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具体来看,京东第一季度收入3011亿元,同比增加15.8%,增速创三年来最高。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109亿元,同比增长52.7%。
5月13日,就在今年6.18预热的前夕,京东发布了2025年一季度的财报业绩。
具体来看,京东第一季度收入3011亿元,同比增加15.8%,增速创三年来最高。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109亿元,同比增长52.7%。
业务层面,京东零售一季度收入为2638.5亿元,同比增长16.3%。其中,电子产品及家用电器品类收入同比增长17.1%,日百品类收入同比增长14.9%。
随着今年2月京东入局外卖领域并引发市场巨震,消费情绪提振叠加供应链能力及用户体验优化,一季度京东用户增长表现强劲,增速超过20%,实现了连续6个季度同比双位数增长。
此外,京东还在4月宣布推出2000亿出口转内销扶持计划,未来一年内,将大规模采购不低于2000亿元出口转内销商品。截至4月底,已有上万家企业与京东采销进入到实质性采购洽谈阶段。
也难怪京东集团首席执行官许冉表示:“一季度我们迎来2025年的良好开端,收入和利润均取得强劲表现。消费者对京东日益加强的信任与心智,也进一步巩固了我们的业务生态。此外,我们在新业务探索中取得令人鼓舞的早期成果,相信这些新机遇将进一步助力我们取得长期、高质量的增长。”
截至13日收盘,港股京东集团报137港元,该股月内累计涨超7%。
京东仍是行业前三,抖音电商差距万亿
虽然,大众舆论近期还在被京东与美团之间的“外卖大战”所吸引。但在基本盘层面,京东面临着来自抖音电商的挑战。
今年2月13日,在字节跳动召开的2025年All-hands全员会议上,抖音电商业务负责人康泽宇表示24年抖音电商的GMV 和市场份额已跃居行业第三。
康泽宇的这一表态可谓石破天惊,要知道抖音电商成立不过短短4年时间,要做到电商行业前三,也就是说GMV要超过4万亿,这可不是轻易可以达成的。
此前抖音集团副总裁李亮还出来辟谣,关于媒体报道的“抖音电商2023年GMV为2万多亿元,而广告收入高达4000亿元”一事。表示“抖音的广告收入中,只有一部分来自电商业务,大部分收入来自非电商的信息流广告,不好直接与电商公司做这样的对比。这样混淆,很容易引发误解和对立情绪。”
李亮的表态事实上承认了两个问题。
第一,抖音电商的GMV里“非电商的信息流广告”占了很大的比重,实际卖货的部分远没有外界想象得高;第二,2023年时抖音电商的GMV顶多也就是在2万亿左右徘徊(京东在2020年就做到了GMV 2.6万亿)。
根据36氪最新的报道,2024年抖音电商GMV约3.5万亿。而根据京东财报推算,2024年京东的GMV在4.5万亿元左右。也就是说抖音电商的GMV和京东还差着1万亿的身位,还远远够不到行业前三的位置。
虽然门口有抖音叫阵,但京东也并没有闲着。毕竟电商行业,大家现在面对的都是同一现实——存量竞争时代,在消费者越来越“被动”和“冷静”的当下,如何吸引他们有限的时间和购买力。
所以自2022年年底,刘强东亲自推动京东的革新,内部战斗氛围也随之浓厚。根据京东内部人士称,过去一年多,京东零售和物流的高管和普通员工在会议室经常能碰到刘强东。
他每周都会参与多个零售、物流板块的日会。在这些会议上,刘强东关注最多的是用户体验,每次都会围绕商品、价格、服务等用户体验给出意见和建议。甚至会直接解决大部分方向性问题。
现在京东所有的会议室里都挂着“决策时不要忘了用户”的大幅横条。
这源自刘强东曾在内网发帖反思称“我们天天说客户为先,可是工作中处处以自己为中心进行思考。”如今这句口号成了具像的条幅,被强力渗透到从高层决策到一线执行的各个环节。
京东夯基建,抖音重网红
总体来说,京东能一直取得增长的好成绩,与其过去20年来不断夯实内功打造电商供应链基础设施是密不可分的。
截止目前,京东供应链基础设施资产规模达1610亿元,运营1600多个仓库和2000个云仓,仓储总面积超3200万平方米,自营商品库存周转天数仅30天,全球领先。虽然是重资产模式,但却是强有力的护城河。
当下,再配以AI智能技术,在导购、营销,乃至仓配、物流等环节,京东配合AI助手实现全流程智能化,效率直接起飞。和那些依赖第三方渠道的电商不同,京东依靠智能仓、无人分拣等AI技术,即便是在偏远地区,也能做到24小时送达。
例如,在采购管理领域,京东把大模型用在商品寻源、合规管理等场景,实现智能寻源匹配。打造的“墨卡托”商品标准库,接入DeepSeek后,识别参数、抽取信息更准,还能辨别“一品多商”,大大提高了供应链管理效率。
再比如去年推出的“智狼货到人解决方案”,在北京大兴临空智能物流园区童装仓,近百台智狼飞梯机器人和搬运机器人,让入库、上架、拣选、出库全自动化,上架效率提高5倍,拣货效率提升3倍多,大大降低了仓内运营成本。
■ 智狼飞梯机器人
财报显示,京东在研发的开支方面,由2024年第一季度的40亿元增加14.6%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46亿元(6亿美元)。
相形之下,抖音电商是另外一种思维。虽然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和日活跃用户数,且孵化出众多粉丝量庞大的超级IP,如粉丝过亿的疯狂小杨哥、以“知识带货”风格火爆出圈的董宇辉等,这些头部达人给平台带来了巨大的声量和势能。但抖音的电商之路其实处处是坑。
仅去年,就有多个抖音头部主播因为带货不当而塌房,例如“疯狂小杨哥”。
而此前与平台“亲密无间”的机构,在做大后也与抖音貌合神离,积极开辟外部渠道,比如东方甄选。
这些原本依赖抖音体系成长起来的“摇钱树”,正在逐渐变成平台中的定时炸弹。
无论是疯狂小杨哥涉及虚假宣传的“香港美诚月饼”还是东北雨姐带货的红薯粉没有检测到红薯成分,抑或被称为“抖音美妆一哥”的骆王宇被质疑带货的 CSS 油橄榄精华涉嫌虚假宣传而决定退网......
即便是“幸存”的大主播也非安全无虞,董宇辉、广东夫妇等大主播仍频繁陷入舆论争议。
■ 董宇辉直播带货
这些事件都极大地损害了消费者对抖音乃至对整个电商行业的信任。
不过,头部主播虽然社会影响力巨大,但从抖音电商的大盘来说,所占GMV其实比重很小。
根据《2024抖音电商达人成长报告》显示,中、小主播才是抖音电商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而这些中、小主播的问题则是“货不对板”和“高退货率”。
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的数据显示,2024年,抖音电商的商家投诉量同步暴涨42%,其中63%的纠纷直指“货不对板”与恶意退货。在去年行业“仅退款”规则的刺激下,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抖音电商的退货率激增17%、质检不合格率1.2%。
康泽宇描绘的抖音电商的华丽外衣事实上也正在被供应链漏洞、算法暴政与信任危机三把利刃刺穿。
刘强东亲自坐镇一线
相比马云远游,张一鸣归隐。一线大佬里,刘强东是极少数仍活跃在业务一线的大厂创始人。
自回归以来,刘强东对公司的倾力投入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档位。
无论是此前重整组织架构,全面打通自营和第三方的界限,提出以用户为中心。还是今年2月京东入局外卖,为骑手缴纳五险一金并承担所有成本等打破常规的举措,都在告诉外界老刘和京东都还有心气。
有内部人士透露,仅去年,刘强东给京东管理层就做了1800人次的培训。每周至少4天,给京东各个部门进行战略设计、业务打法、团队能力建设,甚至用户体验细节等直接指导,一度讲得声音嘶哑。
虽然刘强东显得“危机重重”,但其实京东的基本盘是非常稳固的。财报数据显示,一季度京东带电品类营收同比增长17.1%,这说明在3C领域,京东的优势依旧明显。
考虑到3C数码产品的单价更高,消费者的决策时间、需求、品质要求也更高,京东赖以起家的3C品类事实上也是一面由平台与消费者共同选择后构筑起的一堵高墙,不会被轻易攻破。
基本盘的稳固,这也是京东可以放开手脚在日百品类和外卖业务上放开一搏的原因。
以外卖业务为例,刘强东亲自坐镇一线业务,快速部署决策,以“战略制定者+战术教官”的双重角色深度介入业务运营。
2月11日,京东外卖正式宣布启动“品质堂食餐饮商家”招募计划。一周后,京东宣布将逐步为外卖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且五险一金的所有成本由京东承担,随后又进一步官宣了外卖的百亿补贴计划。
在内部,刘强东为外卖业务提了三条规矩:京东外卖的净利润永远不许超过5%;为所有京东的全职外卖员上五险一金;技术应该用来带动成本下降、效率提升,而不是压榨劳动者。
为了表达诚意,刘强东甚至亲自去一线送外卖,并与用户合影。
而这些积极拓展的业务版图也化为财报中数字亮眼的新业务。
自2月全面进军外卖行业后,财报发布当日,京东集团首席执行官许在财报电话会议上透露,京东外卖的日单量已接近2000万单,入驻商家门店数超过100万家。
一个明显的效应是,外卖用户在京东App上点完外卖后往往还会进行跨品类购物,新业务为老业务带来了协同效应。至此,京东也表达了未来对于外卖业务持续坚定投入的决心。
正如刘强东在内部会议中所说,京东既要稳住基本盘,也要做好新业务。从大公司变回创业公司,创业三十载的刘强东再次起步,不禁让人感慨激情使人永不止步。
@以上内容版权归属「iNews新知科技 」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
来源:iNews新知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