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5月7日-10日,享誉全球的欧洲肝病研究学会(EASL)年会在荷兰阿姆斯特丹隆重举行。作为肝病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学术会议之一,本次大会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肝病专家与学者,共同探讨肝病诊疗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前沿技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任
2025年5月7日-10日,享誉全球的欧洲肝病研究学会(EASL)年会在荷兰阿姆斯特丹隆重举行。作为肝病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学术会议之一,本次大会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肝病专家与学者,共同探讨肝病诊疗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前沿技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任锋教授团队共有三项创新性研究成果成功入选大会壁报交流环节,三项研究分别聚焦于CRISPR技术双重检测HDV RNA和HBV DNA方法建立及临床应用、基于CRISPR 技术“一锅法”靶向HEV RNA的POCT检测、DDX3X缺失促进小鼠肝再生的分子机制等方面,向国际学术界展示了中国肝病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基于CRISPR技术的HDV RNA和HBV DNA双重检测新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Establish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 new method for dual detection of HDV RNA and HBV DNA based on CRISPR technology(大会摘要号:SAT-315)
丁型肝炎病毒(HDV)作为一种缺陷病毒,其感染与复制依赖于乙型肝炎病毒(HBV),HDV与HBV共感染可加速病毒性肝炎进展。本研究基于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关联蛋白(CRISPR-Cas)系统,建立了一种可同步检测HDV RNA与HBV DNA的双重检测方法。
通过比对HDV与HBV的保守序列区域构建质粒,分别设计并筛选用于HDV RNA扩增的逆转录重组酶介导扩增(RT-RAA)引物对、HBV DNA扩增的重组酶介导扩增(RAA)引物对及对应的CRISPR衍生RNA(crRNA),优化反应条件后成功构建基于CRISPR-Cas13a(靶向HDV RNA)与Cas12a(靶向HBV DNA)的新型检测体系;通过荧光法与“消线法”试纸条评估方法的灵敏度与特异性,并收集临床HDV/HBV感染样本,以逆转录定量PCR(RT-qPCR)及微滴式数字PCR(RT-ddPCR)为“金”标准验证检测效能。
RT-RAA-CRISPR-Cas13a对HDV质粒及阳性样本的检测灵敏度均为10拷贝/μL,RAA-CRISPR-Cas12a对HBV质粒及阳性样本的灵敏度达1拷贝/μL;双重检测体系对HDV/HBV质粒及阳性样本的灵敏度均为10拷贝/μL,且与丙型肝炎病毒(HCV)、戊型肝炎病毒(HEV)等无交叉反应;临床验证显示,双重荧光法与试纸条法对HDV RNA和HBV DNA的检出率分别为70%与65.7%,与RT-ddPCR结果高度一致。
本研究开发的CRISPR-Cas13a/Cas12a双重检测体系兼具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操作便捷性,可精准同步检测HDV RNA与HBV DNA,为HDV/HBV共感染的早期诊断、抗病毒药物选择及疗效动态监测提供了高效技术工具。
基于CRISPR 技术“一锅法”反应体系靶向戊型肝炎病毒RNA实现POCT检测
One-pot assay based on CRISPR/Cas13a technology for HEV RNA point-of-care testing(大会摘要号:WED-003)
HEV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病原体,对公共卫生和动物食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然而,HEV在很大程度上被公众所忽视,且HEV RNA 的检测率还不足以满足临床需求。
本研究利用CRISPR/Cas13a技术,结合RT-PCR和RT-RAA扩增技术,开发了一种高灵敏度、高特异性且便携的HEV RNA检测方法,同时纳入了154例HEV感染患者和74例动物样本进行验证。
结果显示,CRISPR/Cas13a与RT-PCR联用可提升实验室诊断准确性,而与RT-RAA结合的“一锅法”试剂盒适用于现场快速筛查。该方法可检测HEV-1、HEV-3和HEV-4基因型,检测限达1拷贝/μL,特异性100%,优于传统RT-qPCR。“一锅法”检测仅需35分钟,操作简便,减少污染风险,适用于大规模筛查。
该研究有效实现了HEV感染的即时检测(POCT),为临床诊断和动物监测提供了高效、低成本的解决方案,对全球HEV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DDX3X通过调控CD36介导肝细胞脂质积累促进小鼠肝脏再生的机制研究
Knockout of DDX3X promotes liver regeneration through CD36-mediated hepatic lipid accumulation(大会摘要号:SAT-050)
肝脏独特的再生能力在肝切除术后恢复及肝病治疗中起关键作用,而肝细胞内脂质动态平衡在再生进程中的调控作用尚待深入阐明。临床动态监测显示,肝切术后患者血清DDX3X水平呈现时序性下降。
本研究通过构建C57/6J小鼠三分之二肝切除模型,结合CRISPR/Cas9/Cre-LoxP技术构建肝细胞特异性DDX3X敲除(DDX3XΔhep)小鼠,发现野生型小鼠术后肝脏DDX3X表达呈现先升后降的动态波动,DDX3XΔhep小鼠相较于对照组表现出显著增强的肝脏再生能力,同时肝脏脂质水平显著增加。
转录组学分析揭示,DDX3X缺失可激活脂肪酸摄取通路,其中CD36作为关键脂肪酸转运酶表达显著上调。下调CD36可显著逆转DDX3XΔhep小鼠的肝脏脂质积累,并抑制肝细胞增殖标志物Ki67阳性率。实验证实DDX3X通过负向调控CD36介导的脂肪酸摄取,在肝脏再生过程中形成“脂质积累-细胞增殖”的正反馈。
该研究不仅阐明DDX3X-CD36通路在肝脏再生中的关键调控作用,更为优化患者肝切术后恢复策略提供了新的分子干预靶点。
来源:阳阳聊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