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让学生先慢慢“玩明白”学术方向,再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发展特质,扎扎实实地上课和做活动,成长为有学识、有情趣、有体魄的人,升学结果不过是水到渠成。
从让学生先慢慢“玩明白”学术方向,再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发展特质,扎扎实实地上课和做活动,成长为有学识、有情趣、有体魄的人,升学结果不过是水到渠成。
文丨周一妍 编丨Luna
今年申请季,世外的录取格外亮眼:
拿下2枚耶鲁、4枚康奈尔、2枚哥大、1枚布朗!
英国方向也有1枚牛津、4枚剑桥、6枚帝国理工、4枚伦敦政经、31枚伦敦大学学院offer。
截至学校最新统计,75%的2025届毕业生,收获了至少一份美本TOP30或英国G5大学的offer。
再加上去年,世外首次收获哈佛offer,让它近年录取一骑绝尘,俨然成为上海国际教育圈里交口荐誉的顶流之一。
近日,外滩君走访位于上海青浦的青浦区世外高级中学——一所2024年9月迎来首届学生的全新高中。
在徐汇世外“名校offer收割机”声名远播的背景下,这所“同宗新校”却走出了一条不复制、不照搬、强调底层学习范式转变的独立路径。
同样走在实现“创世界一流百年优质教育”这条路上,青浦世外是一艘旗舰
最显著的不同之一是:青浦世外高中并未照搬“入学即做课程分流”的常规操作,而是在10年级引入“通识课程”,打破传统壁垒。
● 每位学生都将在这一年中深入体验国际课程的学习方式,打好IB与AP的共通学科基础。
● 在此基础上,学生将在11年级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与目标,自由选择IBDP路径、AP路径,或“IB+AP”双路径,全面提升海外申请竞争力。
从10年级的缓坡过渡、到10升11年美国夏校的深入探索、再到11、12年级专注于自己的选择,这一设计背后的关键词,是青浦世外高中正在推进的:“学习范式转变(paradigm shift)”。
近一年过去,这批10年级学生发生了哪些真实可见的成长?
面对不同的国际课程路径,他们如何从容决策?
在徐汇世外近年连续收割藤校offer、IB满分频出的强大光环下,青浦世外能否延续奇迹?
带着这些问题,外滩君走进校园,探寻这所年轻而有底蕴的国际高中,如何为学生架设通向世界之桥。
10年级设置“缓坡”:
让不同类型的孩子都能“跑起来”
在青浦世外高中,外滩君见到了常务副校长陈佳纯。
他是世外IB国际课程“元老级”人物之一——2008年大学毕业后即加入世外IBDP课程创始团队,2012年成为全球IB物理考官、2016年成为世外第二任IBDP协调员,2023年底参与创办青浦世外高中。
陈校长告诉我们,青浦世外高中的管理团队100%来自徐汇世外,传承的是“世外国际教育”基因,但在课程顶层设计上却“另起炉灶”。
他们敏锐观察到,如今的学生出现了两极分化的趋势:
一类“学有余力”,即便面对IB这样的“学术天花板”仍意犹未尽;
另一类孩子,初入国际体系,思辨、写作基础相对薄弱。
如何既托举牛娃,又托底普娃?青浦世外高中给出的解法是:10年级设一道“缓坡”。
在这关键一年,学校没有急于分IB和AP,而是采用融合式通识课程体系:包括6门核心课程(语文、外语、人文社科、科学、数学、艺术)与4门校本课程,学生可选修最多3门AP课程。
通过这一年过渡,学生将在11年级正式选择IB、AP,或“两条腿走路”的IB+AP混合路径。陈校长坦言,这样设计,就是想“让学生更充分地探索,而不是一开始就贴标签”。
青浦世外高中录取通知书
毕竟,IB虽然培养学生的三大关键能力,即学术研究、批判性思维和领导力,但要求学生是“六边形战士”;而AP虽然帮助学生深入发展自己的兴趣和学术能力,但它本身并不是一个课程体系,天然存在难以全面培养学生认知的问题。
可以说,这种缓冲机制精准回应了学生的需求:
• 对学有余力、今后想学IB的学生来说,AP课程灵活度高、周期短,能高效展示学科能力优势,作为IB的“纵深延展”,更能体现他们的学术水平。比起4门IB HL,不如选择AP考试。
• 对于今后学AP课程的学生来说,十年级通识课程可以帮他们均衡建立学科基础。IB的特色核心课程能够提升综合素质,培养关键能力,做到全人发展。
• 对“初入国际课程”的体制内转轨学生来说,融合课程为他们提供了“试错”与“确认”的空间,避免在不了解IB和AP差异时草率选路。
更重要的是,这并非纸上谈兵的设计。据校方调查,在10年级上学期中,入学时成绩分别处于前端和尾端的学生中,在后续学业发展中发生明显变化的不在少数。
这意味着:有些原本在体制内评价模式中不突出的学生,反而在国际课程中快速成长;而部分“刷分型”中考高分生,则因国际课程评价方式及学习范式的改变,出现水土不服。
“我们做的不是筛选谁能留下来,而是帮助每一个人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路。”陈校长说。而要做到能托底、能托举,就离不开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范式”的改变。
学习范式改变:
让孩子在思辨中完成跃迁
为了让学生更好衔接11年级的深入学习,青浦世外在10年级还设置了多门IB先导课程,涵盖学术研究、批判性思维与全球视野。
其中最受关注的是:
学术研究课程:学生将在老师指导下完成一篇1500字英文小论文,提前掌握文献检索、开题、数据处理与分析、结论推导等科研基本功,为IB IA(内部评价)及EE(拓展论文)打下基础,也为申请美国TOP高校中日益看重的“学术表现力”增值。
政治哲学课程:衔接IB课程中最具挑战性的三大核心课程之一TOK(知识论)。学生将在一个论题的往复探讨中,锤炼提出质疑与重构观点的能力,真正走入批判性思维的核心练习场。
学生活动课程:学生自主组建社团,这是IB课程中CAS(创造、行动与服务)项目在高一阶段的实践和呈现。
例如目前就读10年级的范同学,就通过这些通识课程,完成了她的第一次“跃迁”:掌握了主动学习的方法,坚定了挑战IB全文凭+多门AP课程的决心与勇气。
去年9月,范同学从进才实验中学毕业,中考分数已超过上海近一半市重点高中的录取线。来到青浦世外高中后,摆在她面前的第一道门槛,就是如何适应国际化教育的要求。
在心理学校本课程中,范同学第一次接触到了SQ3R学习法(浏览、提问、阅读、复述、复习)。“以前我读书就是一遍看完,感觉完成了任务。现在,我会先设问,再带着目的去学,最后讲给别人听,学习效果完全不同。”
她花了近一年时间,琢磨出SQ3R学习是对自己行之有效的学习法,于是固定下来,长期执行,运用在几乎所有科目上。本学期期中考试,她的六门课程成绩均衡,参考IB标准相当于总分41分(IB六门课满分42分)的水平,再结合她的个性和思维特点,各科目老师都鼓励她选择IB全文凭课程。
范同学
不仅如此,前面提到的通识课程和学生活动,都让她获益匪浅。
从分析数据、搭建逻辑结构、哲学思辨到表达力,这些教育中珍贵的“增值品”,现在的范同学已经逐渐掌握、日益完善,越来越敢于用它们完成自己以前想也不敢想的挑战。
谈到11年级的打算,她毫不犹豫地表示:她要学习IB课程中数学、心理、生物的高难度课程,以及IB 标准难度课程中的物理、中文和英文。
此外,她目前正在备考今年5月的AP物理和AP微积分考试,并在11、12年级继续挑战AP生物、AP化学。
范同学的经历,恰恰映证了陈校长反复强调的那句话,“只有学习范式转变,学生才能真正发生改变。”
他所说的“范式转变”,并非简单的课程加法,而是一次从课程结构、学习路径到认知方式的重构:从被动选择到主动探索,从标准答案到思维开放,从单一成绩到多维能力。
一位学生分享自己热爱青浦世外高中的理由:“10年级融合课程让我不用急着选IB或AP,而是先体验,再判断。”
他提到,10年级经济课中,老师会补充IB的理论视角,比如更深入地探讨、讲解IG体系没有的YED、XED等交叉价格弹性。“老师总是在不同课程间搭桥,帮助我们建立连接,也会通过多元化的生动案例,培养我的跨文化理解力。”
青浦世外高中这所尚未迎来第一届毕业生的“新校”,正在探索一条不同于“以成绩为终点”的路径。它或许更温润,却也更有可能,托起一个在未来世界更自信、独立、具备深度的孩子。
世外血脉传承,中美双文凭加持
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方案
很多家长都知道,世外集团在美国开了高中——美国世外泉谷学校。
但可能有些家长还不知道,青浦世外高中和美国世外泉谷学校实现了学分互认,修满课程拿到学分,毕业生就可以收获中美双文凭!
今年夏季,青浦世外高中的创校生们就将全员前往美国,开启为期两个月左右的学习之旅。
在美国世外泉谷学校里,孩子们将重点学习美国历史、美国政体、英美文学、写作等4门人文社科类课程以及若干门选修课。同时在美国还安排了托福、SAT考试和东部知名大学访校。
可以说,这样一段在美高的求学经历,对于学生未来申请海外大学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不止如此,青浦世外还不遗余力地帮助学生扩展学术资源。被誉为科研皇冠上“明珠”的丘成桐竞赛,以及ISEF(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康莱德创新挑战赛、各类数理化人文竞赛等,已经在青浦世外高中陆续展开。
同时,学校鼓励学生以个人或者学校社团为单位,参加公益项目的比赛,也能更多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
让所有学生都能找到适合的、能参加的各类活动,“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培养方案,不让学生陪跑”,是青浦世外高中内植于心的理念。
再来看看青浦世外高中的升学资源——生涯规划课。这是一门持续三年的系统课程,穿插在学生整个高中阶段。
内容涵盖升学讲座、一对一面谈、心理量表测评、专业探索、个性化文书指导等,帮助学生真正实现从“了解自己”到“相信自己”的过程,让“选择的主动权”回到学生手中。
升学指导中心主任Ray Wang 是一位拥有15年IB教学经验和7年经济学考官资历的老IB人。他曾担任世外中学首任升学指导主任,也常以嘉宾身份参与上海文广《海外路路通》节目,分享国际课程和升学经验。Ray老师还曾受邀在国际经济学教育论坛上,向国内外近百名经济教师进行教学分享。
有这样的升导主任带队把关,真是不必再担心了。毕竟,资源再好,规划再好,还是得有靠谱的人才能真正让好的教育落地。
青浦世外高中学生和大学招生官交流 生涯规划课设置了针对大学选校的系统性指导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亮出青浦世外高中的核心竞争力—— 一支“实战型+专家型”的教师团队:
全校管理团队100%来自徐汇世外IB初创团队、教师中54%来自徐汇世外,36%拥有IB全球考官资质、80%拥有硕士、博士学历。师生比达1:5。
以学校的AP协调员郑老师为例,她同时是IB生物学教师和IB生物全球考官。她告诉外滩君,在参与IB全球阅卷过程中,经常需要判断一些答案是否得分。
“遇到模棱两可、难以判断的答案,我们要向IB 官方阅卷组的leader反馈。leader不仅会告诉你YES or NO,还会详细解释得分逻辑、知识点侧重。抓住这些宝贵的切磋机会,长此以往,我们对IB评分体系的理解更加深刻,自然就把这些标准贯穿到日常教学中,让学生在课堂上领会到学科知识背后更深层的逻辑,从而能以更直观、更精准的方式答题。”
青浦世外高中的老师不仅“能教”,更“懂评判标准”,这让教学本身更贴近考试逻辑和学术本质,也让学生的努力更有方向、更有价值。
拓宽教育之门
允许学生放松生长
此次访校,漫步在青浦世外高中,外滩君的感受是“让人心情舒畅”。
这所校园,是世外教育集团首个重资产打造的旗舰校区,校园独立、土地自持,总建筑面积近6万平方米,总投资近8亿元。
如果有机会,外滩君挺建议家长亲自来一趟。当你走上连接一楼和二楼的那段楼梯时,会看到两面墙上贴着两只巨大的虎鲸贴纸——它们是学校的吉祥物,名叫Ollie奥利。
两只虎鲸身上,分别印着IB课程和AP课程的核心价值观。
IB虎鲸身上的Thinkers、Inquirers、Communicators……会唤起人对深度思辨与全球视野的向往;
AP虎鲸上的Lifelong Learning、Problem-Solving、Subject Expertise……让人感到一种专注精进的踏实。
校园内还有许多令人流连之处:开阔的大操场、一楼的钢琴角、二楼露台的乒乓球桌、可容纳300人的自助食堂……每一个空间都充满学生的欢笑声。这里的氛围,让人真切感受到“放松生长”的可能性。
前文提到的10年级学生范同学,热爱观鸟、摄影、马术。陈校长、郑老师都非常鼓励她发展自己的爱好与特色。
在这样的鼓励下,范同学担任了生物社副社长,正在准备一次TEDx演讲,主题为“鸟类保护”。这是她从未想象过的挑战:在全校师生面前演讲10到15分钟。为了准备这场演讲,她每周五都会向指导老师学习30分钟演讲技巧课。
生物学科组举办以“秋天的痕迹”为主题的植物拓印活动
范同学的经历并非个例。青浦世外高中鼓励每位学生开展个性化项目,将兴趣发展为表达平台,最终沉淀为学术成果和个人标签。
摄影与绘画展 《摄影的时空之旅·穿越沪藏》现场
一个个真实项目的锤炼,既让学生发展了终身学习的认知系统,也如青浦世外高中校长岑晓华所说,青浦世外高中构建了“人人皆可出彩”的成长生态。
如果说兴趣引导是青浦世外高中的“顺势而为”,那么,“强健体魄”算得上学校的“刻意为之”了。
谁都知道,对于高中生来说,时间可贵。但体育课,一直是课表上不可或缺的角色。除中午1小时午休时间外,学校还每天安排了上下午各一次、共计50分钟的课间大活动时间。
陈校解释,休息的时间长一点,学生或许愿意到户外蹦跶几下。此外,学校还特地在教学楼二楼的半露天平台,配置了乒乓球桌,学生不仅能呼吸到新鲜空气,还能做一些运动,释放身心压力。
学校还积极引入新的体育项目。今年3月,学校首次开展了Lacrosse(棍网球)体验课。从握杆到实战,学生们在汗水中感受了这项融合速度、技巧与团队协作的运动的魅力。
今年4月,哈佛大学击剑运动员张云嘉来到校园,以《When Dream Becomes True》为题,分享她如何在高强度竞技与学术之间取得平衡。体育不再只是体能训练,更成为塑造心智、激发潜能的场域。
张云嘉
“玩惯了篮球、足球,学生也需要接触不同的运动,扩展视野。”校长陈佳纯本身就是一位户外运动爱好者。他坚持引入多样化运动体验,正是对IB核心理念“开放思维”和“勇于尝试”的生动诠释。
这,就是青浦世外高中的育人策略。
开放日来了!
5月24日
青浦世外高中将举办校长见面会
面向优秀初三学生和家长
感兴趣的家长
填写报名信息
青浦世外高中
来源:外滩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