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都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的确,这样的万丈光焰,使得李白飘逸不羁、才华横溢的形象深入人心。
都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的确,这样的万丈光焰,使得李白飘逸不羁、才华横溢的形象深入人心。
然而,在这光芒万丈的背后,却隐藏着一段段李白不为人知的故事,千百年来引发了人们一波又一波的热议。
在这些故事中,李白最不愿提及的便是他惨遭嫌弃的事,而此事却偏偏引发了人们深刻的思考与讨论。
且这个嫌弃他的人,还是他自己的妻子。那么,李白为什么又会被自己的妻子嫌弃呢?我们且来看看。
话说李白一生共娶了四任妻子,他的第一任妻子叫许氏,是前宰相许圉师的孙女,介绍人是名满天下的孟浩然。
许氏与李白生活了十年,并为李白生下了一儿一女,这一儿一女分别名叫伯禽和平阳。公元738年,与李白生活了十年的许氏便不幸离世。
之后,李白结识了他的第二任妻子刘氏,并开启了他的第二段婚姻。可惜,这刘氏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贤惠。
她与李白生活的时间长了以后,看到李白无官无势,便开始慢慢地不满了起来,甚至产生了嫌弃的心理。
公元742年,就在刘氏讥讽李白没有高官厚禄、并把他嫌弃到了极点的时候,李白突然接到了唐玄宗召他担任翰林待诏的喜讯。此时,他写下了人生中最为惬意的一首诗,其诗如下:
南陵别儿童入京
唐•李白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自幼便有大志,为此,他还向唐代杰出的道家与纵横家赵蕤学习纵横之术,并希望有朝一日后能够实现其一飞冲天的梦想,辅佐盛世明君。
为了这样的梦想,李白勤学不辍,日夜磨炼自己。学成之后,李白自比管乐,并渴望得到朝廷重用,以实现国家昌盛、社会繁荣的伟大梦想。
然而,一生鸿鹄之志的李白真的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他历尽波折,费尽心思,却始终无法踏入仕途。
因此,李白不得不游走四方,游说声名显赫的官宦名仕,为自己赚取做官的资本。他也因此而使自己声名远播,四海皆知。
终于,在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下,李白的才能得到了唐玄宗的赏识,并召其为翰林待诏。
此时的李白,已经四十二岁,岁月已经在他的脸上刻下了痕迹,但这并未曾磨灭他心中的那份如火一般的热情。
所以,在得知即将踏入京城的那一刻,李白的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喜悦与期待,仿佛连家中的尘埃都因这喜讯而翩翩起舞。
在开篇的“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两句中,李白精妙地勾勒出秋日获得喜讯后的一幅归家图。
此时,秋天正盛,五谷丰登,而那山间的小路上,却闪耀着获得喜讯的诗人正往家飞奔的身影。
奔回到家中,那新酿的白酒已散发出诱人的醇香,而秋天喂肥的金黄色的小鸡,正在田间欢快地啄食着成熟的黍穗。
这一幕幕生动的场景,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洋溢着生活的欢愉,恰似诗人内心世界无比喜悦的真实写照。
他满怀欣喜,步履轻快,沉浸在无法抑制的喜悦之中。而这份突如其来的荣耀,更是为这平凡的山居生活添上了几分非凡的色彩。
第三四句的“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表达了诗人一踏入家门,便呼儿女们杀鸡备酒,其喜悦之情,跃然脸上。
而这一份喜悦,除了诗人难以抑制外,就连懵懂的儿女们听了也激动得嬉笑打闹,拽起了诗人的衣襟。那场景,真的是温馨而生动。
五六两句的“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表达了李白酒入豪肠后,内心便激起了无尽的豪情,故而引吭高歌,翩然起舞,畅快之情油然而生。
到了忘情之处,他甚至拔剑起舞。剑光所到之处,剑影重重,剑光闪闪,直接能与那夕阳的斜照交相辉映。
这一番欢歌畅饮,儿女嬉笑,将诗人欲痴欲狂的喜悦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继而,他更深入挖掘内心世界,展现另一番情感波澜。
他说:“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意思即是,未能更早面圣、陈情于君前,施展自己的抱负,真的是一种遗憾。
这两句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曲折与丰富。其中的“苦不早”三个字,表示诗人恨机会来得太晚,反衬了诗人内心的欢愉。
也正是这份对未能及早施展抱负的惋惜,驱使诗人“策马疾驰”,渴望瞬间跨越千山万水,直达天子脚下。
这两句诗字里行间都洋溢着诗人对理想的热切追求,而当诗人感觉这种理想快要实现时又不可遏制的急切心情。
在第九句与第十句中,“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表达了这样的意思:那些世俗小人瞧不起我,如今我却准备西入长安,飞黄腾达了。
在这两句诗中,李白巧妙地借用了汉代名士朱买臣的典故,以古讽今,抒发了李白心中那种所难以抑制的狂欢与愉悦。
其中的“会稽愚妇”指的是《汉书》中朱买臣的妻子。朱买臣是一位出身于会稽的贫寒之士,他早年以打柴为生,却常担着柴还不忘诵读诗书。
这样勤奋学习的朱买臣,其妻却嫌弃他清贫无出路,便舍他而去。然而,朱买臣时来运转,终得汉武帝慧眼识珠,擢升为会稽太守,一时风光无限。
这“会稽愚妇”四字,便成了后世对短视的弃夫之妇的代称。李白在此也将世间那些浅薄无知、轻视英才的人比喻为“会稽愚妇”。
而把自己比作朱买臣的李白,此时就有西行长安、一飞冲天的万丈豪情。这样的描写,把李白的那份自信与得意,描摹得惟妙惟肖,仿佛他已预见青云直上的辉煌未来。
最后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不仅是李白对自我价值的肯定,更是他对世俗偏见的有力回击。
所以这两句,是李白用一种最自负的方式告诉世人:我李白自比管乐,岂是那些平庸之辈所能相提并论的?
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李白那超凡脱俗的傲骨与豪情,更是劝慰看那些在迷惘之中的世人千百年,照亮了他们前行的道路。
辛弃疾曾言:“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这恰恰是对李白豪情万丈、自信满满的最佳注解。
李白的豪情壮志如同滚滚江河般奔腾不息震撼着每一个读者的心灵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永不褪色的瑰宝。
*图片来源于网络,不妥之处请告知删除!
来源:玉露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