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箫:以青春之笔,绘教育华章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4 21:37 3

摘要:时代造就青年,青年不负时代。新时代新征程,广大武汉青年听从党和人民的召唤,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服务等各领域各方面勇当排头兵和生力军,展现出自信自强、刚健有为的精神风貌。

【导语】

时代造就青年,青年不负时代。新时代新征程,广大武汉青年听从党和人民的召唤,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服务等各领域各方面勇当排头兵和生力军,展现出自信自强、刚健有为的精神风貌。

五四前夕,“湖北青年五四奖章”名单公布,为讲述好、传播好青年典型青春建功、攻坚克难的奋斗故事,青春武汉将推出系列青年典型团队和个人事迹,激励广大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为支点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以青春之笔,绘教育华章

刘箫的育人之路

在教育的广袤天地中,总有一些人以非凡的热情与创新精神,为学生们点亮前行的灯塔。武汉市张家湾中学教师刘箫,便是这样一位在教育征程上熠熠生辉的引路人。从初入校园时对教育使命的深刻感悟,到在工作中不断创新育人模式,深耕专业领域,再到将经验成果辐射四方,她用自己的青春,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教育赞歌。

播撒红色基因,青春为成长领航

2019 年,华中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刘箫满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热忱,踏入了张家湾中学的校园。第一次走进张家湾中学校园,教学楼外墙“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标语让她驻足良久。彼时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看着操场上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听着教室里传来的琅琅书声,她深切感受到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担当。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起,她就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作为毕生课题。

带着这样的思考,她担任学校团委书记兼大队辅导员后,为突破初中少先队工作的“断层困境”,她根据初中少先队员的身心特点,在工作中聚焦少先队的主责主业,以少年儿童喜欢的形式讲好儿童化的政治,联动社区开展“传承红色基因”项目,携手高校志愿者点亮“科学课堂”的火种,打造“用电波传递温暖,用声音传播正能量”的红领巾广播站,切实增强少先队员的光荣感。

她联合检察院设计《红领巾走进检察“蓝”》沉浸式体验活动课,活动课中“检察开放日+模拟法庭+法治零距离”育人模式,使队员们能零距离接触司法实践。当少先队员们穿上法袍、敲响法槌,在模拟法庭上进行模拟审判时,法治信仰的种子已悄然生根,该活动课荣获武汉市一等奖。

创新育人模式,青春为改革破题

在刘箫的工作手册上,记录着一句话:“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这句话,成为了她在教育工作中不断创新探索的指引。

针对初中团队衔接的痛点,刘箫提炼出了 “3 + X + Y” 红领巾奖章贯通推优入团机制 ,以“思政课考评优良”“年度志愿服务时长不低于20小时”“8课时团课学习合格”三项基础指标的“3”筑牢成长底色,以“红领巾奖章”基础章争章活动的“X”发挥活动育人实效,以“少先队岗位锻炼”“社团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育个性特长。该体系贯通推优入团全流程,定好推优入团“一把尺”,使少先队员成长可视化、可量化,切实推荐最优秀的少先队员成为团的发展对象,选好推优入团“好苗子”。

作为学校团委书记,她以“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为行动纲领。开展“我的青春正当红”“青春心向党”主题团日,组织团员寻访红色地标,打造“青年大学习”百分百覆盖的“学习型团支部”;严格推行“三会两制一课”,创新团员“成长档案”。她以生物实验为抓手,开发“校园植物鉴赏”“我身边的生物”等特色课程,带领队员用显微镜观察叶片脉络,用标本夹留存季节印记。当孩子们在“空中农场”亲手播下种子,通过纸和画笔记录植物生长全过程时,生命的奥秘化作可视化的成长轨迹。这种“探究式学习”模式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变成生动的实践体验。

深耕专业沃土,青春为梦想赋能

在同事们眼中,刘箫是一位永不停歇的 “探索者”。在她的课堂上,始终遵循 “一课一活动,两课一实验” 的原则。通过 “面包霉变观察”等趣味实验,成功点燃了学生们的求知热情,让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为了给学生们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刘箫创建了 “萌芽生物社”。在这里,学生们化身“植物侦探”,用画笔校园植被制作“身份证”;担任“植物画家”,用一片片落叶“绘就”精彩画作;变身“空中农夫”,在屋顶农场记录作物生长数据。

作为大队辅导员,刘箫积极参与各级少先队辅导员职业素养展示活动,曾获全国少先队辅导员专业技能大赛(中学组)一等奖,“湖北工匠杯”技能大赛——湖北省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少先队辅导员赛项(职工组)一等奖,湖北省少先队辅导员职业素养展示活动第一名,并荣获“湖北省技术能手”“湖北省向上向善好青年”“武汉市技术能手”“武汉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等荣誉称号。

辐射经验成果,青春为未来奠基

刘箫深知,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团队的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更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她参与全国少先队课题《“双减”背景下校外少先队组织联建共育机制的实践研究——以武汉市为例》率先破题,为新时代校外少先队实践提供可复制的“武汉样本”;参与湖北省共青团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新时代背景下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履职能力提升路径研究——以武汉市洪山区为例》形成可复制经验。

她多次在省市级工作交流会上分享经验,为2024年全省中学少先队辅导员暨少先队校外辅导员培训班、武汉市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班授课,被推荐参加2024年度全国少先队辅导员专题培训班,将“武汉经验”带上更大舞台。事迹被“中国辅导员”“湖北少先队”等多家媒体报道。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是她不变的信仰,她用“热爱+专业”的双引擎,在教书育人的三尺讲台镌刻初心,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青春篇章。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