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实这笔钱,是少帅的原配于凤至在海外做生意、炒股挣来的,总数不少。当时有台湾媒体高喊,要让少帅把欠台湾政府的钱还回来,但张家后人不在意,把大部分财产捐了出去。
2001年,已经101岁的少帅张学良在夏威夷去世,留下了数亿美金的资产。
这笔钱当时引起了小的争议,因为少帅在36岁以后就被软禁,几十年都没有自由,他哪来的遗产呢?
其实这笔钱,是少帅的原配于凤至在海外做生意、炒股挣来的,总数不少。当时有台湾媒体高喊,要让少帅把欠台湾政府的钱还回来,但张家后人不在意,把大部分财产捐了出去。
说少帅欠台湾政府的钱,其实就传闻中软禁少帅花的生活费,据说总数高达上亿台币,曾让老蒋非常惊讶。
从1937年开始,张学良在大陆和台湾岛辗转十几个地方,被关了54年,这里面的生活费、安保费、房租,都是政府买单。
据传说,少帅住的地方都是山明水秀的景区,吃的都是上好食材。他身边总是有高级“保镖”,还有游泳池、网球场,假如这些都是真的,那张少帅确实花了不少钱。
可是也有很多证据显示,张学良的幽禁生活比较贫寒,粗茶淡饭,住的很简陋。所以张少帅不仅不该为幽禁付款,还应该向老蒋和后人要赔偿。
那么在被幽禁后,张学良都去过哪些地方?张少帅的生活真的奢侈吗?他的幽禁生涯到底是怎样的?
1936年“西安事变”后,老蒋为什么不枪毙张学良,历史上有不同的说法。
主流说法是,当时戴笠和宋美龄去西安捞人,作为少帅的老情人,宋美龄恳求张学良放人,许诺不会追究。张学良听了宋美龄的话,这才陪着老蒋回了南京。
少帅曾对手下说:“回南京以示诚意,蒋夫人不会害我的。”
没想到老蒋转头翻脸,张学良下狱,把自己的妻子陷于不义。所以关押张学良已经是宋美龄能接受的极限了,后来,宋美龄经常对人说:“是我们对不起汉卿。”
其实,这是给宋美龄脸上贴了金,因为不杀老蒋,是西安事变各方的一致决议,不是张学良一人决定。
而老蒋后来也不可能杀少帅,一者少帅的东北军还在,且杀张,可能让东北的日本人手拿把柄,打出不利于南京的旗号。
其次,张少帅再怎么说,也是老蒋的换帖兄弟,江湖出身的老蒋,干不出这种事儿。
1937年,张学良被判10年的监禁,此后10年,在大陆换了十几个关押的地方。
起初,张学良关在浙江奉化,但很快抗日战争爆发,他只能跟着大军往西南走,在江西、湖南、贵州居住。
当时,张学良身边跟着于凤至和赵一荻,也就是赵四小姐。
在浙江奉化、江西萍乡、湖南郴州和湘西、贵州修文和贵阳时,张学良的生活较好,因为于凤至在照料生活。
要知道,于凤至出身大户人家,后来代表张家打理产业,家财颇丰,少帅虽然被软禁但吃住都是一流的。
张学良到一处,往往采买好烟好酒,住大园子,连身边的特务都住单间。虽然外界不让张学良接触朋友,但宋美龄、宋子文、陈诚这些人还是能见他的,也会赠送礼物。
于凤至是愿意陪着张学良的,但1940年,她不幸得了乳腺癌,只能去美国治病。临走前,她让在上海带孩子的赵一荻来陪伴张学良。
于凤至一走,加上抗战进入胶着期,张学良的生活受到很大影响。
例如他在贵阳期间,因为急性阑尾炎住院,需要营养品,但市面上只能买到鸡蛋。
出院后,张学良转往贵州开阳,在一个闭塞村庄隐居,吃的粗茶淡饭,堂堂张少帅和赵四小姐,居然开始养鸡、种菜,只为了吃得好点。
彼时日本人在中部开战,老蒋下令不再给张学良专门修建住处,或者寻找大园子,有什么住什么,甚至在息烽县的集中营住过一段日子。
由此,张学良一是感受到抗战危急,二是感觉老蒋对自己已经不上心。他给宋子文诉苦,给老蒋去信,但都没下文。
抗战末期,张学良被关在贵州遵义的桐梓县,他通过广播知道日寇要投降,整天算自己要重获自由的日子。
在少帅心里,当年自己冒天下之大不韪,发动西安事变,不就是为了抗日。现在日本人投降,自己和委员长也是“恩怨全消”,老蒋会给自己一个自由。
而且退一万步,当年军事委员会判处自己10年监禁,按法理,时间也快到了。
所以抗战胜利后,张学良给老蒋去信,要求还自己自由。
但1946年11月,张学良和赵一荻,被飞机送往台湾。之后,他在台湾的新竹县井上温泉居住,这里是日本人留下的度假区,在山坳之中有一排小楼,四处无人,只有一条路通到外界。
张学良在这里前后住了十几年,期间不仅没有受到优待,甚至一度断炊。
幸好在大陆时,张学良已经会种菜、养鸡、养鸭,平时还钓钓鱼,所以他白天经常在地里忙碌,吃的很多都是自己种的食物。赵四小姐也学着缝缝补补,维护两人的衣橱。
这一阶段,所谓的“政府”给张学良的花销就是警卫人员的工资,以及少量的生活物资。至于所谓的温泉、别墅,都是日本人留下的遗产,不仅不花钱,甚至不想修缮。
鲜为人知的是,井上温泉的房子就是木屋,冬热夏冷,让人难以忍受。且供电很差,经常断电,用蜡烛照明。
监视张学良的特务“老刘”刘乙光,也带着老婆孩子住在这里,后来受不了环境,老婆孩子都搬走了。
宋美龄曾在50年代来看张学良,给张学良送了生活物资、书籍,结果张少帅求宋美龄给老蒋说说好话,还要求和东北或者美国联系,给自己送点钱。
张学良这一时期心态有较大的变化,1949年,在李宗仁上台前后,他一度要被释放。但老蒋坚决不从,下令陈诚不遵守李宗仁命令,必须关押张学良。
彼时老蒋丢了大陆,张学良害怕自己会被处决,所以在宋美龄劝他信基督教后,张学良居然从50年代开始学习基督教,信仰耶稣。
每天早上起来,张学良就开始祈祷,然后吃早饭,打理菜园子、喂鸡喂鸭、钓鱼、散步。别墅附近有网球场,但那是宋美龄要求修建的,而且并没花多少钱。
无论张学良去哪,身边都有几个特务跟着,老蒋不许他接触外人,不许随便写信,只有少数一个人能来看他,带的东西也很有限。
然而,张学良彼时已经是个老人,对所谓的自由已经看淡,只希望能多和人接触。
1960年代初,张学良和赵一荻在教堂受洗,成为基督徒,老蒋夫妻在旁观礼。此后,张学良的待遇好了不少,可以每周参加礼拜,和人接触。他还在台北住进了楼房,最后在这里住了30多年。
根据一些网上的流言,说张学良和赵一荻一年的生活费要200万元,曾让老蒋看后大骂“娘希匹,这够养一个团了”。
其实稍有常识,就知道这不可能。
上世纪中后期,台币和人民币的汇率在1:4到1:5左右。200万台币,就是约40万人民币,这在20世纪70年代是个天文数字,等于今天的几千万元。
哪怕是在今天这种消费发达的时代,一个人,甚至一个家庭要花掉几千万元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坐着私人飞机环游世界。
试想张少帅和赵四小姐两个人,住在木屋,吃粗茶淡饭,足不出户,怎么可能一年花掉几千万元?就算养一个警卫连在附近看守,这个钱也花不完。
所以这种流言不值一驳。
唯一有可能的是,把少帅54年的幽禁生活算在一起,把所有开支累积计算,200万台币的花销是可能的。
到1975年春天,老蒋去世了,张学良送了挽联。
不久后小蒋上台,张学良等待自己被释放,但居然没有下文。据说老蒋死前亲自交代:“不能放虎!”
小蒋时代,张学良在台北的住所居住,能接受各种老友的拜访。他年事已高,告别了不少老朋友,包括看管他20多年的刘乙光,都在80年代初去世。
张学良得益于长期钻研宗教,心态平和,生活规律,所以身体很好。1988年小蒋去世后不久,到1990年,张学良终于获得自由。
彼时,他的老友、亲人所剩不多,原配于凤至在美国生活,恰好在1990年去世,两人没见到最后一面。
张学良获得自由后,在台湾摆了寿宴,大宴宾朋,并接受了电视台、私人学者的访问。随后他远走美国,在美国度过晚年。
这时候的张学良名下已经有不少钱,这都是于凤至留下的。
于凤至在美国治病后,因为战争的原因,就留在了美国。且老蒋不允许外人看张学良,于凤至就把孩子接到了美国,后来她专注投资,在股票和房地产上赚了大钱。
在世时,于凤至住在加州,早早给张学良买了房子,准备接他到美国养老。没想到她先走一步,没等到张学良来找她。
去世前,于凤至立下遗嘱,把数亿美金的资产留给张学良,让小儿子张闾琳保管。张学良到了美国后,儿子找到他,张学良才知道自己有这么多钱。
但对于90多岁的老人来说,财产已经是一串数字了。张学良把钱放着基本不动,传说最后几乎全部捐给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这次捐赠,外界都想不通,因为张家不是无人,后人也要用钱。
而且张学良多次表示对东北家乡有亏,为何不捐钱给东北,帮助家乡发展呢?
据历史学家的分析,张少帅这次捐赠,其实不是几亿美金,而是大约500万美金。哥伦比亚大学设立了张学良研究中心,存着古董、文件、影像资料,可见少帅还是为了自己的身后名。
当时他在美国留下非常多的采访资料,叙述了完整的前半生,涉及大量的历史故事。很多人可能忽略,其在人生巅峰,基本算是中国的领导者之一。
张学良身上,牵扯着整个中国,甚至半个世界的历史。他早年和孙中山先生的儿子孙科关系好,后来是老蒋的换帖兄弟。他和延安关系不错,曾援助延安,还和周恩来是朋友。
张学良和日本人来往密切,认识不少高官,甚至和皇族有来往。在欧洲,张学良留学、下野时期,和德国、意大利法西斯走得很近,见过纳粹元首和墨索里尼,知道很多欧洲秘闻。
当年的信件、口述的录音、家藏历史文物、古董,这些东西,都放在哥伦比亚大学。
张学良希望学校能还原历史,给自己一个公正客观的历史评价。
对于一个在大陆、台湾都极富争议性的人物,这个愿望,值得他付上一笔重酬。
文/商学野
参考资料:
1.《莫德惠三探幽禁中的张学良》,石湾
2.《张学良台湾幽禁地变更始末》,孟红
3.《幽禁岁月:侄女口述张学良50余年“笼中岛”生活》,张闾蘅
4.幽禁岁月:侄女口述张学良50余年“笼中岛”生活
来源:星火彪War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