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半年,情况开始不一样了,因为滴滴直接“下场”了。2024年11月开始,滴滴宠物出行上线全国,包括了宠物快车和宠物专车两种车型,服务范围包含全国300多个城市。
文|简宁
编辑|王福
在周末,打车带“毛孩子”去绿地晒太阳;春节等假期临近,带着“毛孩子”回家过年、一起旅游……
随着养宠人士的增多,携宠出行成为越来越多养宠家庭的日常。
以往携带宠物打车,总有时不时被司机拒载的风险,于是,给滴滴司机发红包、打货拉拉等“曲线救国”的方法层出不穷。
最近半年,情况开始不一样了,因为滴滴直接“下场”了。2024年11月开始,滴滴宠物出行上线全国,包括了宠物快车和宠物专车两种车型,服务范围包含全国300多个城市。
在滴滴出行App或者小程序,首页就能找到“宠物出行”。常见宠物都可携带,包括猫、犬、鱼、鸟、龟等。不管是快车还是专车,都能携宠出行。
以宠物出行专车为例,在基础车费之外,额外支付携宠的费用,就能带着“毛孩子”一起上车。比如在杭州地区,如携带的宠物在宠物箱内,无论宠物大小,在专车基础车费之外需支付3.9元。若无箱但宠物有牵绳,中小型(宠物体重30kg及以下)需支付14.9元,大型(宠物体重30kg以上)需支付22.9元。
宠物快车则是基于快车实时价加上服务费构成,服务费的收取标准由所在城市、宠物体重、带笼不带笼等维度决定。
具备携宠资质的专车司机全部是自愿报名、培训上岗。为了确保车内的卫生整洁,车内配备一次性宠物尿垫和宠物专用清洁消毒剂,司机将提供一程一换垫、一宠一消毒的标准服务。
“宠物快车司机的礼貌度以及车子的清洁程度,普遍优于快车,一致获得好评。对于滴滴新推出的宠物友好的评价标签,我们觉得非常好,可以帮助养宠人筛选司机。”上海山野萌主社群的yvonne说。
带“毛孩子”坐滴滴,只需要简单两步。首次使用滴滴“宠物出行”服务,需要建立宠物档案,包括填写宠物类型(猫狗或其他)和体重。两项信息填写完毕之后,继续填写目的地,以及是否带有宠物包/航空箱,可以选择“宠物快车”和“宠物专车”两种服务,输入之后就可以发单了。
根据宠物出行的界面,乘客需携带宠物后排入座,携带中大型/长毛宠物时,更适合放置座椅下方,乘车时可与司机友好协商。
根据滴滴的统计,目前共有近200万只宠物在滴滴完成了宠物档案注册;其中,猫类占比35%,犬类占比60%,鱼类、龟类等异宠占比5%。
快车司机代表刘师傅通过宠物出行已经接了很多单,增加了不少收入,他很满意,但他也留意到,不少司机在接单的过程中还是有顾虑:一是安全,二是卫生,三是下一单乘客的体验问题。如何一起建设宠物友好出行的社会,还需要各方一起努力,多多体谅。
到现在,宠物出行这件事,滴滴已经做了三年多了。
最早是在2022年3月,滴滴专车首先在北京试点了宠物出行类服务,之后陆续在杭州、上海上线; 2024年8月,该服务扩展至专车已开城的49城。3个月后的11月,滴滴宠物出行正式上线,服务包括了宠物快车和宠物专车。
滴滴出行网约车平台乘客总经理杨硕感叹,一开始做宠物出行,以为只要满足“不拒载”就够了,但落地之后发现服务涉及很多细节,比如宠物该放哪里、有争议如何解决,所以在过去一年当中陆陆续续上新规则,一直在逐步完善服务。
杨硕透露,今年3月,滴滴在微博上看到有乘客反馈,今天带着毛孩子打了宠物出行,司机服务很好,但缺少了渠道给师傅发红包,希望再感谢一下师傅,希望滴滴推出红包功能,后面滴滴马上行动起来,推出了红包功能,“司机和乘客的反响都很好”。
滴滴出行网约车平台乘客总经理杨硕
宠物出行是一个一直在进化迭代的功能。目前,滴滴也针对多宠问题、大型犬问题,正在进行进一步的优化,用户后续填写宠物信息时可以增加宠物数量,同时对于大型犬也会让司机进行二次确认,让司机接单更有底,增强用车确定性。针对携宠用户远距离用车问题,未来也考虑扩大播单半径,提高远距离的接单率。
当前,宠物专车在49个城市服务,宠物快车在全国300多个城市上线,为更多城市的毛孩子和家长们提供出行便利。在司机、乘客和第三方监督员的多方关注下,滴滴宠物出行正在提供越来越舒适和安全的服务。
肉眼可见地,滴滴越来越暖了——去年以来,滴滴陆续推出了宠物出行、海外出行、女乘客可选女司机、包车等功能,此前也一直提供助老打车、无障碍出行等服务。
比如“银发人群”出行,可以使用“助老打车”,大字简洁版更易操作;去另一个城市旅行,可以使用“滴滴包车”,司机全程送达想去的地方;出国漫游可以使用滴滴海外出行服务,无需重新下载和注册其他打车软件、中文界面,升级滴滴出行App至7.0以上版本即可在韩国、新加坡、日本、马来西亚等9个国家的1200多个城市体验。
对于出行市场来说,各种细分的需求有很多,相对应的是,承接这些需求的交易频率和密度较低。类似滴滴这种大平台,才会有动力和能力去开发和承接这些细分需求,同时能一定程度上保证成交率,并不断提升用户体验。
同样地,滴滴做了这么多看似琐碎的工作,用杨硕的一句话也许可以解释原因:
“希望未来每一种细分出行产品会被看见,每一种需求都值得被满足。”
来源:出行一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