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控转向:汽车行业的未来还是噱头?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4 11:06 1

摘要:在汽车行业的技术革新浪潮中,线控转向(Steering-By-Wire,SBW)技术正逐步从概念走向量产。近日,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董事会主席康林松(Ola Kallenius)在财报电话会议上宣布,该公司将于明年推出搭载线控转向系统的未命名车型,成为首家将这一

在汽车行业的技术革新浪潮中,线控转向(Steering-By-Wire,SBW)技术正逐步从概念走向量产。近日,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董事会主席康林松(Ola Kallenius)在财报电话会议上宣布,该公司将于明年推出搭载线控转向系统的未命名车型,成为首家将这一技术投入量产的德国汽车制造商。

线控转向技术彻底摒弃了传统的机械联动装置,通过电缆或电线传输电子信号来控制车辆转向。这意味着,车辆的转向不再需要任何物理连接,而是完全依赖于电子指令。康林松表示:“线控转向系统是一个彻底的变革性创新。”

几乎在同一时间,蔚来也宣布其旗舰轿车ET9采用的线控转向技术获得了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的E-Mark认证,成为全球唯一同时获得中国和欧洲线控转向技术双认证的车企。这一成就不仅彰显了蔚来在技术创新方面的领先地位,也预示着线控转向技术即将迎来大规模的商业化应用。

市场研究机构Allied Market Research的报告预测,到2031年,电控转向市场的价值将从2021年的27亿美元增长至58亿美元。而据Zion市场研究公司称,到2032年,美国转向系统市场的规模将达到482.1亿美元。这些数字无疑为线控转向技术的未来发展描绘了一幅乐观的蓝图。

线控转向技术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天合(TRW)公司,但直到近年来才逐步走向量产。特斯拉的电动皮卡Cybertruck是首款搭载线控转向系统的量产车型,紧随其后的是蔚来的ET9和丰田即将在欧洲上市的雷克萨斯RZ。

梅赛德斯-奔驰的线控转向系统是与采埃孚(ZF)合作开发的,后者还将为搭载该技术的车型提供后桥转向部件。采埃孚高级副总裁菲利普·加斯尼尔(Phlilippe Gasnior)预计,到2030年,线控转向系统在全球的普及率将达到2%至5%。

线控转向技术的优势显而易见。首先,它减少了在事故中可能危及乘员安全的部件数量,为安全气囊的安装提供了新的选择。其次,线控转向系统可以实现动态调整转向比,使车辆在低速行驶时转向更加灵敏,而在高速行驶时则更加稳定。线控转向系统还可以使方向盘设计更加扁平,为驾驶员提供更宽敞的乘坐空间和更好的视野。

然而,线控转向技术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一些批评者认为,线控转向系统可能缺乏传统转向系统提供的触觉反馈,使驾驶员更难预测和应对潜在危险。增加电子元件层也可能增加系统失败的可能性。然而,通过冗余系统、高级加密和持续OTA更新等措施,这些问题已经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在实际驾驶体验中,搭载线控转向系统的车型展现出了出色的操控性能和舒适性。奔驰的新款车型采用了类似特斯拉Model S Plaid的平底Yoke方向盘设计,只需转340°即可完成整个转向过程。雷克萨斯RZ的试驾者则反映,该车的线控转向系统调校得非常接近传统机械转向的质感,且转向比随车速和转向角度可变,操作起来既自然又易于适应。

蔚来的ET9作为中国首款采用线控转向技术的量产车型,其方形方向盘和可调整的转向比也给试驾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山路驾驶中,线控转向系统带来的扎实手感让驾驶员能够精准把控转向角度,而中高速行驶时,整个转向系统对地面震动的反馈也可以调整,使车辆能够更好地隔绝外界干扰。

特斯拉的Cybertruck则以其独特的线控转向系统和灵活的转向比调整范围脱颖而出。在泊车时,Cybertruck的转向能力比任何量产车都要迅速,而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也能提供更轻松的反应和更稳定的操控。

随着线控转向技术的不断成熟和量产车型的逐步增多,这一技术有望在未来几年内成为汽车行业的主流趋势。无论是对于驾驶员还是汽车制造商来说,线控转向技术都将带来前所未有的驾驶体验和经济效益。

来源:ITBear科技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