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动测温、自动监控、自动感光……在位于胶州市铺集镇的胶河源农产基地,36栋高标准日光智能温室大棚通过数据采集传感器,实现了对温度、湿度、土壤墒情等实时监测。该基地通过实施智能阳光联体式温室提升、智慧农业系统、光伏发电系统等,建起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农产品年产
□记者 白晓 通讯员 辛航 报道
本报胶州讯 自动测温、自动监控、自动感光……在位于胶州市铺集镇的胶河源农产基地,36栋高标准日光智能温室大棚通过数据采集传感器,实现了对温度、湿度、土壤墒情等实时监测。该基地通过实施智能阳光联体式温室提升、智慧农业系统、光伏发电系统等,建起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农产品年产量由2500吨增加至7500吨,年销售额由3000万元增加至1亿元,带动周边300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胶河源农产基地是铺集镇实施农村综合性改革的试点项目。据介绍,胶州市承担着山东省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的任务,铺集镇积极承接试点建设任务,围绕乡村产业发展机制、促进农民增收机制、乡村治理机制等方面大胆改、深入试,通过资金链、创新链、人才链、治理链“四链”深度融合,探索创新可复制、可推广的现代化农业融合发展路径模式。截至目前,17个省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项目全部成功孵化。
为破解涉农资金管理“碎片化”难题,铺集镇成立镇级强村共富公司——胶河澄月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创新建立“资源流转—资金回笼—反哺发展”闭环机制,通过统筹农业、乡村振兴等涉农资金,引导撬动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积极参与省农村综合性改革试验区建设。铺集镇将闲置低效资源全部注入共富公司,实行集约化、规模化连片经营发展,有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同时,为规范用好省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资金,护航共富公司高质量发展,铺集镇专门成立监管运营中心,负责强村共富公司日常业务的运营和监管,审核重大项目开展和重大资金的拨付,确保项目收益定向用于现代农业园区项目建设。
铺集镇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教育培训为主阵地,进行集中听课、专题培训,以农业专业技术人才服务“三农”活动、“土专家”“田秀才”田间地头现身说法等手段,将土壤改良、专业种植、绿色防控等18门课程送到村头,为广大农民传输农业科技新知识,增强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铺集镇农业部门负责人陈光强介绍:“我们已开展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大田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24期培训班,培训780人次。”
“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推动铺集镇在数字化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文化品牌培育等方面协同发展,有效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铺集镇党委书记刘大庆表示,“我们将完善长效运营机制,持续做好运营管理,巩固项目建设成果,争取在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治理等方面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可复制推广的成果,实现‘综改’一子落,下活乡村振兴‘一盘棋’的目标。”
版权声明:文中图片均转载自网络,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经检索,无法确定原创者,故未标明作者。分享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编辑做删除处理,原创作者可联系我们予以公示
来源大众日报
来源:农民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