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四月末的傍晚,小张站在无锡太湖新城某售楼处的落地窗前,看着正在拆除脚手架的新楼盘,混凝土碎屑在夕阳里簌簌坠落。手机震动声不断响起,某个房产交流群里跳动着同行们晒出的成交截图,那些带着小红旗的销控表,刺痛着他的视网膜。
四月末的傍晚,小张站在无锡太湖新城某售楼处的落地窗前,看着正在拆除脚手架的新楼盘,混凝土碎屑在夕阳里簌簌坠落。手机震动声不断响起,某个房产交流群里跳动着同行们晒出的成交截图,那些带着小红旗的销控表,刺痛着他的视网膜。
十年前那个拎着公文包爬遍老新村的青年身影与现实重叠。2017年无锡楼市均价刚破万时,他能在古运河畔的老弄堂里,靠着一盒南京香烟和两笼小笼包,跟原住户聊到签下独家委托。而今城市界面焕然一新,二手房系统显示全城挂牌量突破9万套,客户却在手机屏幕里消失无踪。
"现在连看房都在线上VR看房完成。"95后同事小王翻着抖音后台数据给他看,648个获客线索里藏着12组有效客户。橱窗里置顶的"无锡买房避坑指南"播放量突破百万,评论区密密麻麻的"求带看"留言,像极了当年菜场里围着他打听房源的大爷大妈。可小张的手机相册里,还躺着去年冬天拍的190条楼道实景视频,至今没学会怎么配上热门BGM。
当某天他照例给老客户群发节日问候,收到三条"对方已开启好友验证"的提示时,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曾经引以为傲的4000人微信好友,在三年疫情间悄然流失了三分之一。某位转行做主播的前同行说得直白:"现在客户刷十条短视频的时间,抵得过翻十页朋友圈。"
行业数据印证着这种剧变。无锡房地产业协会发布的《2023年度报告》显示,房产经纪线上获客成本同比下降28%,但线下门店带看转化率已跌破3%。更残酷的是,全市中介备案人数同比增长40%,成交量却萎缩了17%。这意味着每个从业者能分到的蛋糕,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小。
转折出现在五月的梅雨季。5月1日冒雨带看完客户,小张在街角便利店躲雨时,听见两个年轻人讨论:"你看的那个探房主播是不是又翻车了?""对啊,还是得找那个会拆户型图的账号。"他望着玻璃上蜿蜒的水痕,突然想起微信签名栏里那个刺眼的"改变"—这个从《当幸福来敲门》里摘来的词汇,此刻像块烫红的烙铁灼烧着神经。
当晚他翻出尘封的云台相机,对着镜子练习了三十遍开场白。首条短视频拍的是某楼盘配电箱位置对居住体验的影响,生硬的解说配上乱晃的镜头,收获的17个播放量里有15个来自同行。但第七天发布的"无锡新政拆解",意外获得327条咨询私信。当他颤抖着双手谈成六个月以来的首单新房业务时,购房者坦言:"刷到视频才敢相信现在还有这么专业的房地产博主。"
而现在,小张的工作台发生了微妙变化。电脑旁多了环形补光灯,记事本上记录的不再是房源编码,而是"黄金三秒开场"、"完播率提升技巧"。他重新整理了通讯录,把曾经不屑一顾的装修队长、信贷经理拉进资源互换群。最戏剧性的是前天深夜,当他调试直播设备时,发现后台有个关注者正是三年前拉黑他的前客户。
站在博览中心的地铁口,小张把云台相机对准已经交房的TOD项目。这次他没再刻意躲避镜头里的自己,反而把房贷压力转化成内容创作的燃料。当"35岁中介大叔"的人设获得第100个粉丝时,一位粉丝的留言让他怔住许久:"看你视频就像在看自己的曾经的路。"
微信签名里的"改变"终于不再是个讽刺的标签。小张逐渐明白,当行业周期的潮水退去时,抱怨礁石嶙峋毫无意义。那些在短视频浪潮中浮沉的中介同行,有人用AR看房技术创造单日百万GMV,也有人在直播间里把法拍房讲成悬疑故事。这个撕裂与重生并存的时代,淘汰你的从来不是市场寒冬,而是躺在昨日经验簿上的自己。
深夜加完班回家的路上,小张刷到同行转发的行业白皮书。封面上印着加粗的警告:"未来三年,无法构建私域流量的经纪人将消失60%。"他熄掉屏幕,抬头望着万家灯火,忽然想起八年前签下首单时,那位房东说的:"小伙子,房子会旧,但人得常新。"此刻霓虹映在挡风玻璃上,恍惚间化作流淌的数据洪流,他知道,这场蜕变的突围战才刚刚开始。
来源:宇程谈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