兰”意指溪流,是众多登山徒步爱好者的理想之地。过去,山里的信号覆盖受制于复杂地形与连绵山峦的影响,连基础的露营保障、扫码支付等需求也难以满足,深深困扰着蒙师傅和其他的旅

“有信号了,满格!扫码也很流畅,支付成功了。”在贵州黔南都匀市归兰山的露营基地里,基地老板蒙师傅看着手机上显示的中国移动满格信号欣喜不已。

归兰山,曾被媒体和网友评为“贵州十大非著名山峰”之一。在水族话中“归”意指溪流两旁的山峰、“兰”意指溪流,是众多登山徒步爱好者的理想之地。过去,山里的信号覆盖受制于复杂地形与连绵山峦的影响,连基础的露营保障、扫码支付等需求也难以满足,深深困扰着蒙师傅和其他的旅游服务经营者。

移动公司工作人员爬山勘测。

翻山越岭,选定信息“新地标”

2024年末,随着《都匀斗篷山——剑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公示,一场跨越山水的通信攻坚战悄然打响。贵州移动黔南分公司与归兰水族乡人民政府联合组成“数字先锋队”,决心突破归兰山的通信困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归兰山海拔1025米,由于开发程度不高,还保持着山高水清的原生态自然景观,建设标准和施工难度比其他地方高出许多。“新基站的选址要确保信号全覆盖,最好还要有能兼顾可以运输建设物资的道路。”黔南移动工程项目管理员唐韬回想起当时的场景,仍然记忆犹新。“12月的寒风里,我们用了一周时间,爬遍了归兰山四周的所有山头,就是为了能够找到一个最佳的基站建设位置。”就这样,唐韬和同事们白天爬山勘测,晚上回来复盘地形,结合三维建模技术,选定了一座1300米海拔的山头作为基站建设地点。

工作人员爬山勘测。

披荆斩棘,架起信息“高速路”

基站所处的位置从山脚到山顶有800米的落差、70度的陡坡,没有公路可供车辆通行,向上攀爬的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越往上,山路越发陡峭,建设人员不得不手脚并用,双手紧紧抓住凸起的岩石、粗壮的树枝,小心翼翼地探寻着每一处可能的落脚点,下山时也是连滚带爬,稍有不慎整个人就可能失去平衡,顺着山坡一路滚落。空手上山难度已经如此之大,要将几十甚至上百斤的水泥砂石和通信设备等物资运送上山更是困难。

用无人机运送物资。

一番讨论后,大家决定,先用无人机将物资运送到山腰较为开阔的位置,再手脚并用、肩扛手抬运送到山顶。这些物资,光是无人机就进行了多达80次的飞行运送,而这仅仅是开始。队员们互相帮忙,将物资用绳索、扁担、背篓等工具固定好,手脚并用、肩扛手抬地向山顶进发。沉重的物资、陡峭的山路、拦路的植被……大家齐心协力,有的在前面拉、有的在后面推,一趟又一趟,沉重的物资压得他们直不起腰,攀爬一会儿就要停下来喘口气。但他们始终坚定,早日建成基站,让归兰山也能享受到便捷的通信服务是他们共同的目标。

在山腰背运物资。

在基站建设最吃紧的3个月,一场突如其来的倒春寒让工程受到了阻碍。技术骨干张朝鹏在上山时,因为山路湿滑不小心摔倒,右腿被尖锐的碎石划开一道口子,血流不止。当同事们要送他下山时,张朝鹏咬着牙用纱布缠住伤口:“气象预报说明天有雷暴天气,今天必须完成天线校准。”他半靠着崖壁坚持工作,直到所有参数达标才肯撤离。在基站维护记录里,他认真记录下:“海拔1300米,信号强度达标。”

网络信号检测。

覆盖山野,开启信息“新视界”

2025年4月,归兰山“云端基站”建成,扫码支付、直播上网畅通无阻,不仅为徒步爱好者提供信号指引,也为露营基地、农家乐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实测数据显示,方圆5公里信号全覆盖,可同时满足800人畅快连接网络。在蒙师傅的露营基地,曾经因信号问题而流失的生意又回来了,周边农家乐“五一”小长假预订量也涨了30%。68岁的水族阿妈黄玉梅在归兰山里经营着一个刺绣摊,过去游客想买她的马尾绣手包,却因信号差无法完成支付,只能遗憾离开。基站开通那天,黄阿妈体验了扫码收款,听到到账提示音,她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高兴地说:“现在山里信号好了,孙女还教我用视频连线,让客户直接挑刺绣图案呢!”如今,游客们能更自由地在归兰山分享美景、直播游玩过程,让更多人领略到归兰山的独特魅力。归兰山也将借助数字技术的力量,让神秘浓郁的水族风情被更多人了解和喜爱。(文/图 陈德刚、杨钦荃)

网络基站建成。

来源:金台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