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悠悠堵河,碧波荡漾。竹山县是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和核心水源区,入选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近年来,竹山县扛牢“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政治使命,以“共抓大保护、当好守井人”党建示范区建设为抓手,认真落实组织联建、党员联组、工作联动、机制联席“四联”工
悠悠堵河,碧波荡漾。竹山县是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和核心水源区,入选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近年来,竹山县扛牢“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政治使命,以“共抓大保护、当好守井人”党建示范区建设为抓手,认真落实组织联建、党员联组、工作联动、机制联席“四联”工作法,推动生态保护、产业发展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绘就了一幅“水清岸绿、村强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组织联建聚合力
共筑护水“安全防线”
坚持“地域相联、水域相通”原则,成立霍河、韩溪河、化峪河、西河4个流域片区联合党委,由县级党员河长担任党委书记,流域内乡镇、重点企业党组织负责人为成员,实现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联动互促。加强村级组织动态协作,在9个示范区重点乡镇制定跨村守水护水联动办法,护水事项实现联村跨村协调、一体推进、共同落实。城关镇刘家山村联合二道坊村、高家庄村、莲花社区成立“护水联盟”,统筹驻村工作队、党员、乡贤等力量,开展联合护水行动12次,清理河岸垃圾14吨、拆除违建10处,打造“水岸共治”示范。上庸镇北坝街居委会联动库区沿线6个村党组织,建立“党委班子联村包保、干部联片巡查、党员联段管护”三级责任网,将36.1公里库岸线划分为60个党员责任岗,落实“问题-整改-销号”闭环管理,推动守水护水全覆盖、无死角。
党员联组强担当
激活治水“先锋动能”
为扛牢“守井”责任,全县共成立302支堵河护水先锋队,其中17个乡镇、244个村(社区)组建以乡村干部、基层民兵、党员为主体的261支堵河护水先锋队、县直机关组建以青年、红领巾、巾帼、夕阳红、退役军人为主体的41支特色护水先锋队,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450余次、专题培训和应急演练30余场。聚焦“定人、定段、定责”,将58个重点村库岸线、河流、支沟分段划片,划分党员护水示范岗290个、责任区213个,推行“1+N”党员联户制度,动员党员中心户就近就便联系群众,定期开展宣传引导、巡河护河、植绿护绿、水上清漂,让党旗飘扬在护水一线。4月30日,竹山县直机关的100余名党员干部们齐聚在堵河广场上,开展“党员争先锋,护水在行动”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仪式,共同到堵河沿岸开展守水护水行动。上庸镇南坝村无职党员、堵河护水先锋队队员方宝说“作为一名党员,能为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献一份力,我很骄傲”。
工作联动提质效
多元共治“绿满竹山”
将守水护水和产业发展、环境治理有机融合,开展守水护水“五进”活动200余场次,成立25个产业链党组织,推动资源共用、产业共管、技术共享、产品共销。强化“守井”能力,将守水护水、生态环保、绿色低碳纳入党校春季主体班和党员集中轮训课程安排,分层分类开展党员培训。围绕“补齐行道树、种满裸露山,树分田间道、花开房前坡”目标,累计栽植香樟、女贞、塔柏苗木5.91万株,栽种桃子、李子、柿子和油茶6.56万株,绿色成为竹山高质量发展最亮丽的底色。常态化推进流域治理、“六无乡镇”创建、“洁净竹山”行动,持续开展“周五卫生大扫除、河道库面大清理、垃圾清运大提升、重点区域大整治、清洁村居大评比”等五大行动,建成运营水质安全保障分中心和“1336”智慧监测体系,完成10条重点支沟治理和42个入河排污口整治,实现水清岸绿河畅。
机制联席促长效
书写守水“竹山答卷”
建立定期协商制度,4个流域片区联合党委定期开展联席议事,会商解决重要问题。用好对口协作资源,组织结对共建乡镇赴北京石景山区开展对口协作交流活动10批次,推动京堰协作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建立联合党日制度,京堰结对共建党组织、机关单位与联系点党组织、流域片区各基层党组织联合开展守水护水主题党日活动110余场次,共学环保政策、共上专题党课。建立激励保障制度,县委组织部牵头开展“遍访乡村”行动,部领导班子成员累计走访14个乡镇110个村771名基层党员干部,收集意见建议207条,解决问题126个,切实传递县委关心关爱。持续擦亮“双十星”争创品牌,将守水护水、生态保护、绿色发展作为“十星级党员”争创重要内容,个性化设置“守水星”,组织全体党员公开承诺,引导党员忠诚当好守井人。城关镇刘家山村联合北京石景山区共建“石景山林”,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通过“线上直播+线下体验”吸引游客,平均日接纳游客上百人,茶农户均增收8000元,实现“护水富民”双赢。“没想到守好水、护好河真的能变水为财,如今刘家山水绿了、村子美了、游客多了,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创业就业,吃上了‘生态饭’。”城关镇刘家山村党支部书记吴兴田高兴的说。竹山县水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依托富硒富锶富锌水资源引进5家水企,开发桃花源、一品圣水、京堰、蜂蜜水等水产品,切实把“一库清水”变成“百姓富水”。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