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锦江酒店实现营收140.63亿元,同比下滑4%;净利润9.11亿元,同比下降9.06%。以此来看,虽然坐拥1.3万家门店,但锦江酒店的净利润还不到华住集团三分之一,也不及仅有1619家门店的亚朵。
文源 | 源Sight
作者 | 王言
作为全球酒店集团客房数量排名第二的锦江酒店,正面临的业绩和房价双降的困境。
2024年,锦江酒店实现营收140.63亿元,同比下滑4%;净利润9.11亿元,同比下降9.06%。以此来看,虽然坐拥1.3万家门店,但锦江酒店的净利润还不到华住集团三分之一,也不及仅有1619家门店的亚朵。
细分来看,在锦江酒店体系内,包括七天酒店在内的经济型酒店,以及麗枫、维也纳等中端酒店去年的平均房价(ADR)、平均出租率、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RevPAR)等核心指标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而上述情况,在进入2025年之后仍未好转,甚至有变得更坏的趋势。财报显示,2025年一季度,锦江酒店实现营收29.42亿元,同比下跌8.25%;净利润3601万元,同比下跌81.03%。
业绩压力下,锦江酒店还在不断跑马圈地。其表示,为了稳住并提升市场占有率,不落后于竞争对手,锦江酒店2025年计划新增开业酒店1300家,新增签约酒店2000家。
只是,在多项核心数据持续下滑的情况下,持续追求门店规模的增长,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似乎并不算是最佳的解题思路。
01
房价全面下跌
眼下,锦江酒店仍处于门店规模的扩展期。
2024年,锦江酒店净新开酒店968家;2025年一季度,其扩张速度有所放缓,净新开酒店97家至13513家。
来源:企业财报
分业务类型看,加盟酒店业务仍是锦江酒店的主力。2024年,锦江酒店加盟酒店门店数达到12646家,占比为94.26%。
在中国大陆境内有限服务型连锁酒店业务的合并营业收入中,锦江酒店的前期加盟服务收入5.33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9.05%;持续加盟及劳务派遣服务收入 41.1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17%。
来源:企业财报
在整个酒店行业,平均可出租客房(RevPAR)收入由入住率乘以日均房价得出,以显示酒店整体及单个房间的收入潜力。2024年,如果以RevPAR等指标作为考量标准,锦江酒店的表现并算乐观。
2024年全年,锦江酒店境内中端酒店的平均房价(ADR)为256.76元,同比减少7.11%;RevPAR为175.47元,同比减少8.9%;平均出租率为68.34%,同比下降1.35%。
门店规模占比最大的经济型酒店也是如此。2024年,中国境内,锦江酒店经济型酒店的ADR为177.12元,同比减少3.67%;RevPAR为105.26元,同比减少5.23%;平均出租率为59.43 %,同比下降0.98%。
来源:企业财报
事实上,在整个2024年,房价下滑成为酒店业的常态。根据“酒店之家”的数据,2024年国内酒店整体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RevPAR)同比下降9.7%;入住率(OCC)同比下降2.5个百分点;ADR同比下降5.8%。
供需关系依旧失衡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酒店市场供应量偏高,而随着“报复性消费”红利的褪去,酒店业依然面临挑战。
而从成本费用端构成来看,锦江酒店的营业成本、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等占据着主要地位。
来源:企业财报
2024年,锦江酒店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同比下滑,但金额更高的营业成本却同比增长0.07%,在营收当中的占比也从58.01%提高至60.48%。
房价持续下滑,成本费用高企,直接造成锦江酒店整体毛利率不断走低。2024年,锦江酒店的毛利率为39.52%,同比下降4%。
02
七天的经济型酒店困局
从2019年半年报开始,锦江酒店已经不再公布具体细分品牌的平均房价,而是以中端、经济型酒店分类,进行披露。
分类看,锦江酒店的经济型酒店不仅出现ADR下滑的情况,门店数量也开始减少。
来源:企业财报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锦江酒店共有经济型酒店5212家,期内,该类型酒店净减少53家。相比之下,一季度,锦江酒店的中端酒店净开业149家。
来源:企业财报
可以很明显看出,在门店总数不断增加,特别是中端酒店持续扩张的情况下,锦江酒店的经济型酒店规模却开始回落。
而仔细翻阅财报可以发现,不论是2024年全年,还是2025年一季度,在锦江酒店经济型酒店当中,七天系列的数量一直在减少。这期间,七天系列酒店数量下滑最多,分别为净减少22家和净减少38家。
自2005年在广州北京路开出第一家门店以来,七天系列酒店在国内经济型酒店市场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015年9月,铂涛集团接受锦江国际旗下上市公司锦江股份的战略投资,至此七天系列酒店正式成为锦江酒店旗下品牌。
但在20年后的经济型酒店市场中,七天系列酒店却面临着竞争力相对乏力、品牌定位模糊、辨识度降低,无法精准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的困境,品牌在市场中的影响力逐渐减弱。
同期,市场中的新品牌不断涌现,同时,像汉庭、如家等七天酒店同时代的竞争者,也在尝试进行品牌焕新,市场竞争加剧。
事实上,锦江酒店旗下的其他品牌也出现了同质化的情况。其旗下虽拥有数十个品牌,覆盖全价格带,但真正具备市场辨识度的却比较有限。比如中端市场的维也纳、麗枫、喆啡等品牌,其定位和定价略微接近,存在一定的重叠。
在定价接近的情况下,在OTA平台,面对相似的房型和价格,消费者会感到不知所措,以至于出现不同的品牌相互“打架“的情况。
03
改变策略
过去两年来,虽然商旅、旅行市场正在逐步复苏,但在企业追求降本增效,员工差旅报销下调的情况下,市场上关于“酒店涨价”“住不起酒店的”声音不绝于耳。
但实际上,从行业和企业的数据看,酒店的整体房价的确有所回落。
锦江酒店之外,以时下最火的酒店品牌亚朵为例。2024年全年,亚朵的ADR为437元,同比减少5.78%;RevPAR为351元,同比减少6.77%;入住率(OCC)为77.4%,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
可以看出,即便爆火如亚朵,也躲不开大环境带来的影响。
当然,数据和消费者的观感,的确存在着矛盾的一面。一方面,酒店财报统计的是众多酒店的平均房价,涵盖了不同档次、不同地区的酒店。比如,锦江酒店可能因为经济型酒店数量增多拉低了整体平均房价,但在行业看,一些中高端酒店价格上涨,经常入住高端酒店的消费者就感受不到平均房价的降低。
此外,消费者往往只会关注自己实际入住或计划入住的特定区域、特定类型酒店,因此实际数据会与自身观感产生较大反差。
另一方面,当前,热门旅游、差旅城市、地段的酒店,旺季时的需求远超供给,价格自然会大幅上涨。而财报统计的是一个更广泛的市场范围,平均房价可能被其他非热门地区酒店价格平衡。
另外,也有观点称,酒店越来越贵的另一大因素在于,在酒店品牌持续扩张,布局中高端的同时,也不断减少经济型酒店的数量,造成了市场上供给不足的情况。
比如中国饭店协会发布的《中国酒店业发展报告》就显示,从整个市场来看,2020-2022年客房数量缩减最多的是经济型酒店,一共减少了355.9万间。
不过,在当前,在消费者商旅和旅行预算更加有限的情况下,经济型酒店的价值可能需要被重估。
比如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持续增加的旅游需求,让部分热门城市的经济型酒店价格翻五倍、十倍式增长,价格比肩五星级酒店。
在此情况下,锦江酒店似乎也在调整经济型酒店的打法。
有媒体曾援引锦江酒店内部人士说法称,未来公司会重新打响锦江之星这个品牌。
而从最新的门店数据看,锦江酒店在经济型酒店的侧重点可能已经不在七天、派系列上,而是转向锦江之星、白玉兰等品牌。
不过,近几年,全国酒店行业的供需关系依然紧张,其中经济型酒店甚至出现供给略大于需求的状态。可以预见,未来酒店行业的竞争依旧会十分激烈,锦江酒店想要突出重围,必然要寻找差异化的打法。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来源:源S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