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特朗普重返白宫、跨大西洋裂痕不断扩大的当口,一份来自欧盟内部的付款清单曝光,将欧洲“自我羞辱”的现实推上了舆论高地。5月13日,法新社披露的一份官方文件显示:2023年至2024年间,欧盟向马斯克旗下企业支付了超过3亿欧元(约合3.3亿美元),涵盖电动汽车充
文︱陆弃
在特朗普重返白宫、跨大西洋裂痕不断扩大的当口,一份来自欧盟内部的付款清单曝光,将欧洲“自我羞辱”的现实推上了舆论高地。5月13日,法新社披露的一份官方文件显示:2023年至2024年间,欧盟向马斯克旗下企业支付了超过3亿欧元(约合3.3亿美元),涵盖电动汽车充电桩、卫星发射和广告宣传等多个领域。这一消息一出,舆论哗然。毕竟,这位世界首富不仅是特朗普的坚定盟友,还是欧盟数字主权的最大反对者之一,长期在公开场合怒斥布鲁塞尔的法规是“审查”“奴役”“官僚暴政”。但欧盟的回应,却是一纸又一纸订单,仿佛甘愿自取其辱。
这场“欧洲送钱、马斯克骂街”的荒诞剧,并不是最新才上演的。作为特斯拉、SpaceX、X(原Twitter)三大平台的掌控者,马斯克手握资本、话语与科技话柄。他一边在平台上冷嘲热讽欧盟监管者,一边继续从欧盟项目中赚得钵满盆满。2023年,仅特斯拉在欧盟绿色交通项目中就获得了约1.59亿欧元资助;2024年,由于“阿丽亚娜6”火箭推迟,欧盟又“无奈”将发射伽利略卫星的任务交由SpaceX,合同价值约1.97亿美元;与此同时,欧盟机构还在X平台上持续投放广告,直到2023年10月才停止服务,支付金额达63万欧元。
这一切并非“市场选择”那么简单,更是政治妥协与战略失守的真实写照。尤其是在当前欧盟与美国在贸易、数据、军工乃至价值观层面分歧日深的大背景下,马斯克作为特朗普阵营的“科技化身”之一,正在成为反欧舆论的旗手。他公开支持右翼、炮轰移民政策、讽刺气候议程,甚至对欧盟推出的《数字服务法案》《数字市场法案》大加鞭挞,称其为“极权审查”。讽刺的是,他批评得最狠的平台(X),竟然也收下了布鲁塞尔的广告费;他攻击得最烈的数字监管框架,背后用的却是欧盟的财政投入在支持其电动车基础设施建设。
如果说科技界向权力妥协不新鲜,那欧盟对公开“辱欧者”送上巨资,则是一场对自身信誉的瓦解。在德国绿党欧洲议会议员弗罗因德的质询下,欧盟委员会才“不得不”披露这些付款记录。但面对批评,欧盟的回应却显得软弱无力:他们称之所以选择SpaceX发射伽利略卫星,是因为欧洲的“阿丽亚娜6”火箭项目延迟,别无选择;至于广告预算投向X平台,则是“当时的常规市场安排”。
这种解释无异于变相承认:在数字、航天、绿色技术这些本应体现“战略自主”的核心领域,欧盟不仅没有替代方案,甚至连底线都在不断后移。而这正是马斯克式资本帝国最精妙的控制手段:一边输出技术依赖,一边输入话语侵蚀;一边承接合同收益,一边撕裂对方秩序。最终让欧盟陷入一种“用你的钱羞辱你”的悲剧循环。
弗罗因德直言:“马斯克已经是欧盟核心价值观的公开敌人,我们还继续给他送钱,简直荒谬。”欧盟并非不知道这荒谬,而是无力自拔。因为马斯克不只是一位企业家,更是一个符号。他象征的是美式超级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对政府主权与政策空间的系统蚕食。他的企业,一半是科技平台,一半是政治投射。欧盟越是依赖他的产品与技术,就越无法摆脱被其舆论与立场左右的命运。
这场金钱与骂战并行的关系,本质上揭示的是:欧盟在当前的全球秩序重构中,仍未找到清晰的战略自主路径。即便在“去美元化”“数字主权”“绿色转型”等自诩全球领导的话题上,最终仍要仰赖美国资本,而且是特朗普系资本。这就像一场“强迫合作”的荒诞婚姻,一边嘴上说要独立,一边却在账本上继续把“敌人”写进预算。
马斯克没有错,他只是用最纯粹的资本逻辑,实现了最大程度的话语穿透。他的成功,不仅是对硅谷式企业运作的致敬,更是对全球制度软弱的一次精准利用。而真正暴露问题的,是欧盟自己的制度缝隙与战略幻觉。它一边宣称要打造“全球标准的数字治理体系”,一边却让最反标准的人,拿走最多的合同;一边高喊“加强对抗假消息”,一边继续为散播假消息的平台买广告位。
这不是马斯克羞辱欧盟,而是欧盟在羞辱自己。这份付款清单,比任何抗议更响亮;比任何舆论风波更直接。它表明,在新一轮科技霸权竞赛中,谁握有技术主导权,谁就拥有政治豁免权,哪怕他是你制度的反对者,是你价值观的挑战者,也是你钱包的受益者。
当批评者收下你的钱、继续骂你、还不怕你时,那说明你已经不只是软弱,而是已经被征服。对于欧盟来说,这场与马斯克的“合作”,也许就是它衰败战略影响力的活标本。问题已经不再是“要不要继续付款”,而是:欧盟还剩下多少底线可以出卖?
来源:陆弃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