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呼伦贝尔市坚持全域全季全业发展理念,在推深做实文旅产业提标提效的框架下,扎实推进文旅产业丰富业态改善服务,以游客满意为宗旨,从加强宣传引导、培育新兴业态、打造特色品牌等方面持续深化文旅融合发展,不断擦亮“呼伦贝尔大草原”文旅特色品牌。
学生在劳动实践教育暨研学基地开展劳动教育课程
本报记者 庄嘉慧
旅途中沉醉自然的风景,享受辽阔草原的惬意;
研学中触摸大地的脉动,领略农耕文化的魅力。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坚持全域全季全业发展理念,在推深做实文旅产业提标提效的框架下,扎实推进文旅产业丰富业态改善服务,以游客满意为宗旨,从加强宣传引导、培育新兴业态、打造特色品牌等方面持续深化文旅融合发展,不断擦亮“呼伦贝尔大草原”文旅特色品牌。
“这么近、那么美、欢迎周末来‘海北’,呼伦贝尔农垦谢尔塔拉农牧场有限公司欢迎您。”海拉尔区铁路立交桥上的宣传标语,于11月7日在内蒙古自治区版权局注册成功,这标志着“这么近 那么美 欢迎周末来‘海北’”具备了法律保护的基础,已成为呼伦贝尔农垦谢尔塔拉农牧场公司重要的旅游知识产权,将有力促进该公司精品旅游资源整合、优势产业打造和整体形象提升。
合奏文旅融合乐
草原一隅,水草丰盛。绿色的“海洋”上,盛开着红黄白相间的“花朵”,它们高大健壮,体态优美,耐得了风霜寒暑,健蹄硕躯,劲踏苍茫四野,它们就是草原生灵,闻名遐迩的三河牛。
走进谢尔塔拉三河牛主题文化旅游景区,映入眼帘的就是充满“牛”元素的大木门和路灯。在这里,市民游客不仅能去三河牛科技文化馆了解到我国第一个乳肉兼用的优良畜种——三河牛的历史文化,还能在水晶花宫参观先进的智能温控系统及无土栽培技术,通过观赏热带植物和亲手采摘,沉浸式体验现代化农业的生产方式。
该公司以“三河牛+文旅”为发展引擎,充分利用观光农业、草原风光等自然资源的独特优势,推动旅游与历史、民俗、生态、文化等元素的深度融合,构建“大旅游”格局。依托农耕文化、三河牛文化和草原文化,聚力打造三河牛文化景区南入口、水晶花宫、百合园、百林园、芍药园、西入口、第三牧场、爱情树景区、第四连(队)现代农牧业示范区、第一牧场、乳制品生产体验中心等特色景观,促进农旅、文旅深度融合,以创新活力推动文旅产业发展。
共唱研学欢乐歌
耕作、种植、浇水……一群身着校服的学生们在呼伦贝尔市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暨研学基地开展劳动教育课程,他们在农业技术工作人员的讲解下不仅深入了解了农事劳作、乳制品加工和动物养殖等知识,更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特色。
该公司以其深厚的农业背景和丰富的资源,精心打造集科普教育、实践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劳动实践教育暨研学基地,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体验农牧文化、锻炼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海拉尔区32所中小学将陆续到此进行劳动实践。
劳动实践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环节。呼伦贝尔市劳动实践教育暨研学基地的启动,是呼伦贝尔市中小学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进一步推动了学校与企业资源共享,形成服务经济社会、实现地、校、企三方携手发展的核心动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谱乡村振兴曲
“你们有哪些特色产品?”“我们加个微信,然后给您发详细的产品信息。”在呼伦贝尔农垦谢尔塔拉农牧场公司南入口,过往车辆、行人络绎不绝,纷纷驻足询问、了解农垦产品展示厅内琳琅满目的商品。随着该公司农垦产品展示厅投入运营,市民游客纷纷前来参观选购。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旅游业是富民产业,是实现谢尔塔拉地区群众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发展旅游业,不仅能改善人居环境,使绿色成为谢尔塔拉地区的鲜明底色,还能够有效带动相关产业链的蓬勃发展,将呼伦贝尔农垦特色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形成良性的产业循环,推动呼伦贝尔农垦产业的转型升级。
一业兴,百业旺。该公司依托呼伦贝尔大草原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坚定推进“农牧文旅结合,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战略,以高标准、严要求,扎实推进旅游项目的建设和旅游景区品质的提升工作,力求打造出一个集观光旅游、生态农业、畜牧养殖于一体的现代化农牧场,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农牧旅融合发展新路径,以全域旅游带动乡村振兴产业化发展,激发农村经济新活力。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加强产教融合,逐步完善“研学+”发展新模式,全力推动文旅产业提标提效发展。呼伦贝尔农垦谢尔塔拉农牧场公司将中小学研学教育实践与文化、生态文旅、绿色休闲等产业有机结合,为培育文旅新业态、打响研学特色品牌、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新动能。三河牛文化旅游景区正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更多人的“诗与远方”。
本文来自【呼伦贝尔日报-呼伦贝尔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