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3日,贵州花灯戏经典剧目《七妹与蛇郎》在北京国家大剧院隆重上演。作为“百戏中华——国家大剧院非遗戏曲剧种展演”重要剧目之一,该剧一经亮相便引发热烈反响,现场座无虚席,掌声经久不息。这部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浪漫主义代表作,以精湛的艺术表现和深厚的人文内
5月13日,贵州花灯戏经典剧目《七妹与蛇郎》在北京国家大剧院隆重上演。作为“百戏中华——国家大剧院非遗戏曲剧种展演”重要剧目之一,该剧一经亮相便引发热烈反响,现场座无虚席,掌声经久不息。这部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浪漫主义代表作,以精湛的艺术表现和深厚的人文内涵,再次征服首都观众,赢得如潮好评。
国家大剧院。
《七妹与蛇郎》以忠贞不渝的爱情为主线,以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为蓝本,讲述了蛇郎和张家七妹以蛇精内丹宝珠定情,张家大姐贪财抢珠,蜂翁巧计夺回,促成七妹、蛇郎姻缘美满,后因大姐贪财善妒,与蛇精勾结作恶却自食其果的故事,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光辉与阴暗,是一部扬善惩恶、劝人向善的传统戏曲佳作。
《七妹与蛇郎》走进国家大剧院。
演出过程中,观众情绪随剧情起伏跌宕。当七妹与蛇郎诀别的凄婉唱段响起,现场不乏啜泣之声;而当正义战胜邪恶、两人团圆之时,全场爆发出热烈掌声。一位北京戏迷感叹:“原来地方戏也可以这么‘潮’,既有传统韵味,又不乏现代视觉震撼!”
“《七妹与蛇郎》首演于1960年,是贵州花灯戏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此次再度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是我们传承与创新并重的一次尝试。”贵州省花灯剧院党总支书记、贵州省民族乐团执行董事龙国洪在演出后表示。
龙国洪接受记者采访。
为呈现最佳舞台效果,贵州省花灯剧院自2024年就启动筹备工作,集结骨干力量,全面打磨剧目。在保留原版唱腔和舞蹈精髓的基础上,融入现代舞美技术,通过光影变化营造出蟒山仙境的奇幻氛围,多媒体投影延展了戏曲的叙事边界。特别是现场乐团伴奏,强化了音乐与剧情的融合,配器层次丰富、旋律婉转,与演员“唱、念、做、打”的表演相得益彰,尽显贵州花灯戏的独特韵味。
“能以大阮演奏员的身份参与此次展演,我感到无比荣幸。”演奏员孟梓淳说,“希望未来能进一步做好贵州花灯戏的音乐演绎,奏响贵州民族音乐之声。”
《七妹与蛇郎》剧照。图片由贵州省花灯剧院提供
花灯戏作为贵州最具群众基础的地方剧种之一,盛行于清末民初,由最初的“采花灯”“地灯”逐渐发展为集歌舞、戏剧、杂耍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它吸收贵州本土语言与民间曲调,形成了丝弦灯调、锣鼓灯调、花调子等多种板式和曲牌,风格淳朴浓郁。其表演以“扭”为特色,道具多为折扇、蒲扇、手帕,极富生活气息与地方色彩。
“贵州文化底蕴深厚,戏曲艺术独具风格。”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陈铎在观演后表示,此次贵州花灯戏再度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不仅展现了地方戏曲的多姿多彩,也成为贵州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体现。文艺工作者要继续挖掘地方资源,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贵州故事。
剧团合影。图片由贵州省花灯剧院提供
据悉,由贵州文化演艺产业集团旗下多彩贵州艺术团联袂澳大利亚管弦乐团打造的“多彩贵州·风行天下”国潮交响音乐会,将于7月7日、7月9日首登悉尼歌剧院与墨尔本演奏中心,开启贵州文化海外推广的新篇章。龙国洪对此充满信心:“我们期待以乐为媒,架起中澳文化交流新桥梁,让全球观众感受到贵州民乐的独特魅力,推动贵州优秀民族文化走向世界。”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来源:贵州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