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和美国、中国的关系,哪个更近一点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4 11:22 1

摘要:沙特与美国及中国的关系是一个动态演进的三角互动,涉及安全、经济、能源、地缘政治等多个维度。以下从历史脉络、现实利益、未来趋势三个层面展开更系统、更细化的分析:

沙特与美国及中国的关系是一个动态演进的三角互动,涉及安全、经济、能源、地缘政治等多个维度。以下从历史脉络、现实利益、未来趋势三个层面展开更系统、更细化的分析:

一、历史脉络:美沙同盟的基石与中沙关系的渐进升级

1. 美沙关系的形成与固化(1945-2000年)

石油换安全协议(1945):罗斯福与伊本·沙特国王达成协议,美国保障沙特王室安全,沙特确保石油以美元计价并稳定供应,奠定两国战略同盟基础。

冷战时期的绑定:沙特作为美国对抗苏联在中东扩张的支点,美国向其出售F-15战斗机(1980年代)、建立联合军事司令部(1980),并在海湾战争(1991)中直接协防沙特。

经济捆绑深化:沙特阿美石油公司长期由美国雪佛龙等企业参股,沙特主权财富大量投资美国国债(截至2023年约1170亿美元)。

2. 中沙关系的缓慢起步与加速(1990-2020年)

建交与试探期(1990-2000):1990年建交后,中国从沙特进口石油量极低(1991年仅110万吨),双边贸易额不足5亿美元。

能源合作突破(2001-2010):2001年沙特跃居中国最大原油供应国(占中国进口量16%),中石化与沙特阿美合资建立福建炼化一体化项目(2007)。

战略升级期(2011-2020):2016年沙特提出“2030愿景”与中国“一带一路”对接,2019年沙特王储访华签署280亿美元合作协议,华为成为沙特5G核心供应商。

二、现实利益:分领域拆解沙特的“双重依赖”

1. 安全领域:美国主导下的有限多元化

美军存在与武器依赖:

美国在沙特设有苏丹王子空军基地等5处军事设施,部署“爱国者”导弹和约2700名士兵(2023年数据)。

2015-2022年,美国对沙特军售总额超1290亿美元,包括THAAD反导系统(154亿美元)、F-15SA战机(294亿美元)。

局限性:美国国会多次以人权为由冻结对沙军售(如2021年暂停出售精确制导武器),迫使沙特转向中国采购无人机(翼龙-2)、土耳其采购巡飞弹。

中国安全合作的边界:

中国向沙特出口彩虹-4无人机(2014)、协助建立无人机生产线(2017),但未触及核心防御体系(如防空系统、战斗机)。

中国参与沙特海军基地建设(吉赞港),但拒绝设立军事基地,避免直接挑战美国安全主导权。

2. 经济领域:中国全面赶超美国

贸易结构对比:

投资与技术合作:

美国:谷歌投资沙特智慧城市NEOM(AI与云计算),波音合作开发航空工业城,但受“价值观壁垒”限制(如人权争议影响硅谷企业参与)。

中国:宁德时代投资13亿美元建磷酸铁锂工厂(2023),中建集团承建沙特未来新城隧道项目(53亿美元),百度与沙特合作建设云计算中心。

3. 能源与金融:美元霸权的裂痕与人民币试探

石油定价权博弈:

美国通过页岩油革命削弱OPEC定价权,沙特被迫加入OPEC+(2016)联合俄罗斯平衡市场。

2022年沙特拒绝拜登增产要求,转而减产保价,显示其对美国能源话语权的离心倾向。

去美元化尝试:

2022年中沙首单人民币贷款(昆仑银行),2023年沙特财政部长称“对以非美元结算持开放态度”。

沙特持有人民币资产比例仍不足2%,但加入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2023)、拟发行人民币债券,释放长期信号。

三、未来趋势:沙特“对冲战略”的三大方向

1. 安全:构建“美国+区域伙伴+中国”的复合体系

维持美沙安全框架:短期内无法替代美国提供的核保护伞、情报共享和高端武器供应。

发展本土军工:计划到2030年将军事开支的50%用于本土化生产(与中国合作无人机、导弹技术)。

拉拢区域强国:与土耳其、埃及组建“中东防空联盟”,减少对单一外部力量的依赖。

2. 经济:绑定中国实现“后石油时代”转型

新能源赛道:沙特主权基金(PIF)投资中国蔚来汽车(11亿美元)、华人运通(56亿美元建电动车厂),引入中国光伏技术(2023年ACWA Power与中能建签约2.6GW太阳能项目)。

数字经济布局:沙特数据与人工智能局(SDAIA)与阿里云、华为共建数据中心,目标成为中东AI枢纽。

3. 外交:以“全球南方”身份提升议价权

多边机制对冲:同时加入美国主导的印欧经济走廊(IMEC)和中国支持的金砖机制(2024年正式加入)。

议题联盟策略:在气候问题上与欧美合作(沙特承诺2060碳中和),在巴以问题上呼应中国立场(反对以色列单边行动)。

价值观自主性:拒绝西方人权指责,联合阿盟通过《阿拉伯人权宣言》(2023),与中国强调“不干涉内政”原则共鸣。

四、关键变量:可能打破平衡的潜在因素

美国中东战略再调整:若美国重启对伊朗强硬政策,沙特可能强化与美合作;若美国进一步战略收缩,沙特将加速“向东看”。

台海或南海危机:中美直接冲突可能迫使沙特选边,但其大概率保持“模糊中立”。

沙特王室继承风险: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的集权模式若遇内部动荡,可能影响外交连续性。

能源技术革命:可控核聚变或电池技术突破将削弱沙特石油筹码,迫使其更依赖中美的产业转移。

总结:非对称三角下的动态均衡

沙特对中美采取“领域优先”(Issue-based Alignment)策略:

安全优先美国:核心防御、高端武器、地区威慑仍依赖美式体系。

经济优先中国:产业转型、技术升级、市场拓展深度绑定中国资源。

外交自主增强:通过金砖、上合等多边平台构建“第三空间”,避免沦为大国附庸。

这种“脚踏两条船”的策略将在未来10-15年持续,直至沙特完成经济转型或中美力量对比发生质变。对中国而言,沙特是“一带一路”能源安全与地缘支点;对美国而言,沙特仍是中东秩序“压舱石”。双方博弈的胜负手,或将取决于谁能更有效支持沙特实现“2030愿景”中的非石油经济目标。

来源:茅塞盾开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