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好嘢”|古时“南方之上服” 掀起今日“新国潮”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4 12:22 1

摘要:壮锦是壮族传统的手工纺织品,富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代表了我国传统丝织工艺的最高水平。今年5月1日,由南宁海关技术中心主持制定的《壮锦》国家标准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个针对少数民族非遗纺织类技艺的国家级标准,标志着“四大名

【好嘢推荐】

壮锦是壮族传统的手工纺织品,富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代表了我国传统丝织工艺的最高水平。今年5月1日,由南宁海关技术中心主持制定的《壮锦》国家标准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个针对少数民族非遗纺织类技艺的国家级标准,标志着“四大名锦”全部实现标准化管理。

广西民族博物馆展厅里展示的竹笼机和壮锦。

壮锦,中国“四大名锦”中唯一的少数民族织锦,承载着民间的智慧和民族的记忆。据典籍记载,壮族地区早在汉代就已使用五色麻线织成色泽斑斓、质地厚实的“斑布”,至唐宋时期,壮锦更因其“佳丽厚重”的品质,被誉为“南方之上服”。

岁月如梭,时光在经纬交织间飞逝。2006年,“壮族织锦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历经近20年的保护与传承,壮锦这一文化瑰宝正从历史长卷中翩然跃出,并借助多元路径打破固有认知,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文化瑰宝走进大众生活

今年“五一”假期,南宁市文旅市场热潮涌动、活力十足,当市民游客打卡博物馆触摸历史脉动,或是畅游景点探寻邕城文化魅力时,总会与色彩斑斓的壮锦不期而遇。

在广西民族博物馆“壮族文化展”展厅一隅,竹笼织锦机传来富有节奏的机杼声,织娘的手指在丝线间灵巧地跳跃,一幅壮锦渐渐成型。“五一”假期期间,近8万名游客赴广西民族博物馆参观,该馆推出的织锦技艺展演让游客不仅可以近距离观赏、学习非遗技艺,更能直接感受文化遗产的魅力。

走进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文创商店,品类繁多的壮锦文创产品令人目不暇接。从颜值超高的手提包到色泽华丽的壁挂,从时尚舒适的围巾到小巧精致的饰品,从实用美观的笔记本到随身携带的香囊……每一件产品都展现着独特的美感,细节之处更显匠心独运。

漫步邕州古城·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无论是民族服饰体验馆里的壮锦服饰,还是小吃店里的壮锦桌布,抑或是书店里新颖的壮锦文创,处处韵悠长,步步皆惊喜。在一家壮锦主题商店,织锦花纹冰箱贴、手工织锦台灯、玩偶挂件等壮锦文创商品让游客爱不释手。

“这些文创太漂亮了,而且都很实用,非常适合做伴手礼。”从武汉来邕旅行的范女士十分喜欢店里的氛围,尤其是每件壮锦文创商品旁都附有织娘的照片和介绍,为小小的文创商品注入了情怀与温度。

市民游客在广西博物馆文创商店观赏壮锦文创商品。

传统美学持续火爆出圈

壮锦在壮文中被称为“天纹之页”,采用“通经断纬”或“通经回纬”的工艺交织起花而成。清《广西通志》载:“壮锦,各州县出。壮人爱彩,凡衣裙巾被之属莫不取五色绒,杂以织布为花鸟状。远观颇工巧炫丽,近视则粗,壮人贵之。”

时过境迁,“壮人爱彩”的传统美学拥有新的呈现方式。今年年初,暗纹凤蝶纹壮锦服饰亮相“2025年非遗晚会”,凤蝶纹是壮锦的经典纹样之一,凤象征着高贵和祥瑞,蝶则寓意着轻盈和自由。透过央视的舞台,穿越千年的壮锦为全国观众送去“凤蝶飞舞”的美好祝愿,演绎“非遗时尚化”的无限可能。

广西民族博物馆文创商店里展示的新式壮锦服装。

今年广西三月三期间,崇左市举行了“壮锦国潮首发季·2025春夏新品发布会”,“李素英织锦”“龙艺织锦”“工美臻选”“琴之锦”等广西壮锦品牌争奇斗艳,相继发布了多款结合壮锦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春夏新品,展现“指尖技艺”蝶变“指尖经济”的成果。

与此同时,全国媒体人相聚南宁,通过“多彩民族壮美广西”网络传播活动,以新媒体视角,讲述壮锦的独特技艺与迷人魅力;非遗壮锦推广大使陆仙人、广西网红博主氧化菊身着时尚的壮锦服饰,宣传推广家乡,让壮锦在社交媒体上掀起广泛讨论:“中国人有自己的‘高奢’!‘三月三’来广西,看绣娘‘织’出幸福路。”“壮锦真的很漂亮,而且是咱们中国那种大气之美。”“壮锦走出国门,让世界看到广西之美。”

近年来,许多有想法的创业者将壮锦面料进行二次创作,还有一些独立策展人将壮锦织物、壮锦服饰带到法国巴黎街头,或是走进意大利米兰高校课堂,用更鲜活和多样的方式讲述中国非遗故事。

推陈出新织就锦绣蓝图

“壮锦的现代化转型既需要留住指尖的温度,更要激活产业的脉搏,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面料创新。”广西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系主任、教授覃莉方常年从事时装艺术和纺织品设计创作及相关理论研究。在覃莉方看来,面料的创新性运用已成为设计链的重要环节,对服饰内涵的表达、时尚理念的彰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以苏州宋锦为例,宋锦被誉为“锦绣之冠”,自古以来便是皇家御用珍品。而今,随着技术的革新,宋锦面料已突破传统工艺限制,不少宋锦面料企业和服装设计师还会根据消费者的反馈调整产品,不断推出新的花纹和款式,让宋锦走进寻常百姓家。

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是传统非遗技艺成功“破圈”的流量密码。2024年12月,广西首条全真丝壮锦提花生产线在河池投产,填补了广西全真丝壮锦织造的空白。相较于传统织锦面料,全真丝壮锦更轻薄柔软、亲肤透气,这一生产线的投产,使得壮锦的个性化定制和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成为可能。

壮锦系列手提包和围巾。

覃莉方表示,在时尚产业日新月异、消费者需求愈发多元化的今天,非遗传承不应只有历史价值,还需要与当下人们的日常生活、审美情趣相契合。“优秀的设计师能够敏锐捕捉潮流趋势,将创新理念融入设计中,创造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覃莉方认为,“新中式”的盛行为壮锦带来发展新机遇,因此,加强设计类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据悉,早在2016年,广西艺术学院研发团队便与广西工艺美术研究所合作开展“壮美锦艺”系列服饰研发项目,并打造了广西本土服饰品牌“布缦鹫雷”,通过开展产教融合,孵化新型设计人才,推动壮锦文化与时尚设计深度融合。“传统非遗技艺再度引领审美风尚,折射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与自强。”覃莉方期待未来有更多年轻人加入到非遗传承的队伍中来,增强“中式美学”的生命力与感染力。

来源:南宁晚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