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鹃鸠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4 12:45 1

摘要:**Macropygia emiliana** 的中文名是**印尼鹃鸠**,属于鸽形目(Columbiformes)鸠鸽科(Columbidae)下的鹃鸠属(*Macropygia*)。以下是其详细中文介绍:

**Macropygia emiliana** 的中文名是**印尼鹃鸠**,属于鸽形目(Columbiformes)鸠鸽科(Columbidae)下的鹃鸠属(*Macropygia*)。以下是其详细中文介绍:

---

### **1. 分类与学名**

- **中文名**:印尼鹃鸠

- **学名**:*Macropygia emiliana*

- **科属**:鸠鸽科(Columbidae)鹃鸠属(*Macropygia*)

- **别名**:有时根据亚种或地区差异,可能被称为“红棕鹃鸠”或“苏拉威西鹃鸠”。

---

### **2. 形态特征**

- **体型**:中等体型,体长约30-35厘米,尾羽较长,呈楔形。

- **羽色**:

- **雄鸟**:全身以红棕色为主,颈部及胸部带有金属光泽的紫红色斑纹,背部及翅膀有黑色细纹。

- **雌鸟**:羽色较暗淡,以棕灰色为主,斑纹不如雄鸟明显。

- **喙与脚**:喙黑色,较短而弯曲;脚红色或粉红色。

---

### **3. 分布与栖息地**

-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于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群岛**,包括苏拉威西岛(Sulawesi)及周边小岛。

- **栖息环境**:偏好热带和亚热带的**低地森林**、次生林及灌木丛,常活动于树冠层。

---

### **4. 生态习性**

- **食性**: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包括果实、种子、嫩叶等,偶尔捕食小型无脊椎动物。

- **繁殖**:巢穴简陋,由树枝搭建于树上;每窝产1-2枚白色卵,雌雄共同孵卵育雏。

- **行为**:多为独居或成对活动,飞行迅速且安静,鸣声为低沉的“咕咕”声。

---

### **5. 亚种与近缘种**

- **亚种分化**:可能存在多个亚种(如*M. e. emiliana*、*M. e. cinnamomea*等),羽色和分布略有差异。

- **近缘种**:与同属的**棕鹃鸠**(*Macropygia ruficeps*)等形态相似,但分布区域不同。

---

### **6. 保护现状**

- **IUCN评级**:目前列为**无危(Least Concern, LC)**,但栖息地破坏(森林砍伐)可能对其种群构成潜在威胁。

- **保护措施**:部分分布区位于保护区内,需持续监测种群动态。

---

### **7. 文化意义**

- 在印尼当地较少被特别关注,但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对种子传播有重要作用。

---

印尼鹃鸠

Ruddy Cuckoo-Dove

Macropygia emiliana

鸽形目

Columbiformes

Pigeons,Doves

Columbidae

来源:鸠由自趣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