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夏季是小麦灌浆成熟的关键阶段,此时期小麦生长对环境条件极为敏感。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能够有效应对夏季复杂气候挑战,促进小麦籽粒饱满、提高产量与品质,对保障粮食稳定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夏季是小麦灌浆成熟的关键阶段,此时期小麦生长对环境条件极为敏感。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能够有效应对夏季复杂气候挑战,促进小麦籽粒饱满、提高产量与品质,对保障粮食稳定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精准灌溉管理
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小麦需水量显著增加。灌浆期是小麦需水临界期,应根据土壤墒情及时灌溉,确保田间持水量保持在60%~70%。采用喷灌或滴灌技术,避免大水漫灌造成土壤板结和根系缺氧。若遇连续干旱,需在早晚时段进行灌溉,单次灌水量以浸润根系层(20—30厘米)为宜;若降雨频繁,则需及时疏通田间排水沟渠,防止积水引发根系腐烂。
合理施肥调控
小麦灌浆期需补充磷、钾元素,以促进籽粒灌浆和蛋白质积累。结合灌溉,每亩追施磷酸二氢钾2—3公斤,或叶面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每隔7—10天喷施1次,连续2—3次。同时,针对脱肥地块,可配合0.5%尿素溶液进行叶面追肥,增强叶片光合能力。但需避免过量施用氮肥,以防贪青晚熟或增加倒伏风险。
病虫害综合防治
夏季高温高湿易诱发小麦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及蚜虫、麦蜘蛛等病虫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通过清除田间杂草、病残体减少病原菌和虫源;利用黄板诱杀蚜虫,安装杀虫灯诱捕夜蛾类害虫;对于病害,可在发病初期选用戊唑醇、三唑酮等杀菌剂喷雾防治;虫害则使用吡虫啉、高效氯氟氰菊酯等药剂进行针对性防治。严格控制农药使用剂量和安全间隔期,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倒伏预防措施
小麦生长后期遭遇大风暴雨易发生倒伏,严重影响产量和收获。通过合理密植(每亩播种量控制在15—20公斤)、增施磷钾肥、适当镇压等措施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对于群体过大、生长过旺的麦田,可在拔节初期喷施矮壮素或多效唑,抑制基部节间伸长,降低重心,提高抗倒性。
适时收获管理
小麦成熟后应及时收获,避免因高温、降雨导致籽粒发芽霉变。当小麦籽粒含水量降至13%~15%,麦穗变黄、茎秆干枯、籽粒变硬时为最佳收获期。采用联合收割机收获时,注意调整割茬高度(15—20厘米)和脱粒速度,减少籽粒损失。收获后及时晾晒或烘干,将含水量降至安全储存标准(12.5%以下),防止霉变。
夏季小麦管理需围绕水分、养分、病虫害、倒伏及收获等环节进行科学调控。通过精准灌溉、合理施肥、绿色防控和适时收获,能够有效应对夏季复杂环境挑战,保障小麦稳产高产,助力粮食生产安全。(柞水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卢英)
来源:陕西大小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