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一假期,安丘市辉渠镇的“半亩山塘”成了网红打卡地。这里一亩青山依偎着半亩山塘,精致小院繁花似锦,与潺潺流水、葱郁青山相映成趣,充满诗意的田园风光,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感受乡村魅力。令人惊喜的是,这个农文旅融合项目的负责人竟是一位毕业不到五年的大学生。
通讯员 李铭峰 牛海青
五一假期,安丘市辉渠镇的“半亩山塘”成了网红打卡地。这里一亩青山依偎着半亩山塘,精致小院繁花似锦,与潺潺流水、葱郁青山相映成趣,充满诗意的田园风光,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感受乡村魅力。令人惊喜的是,这个农文旅融合项目的负责人竟是一位毕业不到五年的大学生。
2020年,毕业于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的李紫嫣积极响应乡村振兴号召,返乡创立潍坊半亩山塘田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她投资400余万元,对辉渠镇获鹿山前、小麦峪村等地的老旧住宅进行改造,打造出“半亩山塘”“小隐于野”等6大板块共15处特色小院,涵盖民宿、餐饮、团建、露营、研学等多种休闲娱乐项目。这些项目不仅带火了周边乡村游,更带动了当地村民增收致富。在安丘,像李紫嫣这样返乡创业的优秀人才不断涌现,他们正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返乡创业 激活乡土发展新动能
留俄背景、北京高薪外贸工作、深山养殖专业户、县级市政协常委,这些看似不相关的身份,却集中在“85 后”张晓东身上。从俄罗斯国立经济大学毕业后,张晓东敏锐地察觉到新型农业发展的广阔前景,毅然放弃北京年薪20万元的工作,回到家乡柘山镇磨山山区,创办了占地300余亩的金水谷生态农场。这里以标准化、规模化、科学化生态散养土鸡为主,开启了他的 “新农人”之路。
“农村虽然发展相对滞后,但生态环境优越,只要抓住机遇,同样大有可为。”张晓东携手本地农户和合作社,先后开发出宝宝虫草蛋、散养茶香黑猪肉等特色农产品。针对农民销售难题,他将本地板栗、核桃等特产进行统一包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让山里的优质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如今,农场规模已扩大至600亩,并建成综合农业休闲区,成为乡村振兴现代化的典范,2024年园区营收突破680万元。“安丘现在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相信会吸引更多大学生回乡创业。” 张晓东感慨道。
夜晚8点,当石堆镇山岭深处的村庄渐入宁静,抖音“雅茹农场直播间”却热闹非凡。“95 后”返乡创业党员王雅茹,在镜头前热情地向观众展示“卧虎岭”有机土豆:“321上链接”“点击小黄车”“蒸煮煎炸样样香”……她的直播让村里的有机土豆迅速走红,价格上涨了三成,短短1小时就卖出327单。受父亲影响,王雅茹放弃上海的高薪工作,返乡成为一名既能下地劳作,又能玩转直播的“新农人”。她依托孟戈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订单化”种植,如今农场种植基地面积已达706亩,每年生产2800多吨多种有机农产品,年产值达1500多万元,产品直供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地。
凭借出色的发展成果,雅茹家庭农场荣获“潍坊市示范家庭农场”“家庭农场省级示范场”“北京冬奥会运动员食材供应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今年,王雅茹也因在农业领域的突出贡献,被评为“乡村振兴活力之星”。
实干担当 勇当乡村振兴 “领路人”
走进辉渠镇辉渠村渠香面粉厂,一幅热火朝天的生产图景跃入眼帘。生产车间里,机械设备有序运转,轰鸣声交织成一曲奋进的乐章。一袋袋包装精美的面粉,沿着传送带迅速装车,即将奔赴市场。工人李宗林一边操控设备,一边笑着说:“村里办了面粉厂,我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收入比以前高了不少。”
安丘市坚持党建引领,大力实施“雁归兴安”行动,积极吸引优秀人才返乡创业、回村任职,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2021 年,辉渠村换届选举,在外创业的李晓宁毅然回到家乡,投身家乡建设,并于4月当选村党组织书记。他积极探索“党组织 + 合作社 + 企业”的创新发展模式,成立金辉渠农业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领办渠香面粉厂,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李晓宁介绍:“我们从源头把控品质,在小麦品种选择、种植以及生产环节层层把关,提升产品质量与利润,实现了本地优质小麦的就地转化,这不仅提升了产品附加值,每年还能为村集体增收60万元。”此外,他充分利用山地资源种植金银花,每年又能为村集体和村民带来120万元的额外收入,为辉渠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强劲活力。
在景芝镇大市留村,退役军人李其武自2017年回村任职后,始终秉持“脱下军装仍是兵”的信念,带领村民增收致富。他聚焦村民实际需求,成立大市留村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展 “党建统领、四社共建”土地托管行动,整合零散土地进行规模化经营。“目前,已有130户村民参与,托管土地236亩,村集体增收8万元。我们大力发展蒜黄特色种植,通过统一供种、技术指导和销售,保障了种植户的收益。”李其武介绍道。
安丘市干部教育中心主任娄国平表示:“乡村要振兴,组织必振兴。”安丘市将积极探索村村抱团发展模式,以党组织联合推动产业融合,推广“大田托管”“全产业链种植”等创新模式,不断提升村集体带动群众致富的能力,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政策扶持 为干事创业增添 “底气”
“支持‘返乡人才’优先使用‘安丘农耕’区域公用品牌,鼓励创立自有品牌”“为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创业群体提供最高30万元贴息贷款扶持”…… 今年2月,安丘市出台《关于支持大学毕业生到乡、农民工返乡、能人回乡争当乡村振兴 “新农人”的若干措施》等文件,鼓励“返乡人才”回到镇村投身农业生产,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引进懂技术、善经营的大学生等人才到农村,让他们反哺农业,是我们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的关键举措。”安丘市委组织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李伟说道。目前,安丘已涌现出雅茹农场王雅茹、驰瑞农服李清华等一批敢闯敢干、带动力强的新农民,他们活跃在乡村大地、田间地头,成为乡村振兴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围绕农村发展实际需求,安丘市通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职称申报评审等工作,激励“田秀才”“土专家”脱颖而出。去年以来,组织67人参加新农人电商等培训,推荐12人参加乡村振兴带头人培训,举办19期特色培训班,培训1660人次,新增高素质农民260人。定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100人次,为519名农村自主创业人员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1亿元。连续8年举办创业大赛,培育优质创业典型120余人,其中1人获评山东省“十大返乡创业之星”。
安丘市人社局局长张景宝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出台更多‘硬核’措施,提供更贴心的‘柔性’服务,全力推进创业担保贷款工作,切实发挥创业担保贷款助创业、促就业的带动作用,用实实在在地支持助力返乡人员安心创业、乐业发展。”
来源:齐鲁晚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