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是PetaPixel胡子哥(CHRIS NICCOLLS)发布的松下Lumix S1 II测评图文版核心内容翻译,同时引入了视频版测评的部分内容,并加入DPReview的一些数据。(建议有时间还是看看今天同步推送的PetaPixel视频版测评)
本文是PetaPixel胡子哥(CHRIS NICCOLLS)发布的松下Lumix S1 II测评图文版核心内容翻译,同时引入了视频版测评的部分内容,并加入DPReview的一些数据。(建议有时间还是看看今天同步推送的PetaPixel视频版测评)
你可能认为24MP全画幅相机市场已经饱和,但事实并非如此。在画质表现趋同的当下,速度成为新的突破点。去年尼康Z6 III率先采用部分堆栈式传感器技术,如今松下终于携S1 II加入战局——这款定价3200美元(约合人民币2.3万元)的新机搭载了相同结构的传感器,在保持优秀动态范围的同时实现了更快读取速度,且避开了全堆栈传感器的高成本问题。但值得注意的是,其售价明显高于尼康竞品,这份溢价是否合理?
S1 II延续了松下无反相机一贯的操控逻辑,甚至与同期发布的S1R2采用完全相同的外壳设计。笔者曾在挪威恶劣天气中验证过S1R2的可靠性,因此对S1 II的坚固性充满信心。机身重量降至795克(含电池),相比前代显著轻量化,碳纤维快门帘幕为换镜提供额外保护。5.76百万点EVF和184万点三向翻转触屏与S1R2如出一辙,虽然设计依然偏重实用主义,但独立视频/静态切换拨杆、前后录制指示灯等细节彰显专业考量。双卡槽设计(CFexpress B型+UHS-II SD)和370张的CIPA续航属于主流水平。
S1 II与部分竞品规格对比:
作为第二款采用24MP部分堆栈传感器的无反相机,S1 II在连拍速度上取得突破:机械快门10FPS(持续追踪对焦)、电子快门70FPS(支持1.5秒预拍)。新型传感器有效缓解果冻效应,使其能够应对野生动物等动态题材,但松下明确表示这并非专业体育相机——根源在于其对比竞品略显滞后的对焦系统。
全新"城市运动"识别模式(适用于滑板/跑酷等)实测表现尚可,但移动目标追踪存在延迟。一旦锁定后跟焦会很稳,不过在复杂场景中仍会出现焦点漂移现象。值得一提的是,机械快门模式下连拍缓存近乎无限,而70FPS电子快门连拍能维持3秒,清空缓存需33秒(CFexpress卡)至49秒(SD卡)。
画质表现稳居24MP阵营主流水平,部分堆栈结构带来轻微动态范围损失,但实际差异微乎其微。内置的8档防抖系统令人印象深刻,慢门手持或视频拍摄都能获得接近三脚架的稳定性。96MP高分辨率模式、Live-View合成等创意功能一应俱全,新增的AI自动白平衡支持后期重处理卡内图像。
S1 II视频规格:
这才是部分堆栈传感器真正大放异彩的领域:无裁切6K/60p、超采样4K/60p、4K/120p(1.17或1.24倍裁切)等规格应有尽有。片门全开(Open Gate)支持全传感器区域6K/30p或5.1K/60p(6K超采样),虽未实现理想的6K/60p片门全开,但画质依然锐利。传感器读取速度在3:2模式下约12毫秒,16:9时提升至10毫秒,果冻效应控制优异。
动态范围增强模式(DR Boost)会延长读取时间至28毫秒,导致明显果冻效应,建议拍摄快速运动时关闭。对焦表现与松下近期相位检测机型类似:单目标锁定稳定,但默认设置下会频繁检索新主体。通过调低灵敏度可大幅改善,不过仍存在不可预测的焦点漂移情况。
散热系统表现亮眼:21℃环境下单次充电可持续录制5.8K/30p ProRes RAW HQ直至电量耗尽。5.8K/60p在35分钟触发过热警告,5.1K/60p 片门全开则能坚持30分钟——这些规格在竞品中已属罕见。
外录方案堪称豪华:USB-C支持所有格式输出至SSD,全尺寸HDMI可输出ProRes RAW或BRAW,满足不同后期流程需求。
其他专业视频功能包括:变形镜头支持(反挤压/4:3/专用防抖)、全套监看工具(波形图/矢量图/伪色等)、ARRI LogC(付费固件升级)。时间码同步方案从GH4时代的笨重底座进化至蓝牙无线同步(目前仅支持Atomos UltraSync),设置过程异常简便。
作为摄影爱好者,笔者更倾向选择高像素的S1R II;若追求运动摄影,市面上存在更具性价比的选择。S1 II 3200美元的定价仅对视频创作者具有充分说服力——它可能是目前视频功能最全面的全画幅无反相机。尼康Z6 III以更低价格提供相近的视频质量,是性价比更高的替代方案。简言之,若视频非刚需,建议另作他选;若追求顶级视频性能,这款相机值得列入首选清单。
来源:科技饭相机情报how2f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