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认为国内已灭绝!144年后一只瘸腿一只被困,再现厦门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4 19:26 1

摘要:一个物种消失50年基本就可以认定它已经灭绝了,然而这种鸟类却在中国境内整整消失了140多年,它们的再次出现简直令人感到不可思议。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2022年9月10日,团结网报道,曾经消失了144年之久的一种紫色的鸟类再次出现在了福建厦门。

一个物种消失50年基本就可以认定它已经灭绝了,然而这种鸟类却在中国境内整整消失了140多年,它们的再次出现简直令人感到不可思议。

而它们曾经甚至因为消失得太久,在国家准备整理归纳保护动物的时候,没有被纳入保护类。

这究竟是一种什么鸟类呢?为什么会“消失”这么久呢?人们又要如何保护再次奇迹般出现的它们?

«—【·144年后再现·】—»

这种紫色的鸟类名字叫紫水鸡,它们还被称为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水鸟”,在世界范围内有比较广泛的分布,但是比较罕见的,在我国前期记载的数量也很有限,一般只在西南地区有出现。

在19世纪60年代,中国首次发现了在中国的东南沿海有紫水鸡的分布。

当时是一位英国人,分别在1866年和1868年,一共采集到了两份紫水鸡的标本,确认了它在我国东南的记录。

这两份标本都是在厦门发现的,于是厦门也被定为是紫水鸡华南亚种的模式产地,但是自此之后,厦门就再也没有过有关紫水鸡的记录,人们甚至怀疑它没有出现过。

1955年,中国的一位鸟类学家在编写有关中国鸟类的目录的时候,甚至怀疑那位英国人采集到的紫水鸡标本不是野生的,而是别人从外地带来圈养的鸟。

此后也有不少专业或者非专业的观鸟者曾经在厦门寻找过紫水鸡的踪迹,但是都无一有发现。

不过人们倒是在福建厦门附近的其他地方发现过紫水鸡的踪迹,那么就证明紫水鸡华南亚种在这片地区是存在的。

144年后的一天,也就是在2012年的3月份,厦门的一位观鸟爱好者无意间在杏林湾的一处待建工地上发现了紫色的鸟。

经过确认之后,人们发现这就是在厦门曾经出现过的紫水鸡,这引起了整个鸟类研究界的关注,纷纷前去观测这一难得一见的珍贵鸟类。

粗略的估计,在杏林湾湿地至少有十几只紫水鸡存在,这一消息令人们感到无比欣喜,但是它们的生存环境也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关注。

它们出现的这片地方是城市的一处正在建设的工地,附近还有挖沙的,这片湿地也正在吹填,周围还有很多高楼。

这样的环境对于紫水鸡的生存是十分不利的,人们也希望能够给这些鸟类提供一寸生存之地,而且在这里,还有起亚黑鸢、红隼等其他保护鸟类。

不光如此,这里还有人在张网捕鸟,2012年3月26日,央视网报道,分布在杏林湾的紫水鸡,已经有个别的野生个体受到了伤害。

有观鸟者在这里发现,其中有一只紫水鸡已经被困在了沼泽网上,难以挣脱,还有一只不知道什么原因已经瘸了腿。

当地相关部门对于重新出现的紫水鸡也十分关注,对此前往实地考察,并且为保护它们的栖息地和进行迁移保护提出了很多的方案。

之后更是在杏林湾打造出了一个特别的生态小岛,上面种植着很多符合紫水鸡栖息环境的水生植物,为它提供一个相对安稳的栖息地。

人们也一直在关注着紫水鸡的生存现状,在人们的保护之下,它们的种群也在不断添新的成员,种群正在不断壮大。

«——【·紫水鸡·】——»

紫水鸡是一种色彩绚丽却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湿地鸟类,它那一身紫蓝色光泽的羽毛、鲜红的额甲和喙,以及灵巧的攀爬本领,使其在众多水鸟中显得尤为独特。

紫水鸡体长约38至50厘米,体重通常在500至900克之间,它的体态中等偏小,但整体显得紧凑有力。

它最大特征之一就是那一身紫蓝色带有金属光泽的羽毛,阳光下尤为醒目,喉部和脸颊常为淡灰蓝色,而颈部和身体多数呈现紫蓝或深蓝色,随着角度不同可显现紫铜色或翠绿光泽,极具观赏价值。

云南作为我国湿地鸟类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是紫水鸡的重要分布地,特别是剑川县剑湖国家湿地公园,其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紫水鸡提供了理想的栖息繁殖场所。

2021年2月17日,人民资讯报道,在剑湖保护区中,这里生活着1678只紫水鸡,同时也是全国最大的紫水鸡种群。

紫水鸡是典型的湿地居民,常见于湖泊、沼泽、水田、池塘等水域边缘地带,尤其喜好水生植物繁茂、遮蔽性良好的环境,如芦苇荡、菖蒲丛等。

它们活动较为隐蔽,善于利用植被隐藏自己,稍有动静即快速钻入草丛中,因而早年在野外较难被人观察。

紫水鸡为杂食性鸟类,食物包括水生植物嫩芽、种子、茎叶,也会捕食小型无脊椎动物如昆虫、蜗牛、水生甲壳类,有时也会食用小鱼或蛙卵。

它们尖锐的喙和强壮的脚趾使其能在水草丛中灵活取食,并且还具有极强的攻击力。

与大多数涉禽不同,紫水鸡脚趾特别修长,能很好地分担体重,在漂浮植物上行走时不易下陷,同时具备一定的攀爬能力。

它们常被观察到在芦苇杆或菖蒲叶上来回行走,甚至攀上较高的茎秆筑巢,还在觅食和躲避天敌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紫水鸡作为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员,其存在状态是衡量湿地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标,保护紫水鸡,也就等于在保护一整套完整的湿地生物链。

参考:

团结网《100多年后,厦门紫水鸡已不再是传说》,2022-9-10

央视网《消失144年紫水鸡再现厦续:一只瘸腿一只被困》,2012-3-26

台海网《厦门时隔144年再现紫水鸡 杏林湾湿地应有十几只》,2012-3-14

人民资讯《1678只!全国最大种群“最美水鸟”生活在大理》,2021-2-17

云南广播电视台《“紫霞仙子”的一双大脚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2023-6-20

来源:万象硬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