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缅甸战役读书笔记之:孙立人将军的不列颠勋章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4 21:45 1

摘要:赵柯军博士对二战战史颇有研究,看遍了主要的二战战史书籍。曾经帮助我校译《与史迪威一起撤退》一书。月前,某读者问我勋章一事。我不敢造次,于是转请赵柯军博士解释。赵博士专程前往英国国家档案馆,找到了蒙巴顿将军签署的授予孙立人将军与廖耀湘将军的授勋令等关键证据,结合

编者按:赵柯军博士对二战战史颇有研究,看遍了主要的二战战史书籍。曾经帮助我校译《与史迪威一起撤退》一书。月前,某读者问我勋章一事。我不敢造次,于是转请赵柯军博士解释。赵博士专程前往英国国家档案馆,找到了蒙巴顿将军签署的授予孙立人将军与廖耀湘将军的授勋令等关键证据,结合此前他对勋章的研究积累,写成此文。今天,我在广州市档案馆忙了一整天,到家后来不及休息,立即拜读此文并推荐给大家。配图是我在网络上搜集的,不一定对的上号,仅供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

早几年在和国内年轻网友们谈论到东南亚二战史中,国军嘴炮吹出来的各种“大捷”时,得到的几乎都是非常情绪化的回复。比方说:“如果孙立人没有打出仁安羌大捷,那英国佬为啥授予他帝国司令勋章,都比肩大英帝国的司令了。”等等。

我认为要搞清一个历史问题,先得“去情绪化”,站在一个冷血的立场上分析原始资料。换句话说要用认知带动思绪,而不是以情结感化大脑。仅以孙将军获得过哪些英国颁发的勋章为例,我看到的就有“爵级帝国勋章”和“司令帝国勋章”两说。此外,还有说孙得过两次帝国勋章,一次爵级一次司令级,或是两次司令级,等等,这么简单的问题尚且迷糊,遑论勋章代表的功劳有多大了。

事实比较清楚的一点是,在1942年的第一次缅甸战役中,孙立人将军因仁安羌一战获得了一枚CBE, 即一般被称为“大英帝国司令勋章”的军功章。从现存孙将军佩戴勋章的照片上看,肯定不是爵级。

所谓大英帝国司令勋章,英文是 “Commander of the Most Excellent 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 (缩写CBE)”,字面直译是“指挥官级不列颠帝国最优勋章”。顺便指出一点,英文中的大英或大不列颠是地理意义,是在英格兰和苏格兰联合后,相对于隔着海峡的小不列颠地区(Brittany)形成的说法,像勋章名称这样正式称呼中,基本不会把这个“大”用于包含自治领和殖民地的不列颠帝国上。一些英黑们嘴里贬损现代英国的 “小英,小不列颠”。抱歉,多学点地理可以少丢点面子,也可以避免在敦刻尔克被搬到缅甸后,马克龙还得割一块领土给不列颠大头领撕踏馍(斯塔莫),那也不用叫大英了,改叫超英。

这里我们简称这类勋章为“不列颠帝国勋章”或“帝国勋章”。它分为勋(GBE),爵(KBE/DBE),司 (CBE),官 (OBE), 员(MBE)五个分属等级,于一战时期由乔治五世为弥补英国功勋奖励体系覆盖范围不足而设立。获得前两级勋章的英籍人员同授爵位。CBE 属于不列颠帝国勋章里的第三级,在军事上,多授予在非直接面敌作战中有局部突出贡献的相应级别指挥官。

虽然名字里有“最优”字样,但帝国勋章的级别并非最高。其上还有“最尊贵的”嘉德勋章,“最古老和最尊贵的”蓟花勋章,“最卓越的”圣米歇尔和圣乔治勋章,没有啥“最”的皇家维多利亚勋章,“最光荣的”巴斯勋章等等。由于各类勋章的适用范围有所不同,级别划分并不严格,帝国勋章大略上可以被划在第五到七阶,在巴斯勋章之下。但勋,爵上两个分级帝国勋章,比上一级的巴斯勋章之第三分级反而更高。严重怀疑发明这套体系的人也学过原子的电子轨道分布。

下面,我们就用颁发范围最广的帝国勋章加上整体比之更高一阶的巴斯勋章来探讨一下CBE的成色。 帝国勋章里抛开OBE和MBE,只取包含CBE的上三级,由于二者皆为军民两用,还得将只用于嘉奖军人的那一部分挑出来,好在这个在《伦敦公报》上面已经分列了。

图片来自网络

英国二战时的勋章名单每年发表两次,一次是新年,一次是乔治六世生日(6月2日), 全部登载于《伦敦公报》上。由于1942年的荣誉嘉奖经常于1943年授予,所以我们下面以1943年的两个名单为例进行总结。名单里以帝国司令勋章CBE和三等巴斯勋章CB为主,占85%以上。CBE颁发主体对象是上校和准将这一级别的军官,也就是营以上,师以下的指挥官,即使个别的颁给了中校军官,其职务军衔也是上校或准将。而CB作为更高一级勋章基本上都发给了少将这一师级军官们。

这一年的上三级帝国勋章和一至三等巴斯勋章加起来一共颁发了237枚,其中最低一级的CBE共98枚。这还只是英国本土和新、澳、加等几个自治领的数量。一些殖民地使用不同的授勋体系,而在本土外发给英联邦其他国家和友军的,包括孙立人的这一枚,都不在这个统计范围内。我还特意查了前后各一年的名单,还是没有孙将军。就CBE(军事目的)来看,符合每年百枚左右的平均数,而爵级的KBE则少了一个数量级,其实它比三等巴斯勋章CB还要难得许多。

就以这个名单上的数字看,这是什么概念?如果上述每一枚CBE外加更高级别的勋章背后都有一场“大捷”, 那么根本不用等到1942年,小胡子早让老丘给塞地沟里去咧。国军也不用远征了。因此,一枚CBE根本说明不了仁安羌战斗是什么“大捷”,不能用来支撑被吹得没边的军功。

这里我们区分一下战功和其他军功,授予高级军官的巴斯勋章和司令勋章等都不是战功章。战功章必须是在“直接面敌作战”的战场条件下取得,已不太适合中校营长之上,基本脱离最前线战场的军官们。高级别战功很难得,比方说最高级的维多利亚十字勋章(VC)整个二战才发了182枚。而凡是从前线提拔起来的军官,往往更加看重代表战功的杰出服务勋章(DSO)等等。美军也类似,像孙立人也得过的美国丰功勋章(LOM)就不如战功章更吸引他们。关于一次缅战中的战功章,资料比帝国勋章多很多而且嘉奖令上涉及不少以前未公开的做战细节,这个得单独开篇总结。

如前文所述,帝国勋章是发给非直接对敌的军功获得者的,不光是前线上不在直接参与战斗的营以上指挥官,包括后勤,训练,情报各部门相应军官皆有获得者。而且和巴斯勋章比,授予指挥做战的军官的更少。我们先举个爵级KBE的例子——在1943年生日名单里,有一位和缅甸战场略有关系的著名装甲兵少将-霍巴特将军。霍巴特由于各种奇葩原因自开战以来不仅没上过前线,还被迫退休去看仓库,直到被老丘再次请出山。我一直没查到他获得KBE的缘由,不过这不难判断,当时他主导训练的第十一装甲师尚未在D-day发威,以其霍巴特滑稽坦克著称的第79装甲工程兵师亦未成型,这枚KBE,多半是对霍巴特训练出沙漠之鼠的认可。

1943年生日CBE名单里也没找到指挥过“大捷”甚至明确打过胜仗的将官。名单是以姓氏排列,例如排在第一位的阿尔班是一战老兵,他成名的DSO是在一战中以上尉衔在前线组织挖战壕挖得及时,和敌后冒险窃听德军电话获得了重要情报。而1943年的CBE是怎么得到的?实在查不出来,此时阿尔班已经不再领兵,是王属利物浦团的名誉上校和国王侍从官。翻遍其曾经所在的王属利物浦团几个营的作战经历也没有任何记载。

名单里还有相当多的都出自本土卫队(Home guard) 就更没上过前线了。比方说50年代出任过驻港英军司令的斯塔顿,是在本土卫队的职务准将参谋这一位置上获得CBE的,也没上过前线,除非让戈林穿越一回,重打不列颠空战,打胜了让古德里安先登陆再说。和一般先在较低职位上战场立功得DSO 然后在更高职位上脱离前线获得巴斯和帝国勋章的英国军官不同,斯塔顿1944年终于上了意大利前线,为英军第56师第169步兵旅准将旅长,在二战将要结束前的葡萄弹行动中,用两栖登录方式成功穿插包围俘虏了一部德军,由此获得了一枚DSO。

这么看,在中校营长以上的位置,也就是含上校一级更高军衔上获得杰出服务勋章DSO,而不是 CBE 等帝国勋章,倒是可能代表着这是一场指挥官都在最前线的,较大的硬仗或胜仗,和“大捷”贴点边。这里我们再看一个更详细些的缅甸战场上的典型例子:杨将军的战功。

前面提到的坦克战先驱,古德里安的“老师”霍巴特,他训练起来的沙漠之鼠第七装甲师所属的第七装甲旅从北非增援过来,全程参与了一次缅战,是英缅军能全身而退的主要功臣。就拿仁安羌来说,没有其皇家第二坦克团(2RTR)的火力支援,孙立人将军能不能拿到CBE还得两说。第七装甲旅没有参与缅甸反攻作战,后来被调往意大利前线,参加过卡西诺山战斗,攻打歌德防线等,最后一战也是葡萄弹行动。但在其序列中,有一人例外,就是女王第七轻骑兵团的副团长拉夫·杨格尔,此处简称杨将军。杨留在印度,成为第254装甲旅中装备M3 Lee 战车的第三步骑枪团团长,后官至第255装甲旅旅长到二战结束。

杨将军和孙将军得过的荣誉类似,我们用英军军官在正式介绍时会把各种荣誉做成后缀的方式列出: Major-General Ralph Younger CB, CBE, DSO, MC, DL。 翻译过来就是:陆军少将拉夫·杨格尔,三等巴斯勋章,指挥官级帝国勋章,杰出服务勋章,军功十字,副郡尉。

还是英文缩写简洁,虽然经常把史学挖掘者缩得云里雾里的,我至今还没明白副郡尉到底是干啥的。杨的军功十字MC是1941年在北非战斗中开着坦克冲锋中取得的,杰出服务勋章DSO获于1944年英帕尔战役,而指挥官级帝国勋章CBE获得时已经是二战结束,杨重回新组建的第七装甲旅作为旅长驻扎在前西德,此时莫说“大捷”,仗都没得打了。

杨将军的DSO却是英帕尔战役中的在前线指挥一场著名的恶仗中取得的,这就是1944年4月13日的南希关之战 (Battle of Nunshigum)。鬼子内山中将的第15师团51联队森川大队和炮兵一部趁英军分散布防兵力薄弱之际夺取了海拔一千多米,可俯视英帕尔平原的战略要地南希关,英印军即时反攻未果,于是13日组织了一场步坦协同的攻坚战。皇家空军的三个轰炸机中队先是把南希关给犁了一遍,但躲在地下堡垒中的鬼子损失不大,他们利用丛林和地形的掩护伏击了第三步骑枪团B中队的坦克和印军多格拉团第一营的步兵,激战中印军中的英国军官和需要从炮塔中探头出来观察,指挥的战车长和副车长悉数阵亡。军士长克拉多克临场接替指挥B中队的M3 Lee,以从未试过的仰角冲上南希关与地堡里的鬼子对轰,日军溃败,森川大队长以下大部阵亡。克拉多克因为不是少尉以上的军官,获得了颁与士兵的,与DSO同级的杰出行动奖章 (DCM)。南希关是日军最接近英帕尔平原的一次行动,此后内山已无力反攻,他的憨货上司牟田口廉也把他的预备队都调去打温盖特的钦地旅了。此后便是英印军连续反击,一鼓作气地成就了日本陆军史上的第一惨败,什么内山外山,田口咸口,谁来也不好使了。

可见,非战功的CBE作为军功勋章,往往还不如DSO这样的战功勋章能反应出一场胜利。

我们再从另一个角度,二战中还有哪些国军军官获得过帝国勋章来探讨一下。共有三名中国军人获得过CBE或更高级别的不列颠帝国勋章,按先后孙立人排第二。第一位是在香港保卫战中,国府驻港代表,海军上将,原虎门要塞司令陈策因倾力协助英军对日作战,和在最后帮助六十余名英军官兵脱险的英勇表现,获得了爵级的KBE。第三位张发奎,因为张司令为第四战区内从事敌后营救和情报工作的英军服务团提供了充分的帮助和支持获得了 CBE。这些也和“大捷”没有关系,香港保卫战还是个败仗。

最后,我们该如何看待孙立人将军获得的CBE?我的看法很简单,孙部作为原来不受英军管辖的友军,能够前来仁安羌支援,并在成功配合英军突围的过程中表现英勇并能完成一部分任务,就足够了。虽然英军主要是自己突围的,但孙部两个团参与了对日军主截击阵地的攻击至少牵制了鬼子的部队。更重要的是英军北爱尔兰营80余名战俘的获救,仅凭这一点给指挥官一枚CBE就值得。

由于中文抗战史叙事中长期的自我吹嘘和贬低盟友的风气,造成了我们对国军战史的认知混乱和对英军战史的知之甚少。比方说上述中文资料里根本找不到的南希关战斗如果换成国军来打,铁定会被吹成比仁安羌“大捷”还要“大捷”的“大捷”。为了挖掘真相,我不得不尴尬地选择以查阅英,日资料为主,中文资料能不看就不看的方式。比方在对孙将军第二枚被英方授予的勋章上,中文资料就很少提及而且说法不一。因为在中文资料中有看到过有廖耀湘获得过巴斯勋章的说法,按道理讲孙也应该差不多。于是就直接用孙,廖姓名的韦氏拼音搜索英国国家档案馆的目录。

幸甚!要知道勋章嘉奖令,英国本国军人的都未能全部收入档案馆,比方说上述杨将军的MC, DSO 和CBE 都搜得到,唯有三等巴斯勋章(CB)缺席。而孙廖两位外国人,由盟军东南亚战区司令蒙巴顿签发的三等巴斯勋章嘉奖令居然全被搜出来了。

孙将军的主要功劳都集中在驻印军反攻战中,仁安羌一战打的其实并不太理想,连孙本人后来也不怎么提及。然而后来数十年对“仁安羌大捷”无底线的吹嘘,造成了这多少有些滑稽的局面:孙立人获得的比CBE更高一级的CB, 竟然就此被埋没在了海量的嘴炮之下。

我唯一看到提及孙将军巴斯勋章的地方,是“抗日战争纪念网”上褒廖抑孙的一篇超短文里面,说孙的CB是1947年后才发的,所以比廖在战时就发下来的CB功劳更低。这一点错的离谱。

且不论从来就没有按CB颁发时间定功劳大小的说法,时间上也不对。廖的嘉奖令似乎是用孙的打印模板,被蒙巴顿一笔烂书法在上面一顿修改而成的。二人的军功描写相同, 都是各指挥驻印军一部夺取孟关,密支那,八莫这些已为我们熟知的战斗。其中对孙的描述采用了过去进行时,并提到嘉奖时孙的直接上司还是美国陆军中将索尔坦(D I Sultan),那么授勋时间一定是在1944年10月和1945年6月之间,战争尚未结束之时。廖的嘉奖令中,过去进行时被改成了过去时,因为此时廖耀湘的新六军已经脱离了驻印军编制,由缅北战场回防贵阳了。所以二人的三等巴斯勋章应该是同时期发放的,廖的那一枚可能还要微微晚一点。

孙的嘉奖令上提到了1942年获得的CBE,没有再提到其他的荣誉,可作为孙将军只获得过一次帝国勋章的佐证。

我有点不明白为什么抗战史爱好者们非得在孙,廖之间还要一教高下。二人作战任务不同,风格不同,战果自然有所不同。嗯,至少勋章差不多。而且如果没有全副的美械,和美,英的空中和后勤支援,再好的战术也发挥不了,何谈战功之高低。试想五个师的驻印军如果装备还不如赫兹堡飞地上的克钦游击队(后者全部补给靠RAF空运,在缅北反攻时夺回了葡萄和密支那中间被鬼子占领的孙不拉蚌),那仗还咋打。把孙廖二人放在一众在缅甸反攻作战中攻城拔寨的英军将领中,绝对可以进第一梯队,但也不会鹤立鸡群,争造“军神”之风可休矣。

最后,谈一下我对美国人发给国军将领的勋章,主要是丰功勋章和自由勋章的一点印象。英军是反攻缅甸的绝对主力,其次是驻印军,美军只有一个团的兵力,缅甸战场上自然是不列颠的勋章更有说服力。因为参与度小,美国人编写的中缅印战史更是将国军的嘴炮战史给收进去一部分,非常不严谨,不能指望他们发勋章也发得准。丰功勋章和自由勋章发给美国军人时不分级,而发给国军将领时有级别,比方说廖耀湘得到金叶自由勋章,孙立人是银叶,但这根本说明不了廖胜于孙。在自由勋章数十名获得者中, 你会惊讶地发现长腿将军刘峙竟然和孙连仲获得了一样的金叶,而关麟征却只有银叶自由勋章,哪说理去!

总结:本文澄清了孙立人将军获得过的英军颁发勋章之种类,数量和成色。我认为挖掘事实,而不是盲目吹捧,这才是对抗战前辈们的尊重。在此以英军正式文本中惯用的方式写下孙将军的称呼,在二战胜利80周年之际向将军致敬:

陆军中将孙立人,三等巴斯勋章,指挥官级不列颠帝国勋章

Lieutenant General Sun Li-Jen, CB, CBE.

来源:滃江之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