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又一款诚意之作:第四代博越L限时9.29万起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4 16:53 1

摘要:作为一名深耕汽车领域多年的媒体人,我始终相信好的产品会说话。5 月 13 日上市的第四代博越 L,正是这样一款值得用笔墨记录的车型。这款定位新一代三好 SUV的紧凑型燃油 SUV,以 9.29 万起的上市限时价(2025 年 6 月 30 日前购车专享),重新

作为一名深耕汽车领域多年的媒体人,我始终相信好的产品会说话。5 月 13 日上市的第四代博越 L,正是这样一款值得用笔墨记录的车型。这款定位新一代三好 SUV的紧凑型燃油 SUV,以 9.29 万起的上市限时价(2025 年 6 月 30 日前购车专享),重新定义了 10 万级家用 SUV 的价值标准。

山河气韵:东方美学的现代化表达

初见实车,全新“山河气韵”设计语言展现出超越官图的张力。4730mm车长与2785mm轴距的组合,使整车姿态更显修长凌厉,尤其是悬浮式车顶与俯冲双腰线的搭配,配合19英寸(部分车型为 20 英寸)双色轮毂,营造出蓄势待发的动感。前脸直瀑式格栅由32组镜面镀铬饰条构成,2.4米贯穿灯带在解锁时呈现流水动态效果,这种仪式感设计对年轻消费者颇具吸引力。个人认为尾灯设计堪称亮点,2.9米贯穿式灯组内含190颗LED灯珠,夜间呈现的波光立体效果与西湖涟漪的意象相得益彰,东方美学的现代表达值得点赞。

值得关注的是,新车车漆采用全新配方,不仅色泽饱满,抗腐蚀性能提升 30%,云梦蓝、流光白等 5 款车色命名亦融入山水意境,暗合《富春山居图》的东方美学。

智驾平权:燃油车的智能化突围

坐进“栖岸望潮”环抱式座舱,15.4 英寸 2.5K 超清中控屏搭载 Flyme Auto 1.8 系统,配合国产首颗 7nm 龍鹰一号芯片,操作流畅度较前代提升 40%,支持分屏导航、在线追剧等多任务并行。语音助手响应速度达 0.3 秒,支持 23 种方言识别和连续对话,实测「打开空调 24 度 + 导航至商场 + 播放周杰伦歌曲」指令可同步执行,甚至能控制阅读灯等细节功能。

智能驾驶配置诚意十足,全系标配的L2+系统在施工场景和夜间的探测能力升级颇具现实意义。个人体验AR-HUD时,70英寸投影面积带来的信息整合度确实能缓解驾驶焦虑,不过初次使用需要适应信息排布的视觉动线。比较惊喜的是AEB系统的制动介入时机把握得当,没有出现过度干预的情况。总体而言,这套智能生态的完成度在12万级市场颇具竞争力,但系统稳定性仍需要长期实测验证。

驾控本质:CMA 架构的技术底蕴

2.0T 车型,160kW 最大功率与 325N・m 峰值扭矩的输出表现令人印象深刻。低扭响应灵敏,涡轮迟滞控制在 0.2 秒以内,城市跟车轻松惬意;高速深踩油门时,变速箱降挡果断,推背感线性且持久,再加速能力在 120km/h 后仍有明显储备。7 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经过重新调校,低速顿挫问题优化显著,换挡逻辑更贴近驾驶者意图。

基于 CMA 架构的底盘表现堪称惊喜CMA架构的调校在运动和舒适间找到了平衡点。实测山路连续弯道中,悬挂支撑性远超预期,精准的转向甚至让我短暂忘记这是辆SUV。不过较硬的悬挂设定在过减速带时仍有提升空间,后排弹跳感略高于前排。油耗方面,实测2.0T车型城市通勤约8.2L/100km,与官方数据存在合理差值。若追求驾驶质感且预算充足,2.0T版本值得优先考虑,但1.5T版本的经济性更适合家用代步需求。

空间哲学:得房率 84.27% 的实用主义

4730×1910×1710mm 的车身尺寸,配合 2785mm 轴距,打造出越级空间表现。身高 180cm 的体验者坐进后排,膝部空间达 110mm,头部余量超过一拳,地台全平设计让满载三人时中间乘客也能舒适落座。主驾座椅配备 12 向电动调节 + 腿托(行程 60mm),副驾「女王座椅」支持加热 / 通风 / 按摩,配合 16 扬声器 Flyme Sound 音响系统与 256 色氛围灯,车内堪比移动豪华包厢。

后备箱设计是个人比较欣赏的部分,双层隔板在放置易碎物品时尤其实用,实测放入28寸行李箱+露营装备仍有富余空间。总体而言,这套空间系统对家庭用户具有强吸引力,特别是经常自驾游的消费者值得重点关注。

总结:

在10-15万级SUV市场,第四代博越L的定价策略颇具杀伤力。个人认为其9.29万起的限时价直击消费者痛点——对比CS75 PLUS(11.39万起)、哈弗H6(9.89万起)等竞品,不仅价格门槛更低,还全系标配L2智驾、2.5K中控屏等核心配置,叠加至高1.5万置换补贴,展现出较强的价格诚意。从个人观察看,这种高配低价策略在存量市场竞争中尤为关键。

历经四代更迭,博越L的智能化转型值得肯定。实测其智能座舱与底盘调校已超越传统燃油车水平,特别是CMA架构带来的驾控提升,在竞品中形成差异化优势。不过要提醒消费者,限时优惠政策存在窗口期,建议结合自身用车需求决策。若近期有购车计划且注重科技配置,这款车在2025年6月30日前确实值得重点考虑,但长期使用稳定性仍需市场验证。

来源:神秘档案局MAB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