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铁乘风而来、呼啸而过,这些“坐高铁上班”的跨城上班族们,在北京、天津和武清之间实现 “双城生活”。
清晨6点,京津城际武清站早已热闹起来。乘客脚步匆匆,工作人员有序引导,广播声、交谈声交织。
高铁乘风而来、呼啸而过,这些“坐高铁上班”的跨城上班族们,在北京、天津和武清之间实现 “双城生活”。
“坐上城际22分钟到达北京南站,再转乘地铁,就到公司了。”王先生在北京的一家财务公司工作,今年是他在武清定居的第7个年头,去年他在武清置换了改善性住房,他说:“现在去北京上班很方便,京津城际车次很多,像坐地铁一样方便。”
作为京津城际铁路的重要站点,武清站经停列车单日经停峰值达68趟,高峰日旅客流量超过2万人次。
每天都有许多像王先生这样的“逐梦人”,搭乘着京津城际列车,来往于两地之间。便捷的“双城生活”,成为“轨道上的京津冀”最生动的注脚。
这座车站,正成长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引擎。
武清站对面,100米之隔就是人流如织的京津佛罗伦萨小镇。随着京津冀“一小时交通圈”加速形成,以高端时尚消费和车文化体验为主题的“新商圈”火了,“赛展演食住购乐训游”等全新消费场景多了,V1汽车世界、澳康达(天津)名车广场等商业载体人气旺了,周末到武清来一场“说走就走”的休闲消费之旅,是京津冀三地许多人的最新热门选择。
一趟又一趟列车穿城而过,带来的不仅是人流物流,更是市场机遇、消费需求、产业活力。
从空间到产业,从人流到信息流,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主力军”,武清努力发挥“站”的优势带动产业发展,构建“站产城”合作发展格局,加速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京津同城化发展。
走进武清京津产业新城,塔吊林立的建设工地、机器轰鸣的生产车间,处处涌动着发展的热潮。
位于京津产业新城武清开发区轨道交通产业聚集区的交控技术装备有限公司车间内,一块块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电路板从生产线上鱼贯而出。2020年,这家总部位于北京的企业落户武清,研发在北京、产业化在天津的发展蓝图成为现实,经营成本大幅下降。
近年来,随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等北京企业陆续在武清落户,带动数百家配套企业集聚,轨道交通、汽车零部件等产业集群实现了“从0到1”“从1到N”的飞跃。
伴随“京津研发、武清转化”的模式日渐成熟,这种“双城记”模式,吸引着越来越多创新主体入驻京津产业新城,更多立足京津、辐射全国的产业在这里加速聚集,不断催生着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坚持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京津产业新城建设全面起势,加速蝶变升级。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区共引进北京项目42个,投资额31.9亿元;河北项目19个,投资额2.1亿元。
以城聚人,关键在于增强“城”的承载功能。现在,武清站周边好吃、好看、好玩的越多,消费就越来越旺。全区范围内,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和繁华商圈带来安居保障,政策红利持续释放,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逐步优化。
从“站”出发,围绕“产”创新创业,享受“城”的便捷生活,梦想与烟火气交织处,正是人气、商气的汇聚处。
武清京津产业新城这片充满活力与机遇、兼具舒适和便利的热土,正以独特的气质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到这里扎根奋斗。
“站”的流量
“产”的质量
赋能城市发展增量
未来
武清将大力推动
高铁站、产业、新城
深度融合、相互支撑
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持续深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
以京津产业新城
“新产业之城”建设为引擎
努力在区域一体化、京津同城化中
不断展现新作为
来源:网信北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