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在修炼一途上有着极高修为,所著《悟真篇》,融儒、道、释三教一理,确有开宗立派风范。
紫阳真人张伯端,南宗或紫阳派的祖师。
其在修炼一途上有着极高修为,所著《悟真篇》,融儒、道、释三教一理,确有开宗立派风范。
修炼者明心见性,不以物喜,不为己悲,但这决不意味他们没有脾性,不会被触及痛点。
下面这首《西江月》,便可明显察觉出张伯端的激愤之情:
不辨五行四象,那分朱汞铅银。修丹火候未曾闻,早便称呼居隐。
不背自思己错,更将错路教人。误他永劫在迷津,似恁欺心安忍。
不辨五行四象,那分朱汞铅银。
五行四象,代表修炼者应有的最基础知识装备。
即使不是修炼者,也鲜有未闻五行者,其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内丹家以此比喻人体的五脏、五气,以及丹药在炉鼎也即人体中炼化的不同阶段和相互作用。
至于四象,通常指青龙、白虎、朱雀及玄武,也有认为指少阴、少阳、太阴、太阳等四种不同阴阳状态。
综合看来,四象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有不同理解,诸如指代四方、四时,也可指精、气、神、意,或肝、肺、心、肾四脏,涵盖它们对应的能量状态。
五行四象,两者共同搭建出大至宇宙小至人体的运动变化框架。
再就是朱汞铅银,四种基本的炼丹材料,在内丹家眼中,它们实指人体四脏或四气,阴阳分列,互根互生,循环周流人身,是炼丹成丹的关键。
如上所述皆是炼丹者的基本修养,但“不辨”和“那分”之语,点明张伯端所指对象对此根本皮毛不通,甚至一无所知。
修丹火候未曾闻,早便称呼居隐。
如果说五行四象朱汞铅银是基本知识储备,修丹火候便是专业基本功。
内丹家通过特定方法在体内炼化精气神,结成内丹,以达到健康长寿或更高的精神境界,其中离不开的是火候控制。
进阳火、退阴符……修炼者能否熟练掌握火候,是内丹成败关键,在此重要又重要的事情上,怎么可以未曾闻呢。
张伯端肯定想不通,他更想不通的是如上一窍不通人士,怎么可以摇身一变,大言不惭地自称是隐士高人。
不背自思己错,更将错路教人。
《论语·学而》记述“吾日三省吾身”,大凡圣人君子,无不重视对自身的检讨,以期及早发现问题,规避过失。
伪师之伪,在于不仅不知己错,反而以错为对,误人子弟。
佛教认为持有错误知见或称之为邪见者,其自误误人,是为谤法,被认为是极其严重的罪过,会导致众生长期甚至永世轮回于苦海之中,难以解脱。
张伯端身为道家,但真理总有相通之处,误人慧命的严重性在此与佛教高度一致,甚至仅仅是说法上换个形式。
究其实质,不背自思己错是一过,更将错路教人是另一过。
而后一过,比前一过更为严重,更无法让人容忍。
误他永劫在迷津,似恁欺心安忍。
张伯端无法理解的是,似这种不学无术之徒,怎么可以昧着良心自欺欺人,不仅毫无所知,还能心安理得。
若是无知或者尚有原谅之可能,问题是有些人明知自己有几斤几两,偏要冒充高人,自己已在深渊,偏要把别人也带往不归路。
儒家讲仁爱礼仪,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责任,道家重顺应自然,推崇无为和自然之道,重在心境平和与顺其自然的生活方式,而佛家曰慈悲与自我觉悟,普渡一切众生,体现无私的关怀精神。
不管是儒家、道家还是佛教,都不会有伪师的立足之地。
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如此自欺欺人之辈,如何能与天地万物为一,又如何能清静无为返璞归真呢?
有些丹客,连最基本的五行四象都分不清,朱汞铅银更搞不懂,更不用说熟练掌握火候的控制。
就是这样的人,竟然自封高人,以“居隐”的头衔为自己加冕。
如此道行浅薄沽名钓誉之辈,根本不是什么隐士和大师,不过是“假隐士”和“伪大师”而已。
隐士之假与大师之伪,似乎并非不可饶恕,只是这些人不仅全无反省悔过之意,反而理直气壮地将自己错误的东西包装成真理,传授他人,其不仅自误,更是在误人。
跟随他们的人,将长期甚至永远被困锁在迷茫与绝望的渡口,再无寻见光明彼岸的可能。
这已不是普通的沽名钓誉,而是冷漠残忍,是不折不扣的忍心之辈。
难怪清心淡泊如张伯端,也要对此大发雷霆之火。
此篇《西江月》,张伯端发出的何止是针对修行领域的檄文,应用于其他领域,所有假权威、伪专家,所有不负责任的引导者,不也可以一样同款适用吗?
真正的学问或修行,向来需要扎实的基础、刻苦的实践和不断的自我反省。
对自身尚且如此,那些肩负知识或真理传播者,岂不更当谨慎自重吗?
来源:人生边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