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2月,国家农业农村部发布消息称,中国“智慧农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国已有超1000个“无人农场”投入运营,涉及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23个省市自治区。
无人农场建设的主体单位呈现多元化。
文|低速无人驾驶编辑部
2025年2月,国家农业农村部发布消息称,中国“智慧农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国已有超1000个“无人农场”投入运营,涉及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23个省市自治区。
无人农场是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战略部署。
早在2022年5月,在工信部指导下,我国发布了首个智能农机技术路线图。工信部相关负责人指出,到“十四五”末期,我国平原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将全面普及以导航技术为主、具备自动行走能力的智能农机装备,在集中连片的大型平原地区农场,具备高度自主行走能力的智能农机、完全自主行走能力的农机将成为作业主力,形成一批商业化的无人农场。
据业内相关人士透露,2024年我国农用自动驾驶系统年出货量已超10万套,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但由于目前业内对于农用“自动驾驶”界定模糊,常将“搭载北斗终端”“北斗农机导航”“北斗农机自动驾驶系统”“无人驾驶”“辅助驾驶”等词混合使用,业界也无明确规范,部分厂商甚至将仅支持辅助导航或半自动化的设备标榜为“无人农机”。
所以,尽管搭载自动驾驶系统的农机数量激增,其实大部分产品仍处于辅助驾驶(1.0阶段)或有限自动驾驶(2.0阶段),真正达到L4级(高度自动化,无需人工干预)的无人农机占比极低,主要是在一些大型示范无人农场应用较多。
政策推动:“十四五”规划项目落地
为了大力支持无人农场建设,近年来我国从国家到地方省市层面均多次颁布的相关政策,从顶层战略布局到具体建设实施方案、从地方财政补贴到技术标准支持。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100多个省市县区均出台政策,规划“十四五”期间无人农场/智慧农场项目建设。
从统计表格来看,我国多个省市均已发力无人农场的建设。重庆、广东、河北、江苏、上海等地明确提出了要建设的无人农场数量,其余省份也都纷纷表示要以无人农场作为发展重点。
从试点到规模化,从单一主导到多元协同
目前我国无人农场建设呈现出多元化主体协同推进的态势。但在早期无人农场建设,主要由成规模的大型企业推动,以小范围试点为主,如北大荒等,这些企业拥有较大的土地面积,适合采用无人农场的相关技术。同时也有较强的资金和技术实力,能够在无人农场项目的投入研发和试验上给予支持和保障。
随着数年来的探索和研究,2020-2024年期间,全国无人农场建设的数量成倍增长,无人农场的发展建设逐年加快,并开始向全国范围内多个省市县蔓延,建设主体单位也不再局限于农业企业或者政府单一主导,而是多元化主体协同推进,参与单位既包括科研机构、也有科技企业。
各地逐步从试点示范转向规模化应用,通过高标准农田改造和智能农机集群化作业,提升生产效率。
其中,已有数个省市和农垦集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北京市
北京的无人农场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早在2022年,北京市建设了首个生产型蔬菜 “无人农场”——昌平区阳坊镇金太阳农场,到2024年初已建成总面积40余亩的应用场景示范基地,通过 “农机 - 农艺 - 智能” 的深度融合,实现了覆盖整地、起垄、移栽、水肥、植保、收获等环节的全流程无人化作业,85% 以上都实现了数字化自主管理。
海淀区上庄镇常乐村的京西稻无人农场于2024年5月底启动建设,面积405亩,通过无人智能农机及配套设备,实现平地、深耕、旋耕等过程的无人作业,还将建设基于物联网的作物精准种植系统。
此外,2025年,北京运河惠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智能农业机械装备工程实验室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打造北京首个“伏羲农场”。该农场首期规划千亩示范田,未来还计划联动周边乡村打造万亩智慧农田示范区。
上海市
截至到2024年底,上海无人农场建设成效显著,已建成近6.33万亩无人农场。其中,青浦区完成8000亩粮食生产无人农场建设,覆盖6个街镇8家合作社,改造智能拖拉机25台、智能插秧机23台等多种农机,并将相关信息接入市级 “一网、一图、一库” 系统。
嘉定区外冈镇无人农场产业片区一期工程建设面积达4086亩,完成了农田宜机化改造及多种农机改造,还建成无人农场平台、智慧农业云平台。浦东新区南汇新城镇于年底建设3061亩的无人农场,且到 “十四五” 期末,浦东新区计划建成2万亩粮食生产无人农场。
广东省
广东省作为全国智慧农业发展的前沿省份,无人农场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5年3月,全省已建设8个智慧农场示范点,并推广到全国各地建设示范点32个,其中建成7个水稻无人农场(由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院士团队主导),覆盖肇庆、茂名、河源等地,并计划在“十四五”期间打造10个粤港澳大湾区无人农场。
广东智慧“无人农场”的提出与建设可追溯至2019年广东省科技厅批准建设的智慧“无人农场”项目,这是国内第一个由政府支持建设的智慧“无人农场”项目。2020年,广州市增城区创建了全球首个水稻无人农场。
此外,肇庆封开县首个无人农场占地200亩,通过物联网和智能农机应用,土地利用率提高10%,作物产量提升10%,人工成本降低40%;茂名高州3000亩无人农场采用无人驾驶插秧机等设备,播种效率较人工提高近200倍,节省60%劳动力,早稻亩产达662公斤57;河源东源县2000多亩无人智慧农场实现“太空稻”亩产近600公斤,收割效率较人工提升100倍。
江苏省
江苏作为农业大省,在苏北平原粮食产区以及苏南设施农业区域广泛推广无人农机、智能灌溉、农业物联网技术,省内多地出台专项补贴政策,对新建无人农场给予每亩 5000 元至 12000 元不等资金扶持,加速无人农场规模化发展。
依托各类新型智能农机装备,截至今年1月份,江苏省共建设各类 “无人化” 农场283个,项目总投入8.72亿元,建设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拥有智能农机数量3643台套,2024年开展 “无人化” 作业330余万亩次。
黑龙江省
今年4月,黑龙江省省长在国新办发布会上透露,到2025年计划建成20个万亩级的无人化智慧农场。作为黑龙江省无人农场建设的主力军,北大荒集团是我国耕地规模最大、农业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大型央企。
北大荒集团
北大荒集团(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作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 “国家队”,在无人化智慧农场建设上起步较早。集团已经为垦区4800万亩耕地、26万个地块、56万种植户、68万台农机建立了数字 “身份证”,超过半数农场使用传感器采集数据,基于获取的数据,建设了资源资产图、作物分布图、土壤肥力图等分析决策系统。
从2020年以来,先后启动建设三批28个数字农场试点和3个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探索建设以农机自主作业为主的智慧农场,目前已建设七星、胜利、红卫等16个无人驾驶试验示范农场,实现了农机远程控制、自主路径规划、自主作业、多机协同、智能避障和自动转弯等功能,年农机自主作业面积达1.3万亩次。
其中,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七星农场建设了首个不间断作业的百亩智慧农机智能管控试验基地、1000亩规模的无人化示范基地、单个集群15000亩水田智慧农场推广区;胜利农场打造了核心面积900亩、辐射面积10000 亩的智慧农业先行示范区;红卫农场打造了总面积3600亩的智慧农业水田先行示范区。
宁夏农垦集团
宁夏农垦前进农场地处中国西北,拥有土地面积30万亩,其中耕地9万亩,养殖水面7万亩,是当地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水产品生产基地。
自2022年3月开启现代化改造以来,前进农场大力平整土地,将50- 60亩小条田的沟、渠、埂改造为500-2000亩的大格田,为智慧农业发展奠定基础。通过与信息管理技术、北斗导航、农机自动驾驶有效融合,实现了依靠计算机种地的全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农场内,无人拖拉机、精量播种机等智能化农业机械设备广泛应用。耕作时节,大型农机依据智慧农业云平台 “指挥”,自动碎土、翻地,带有北斗导航定位的播种机有序开展作业,施肥、播种、压滴灌带一气呵成,无需农民现场插手。同时,还建立了智慧灌溉管控系统,实现远程控制灌溉、分区自动化管理,可按需适时灌水;建设天空地一体化农情遥感监测系统,精准监测诊断作物生长状态,优化施肥、病虫害防治与灾害防治;建成农机智能装备提升系统,推动农机向智能化转型,实现作业少人化或无人化。
目前,宁夏农垦集团在全区已建成无人农场3万亩,新增耕地6000亩,亩节水40%、节肥 20%、增产10%以上,每亩增加纯收入300元、能耗节约50%以上。
中粮集团
中粮集团参与了黄河三角洲高端优质粮食智能示范区项目,该项目选址在广饶县李鹊镇,总面积10000亩,是全国一流、山东省首个数字集成化、全场景无人农场。
项目采用定制化智能设备,整合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搭建了 “耕播、水肥、植保、收获、仓储” 五大无人操作系统和一个日常管理智慧平台,为中粮集团等提供订单式优质粮食产品。
来源:新战略低速无人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