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AI技术重构职场的当下,数据整合、文案生成等传统技能正被机器快速取代。企业若将理解力“外包”给AI,可能陷入协同崩溃的困境;职场人若缺乏对信息的深度咀嚼,再先进的算法也难以落地为有效决策。
夜读 vol.377
CHEERS BOOKS
- 选本好书,让生活松弛有度
在AI技术重构职场的当下,数据整合、文案生成等传统技能正被机器快速取代。企业若将理解力“外包”给AI,可能陷入协同崩溃的困境;职场人若缺乏对信息的深度咀嚼,再先进的算法也难以落地为有效决策。
理解力,正成为人类在认知革命中锚定自我价值的“定海神针”。在数字文明的浪潮中,本书将带你锻造理解力的人性火种,不仅助你在信息洪流中抓住1%的本质,更让你在AI无法触及的领域——深度共情、创造性洞察与价值判断中,成为不可替代的理解者。翻开这本书,开启从“知道”到“真知”的认知进化之旅。
本文摘录自《精准理解力》
点击书封,立即入手
人生中的每一个选择都具有关键作用。每一天,人们都在进行各种选择,做出各种决策,可以说人生就是由连续不断的选择和决策组成的。理解力不同的人,做选择和决策的方式也有不同。理解力强的人能够做出好的选择,而理解力弱的人所做出的选择往往不尽如人意。
举个例子,假设你决定换工作,对于下一个工作单位和岗位,你要理解到什么程度,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呢?很多人会提前对以下几项信息进行调查:
●基本工作信息(如企业的资本、历史、业务、业界环境、销售额、营业利润、员工数量、经营理念)。
●工作地点、工作时间。
●工资、奖金水平。
●加薪、晋升制度。
●工作内容。
●福利、津贴、社会保险。
除此之外,你还有很多必须了解的情况。你需要从宏观上调查企业在业界的竞争力、事业前景、平均工龄、管理层成员、职场环境等内容,从微观上调查自己的特长在该企业环境下能否得到发挥、所在岗位的工作流程等内容。如果你想更深入地了解这家企业,可以从该企业员工、竞争对手的员工、职场咨询师等人那里了解到各种各样的信息。此外,你还可以调查这家企业的用户感受,从而加深对企业真实情况的理解。
如果你跳槽到了一家销售业绩名列前茅的知名公司,却发现公司内部奉行功利主义,销售指标极其苛刻,工作氛围十分压抑,且员工的平均工作年限十分短,那么你自己也可能会早早辞职。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正是由于你的事前调查不到位,对该公司的认识不够全面。
当然,你也需要具备将不利形势转化为有利形势的能力,但这和你追求更精准的理解并不冲突,因为你的选择和决策只会受到你自己当下理解了什么、理解到何种程度的影响。为了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策,你不仅要理解事物的基本情况,还要关注其背后的信息。多角度的理解有助于你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表达是理解的具体表现形式
一个人的说话和写作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与他的理解力有关。对于理解力弱的人来说,他的脑内图书馆内杂乱地分布着各种理解之匣,所以他的表达往往让人难以理解。而理解力强的人,能够将理解之匣整理得井井有条,所以他们能够将信息简明扼要地传达给对方。请阅读下面这段话:
如果让我推荐重读文章的方法,打印也不错。这样很容易发现错字漏字,以及文体和内容的不完善之处。打印可以使我们直面自己写的文章,因为会有说明不够充分的情况。只是默读也不好,因为默读很难注意到刚才提到的错字漏字等细节。节奏不好的文章也不能说是一部好的作品,所以我们要读出声音。但是,如果把整篇文章都打印出来,会浪费时间和金钱,造成资源浪费。所以,可以仅将这种方法活用在重点文章上。
上文是一篇比较典型的重点不明、逻辑混乱的文章。作者未能将信息整理清楚,就一股脑地抛给了读者。这类文章“罪孽深重”的地方在于,它强迫读者去整理混乱的信息,且作者对此毫无觉察。修改后的文章如下:
我推荐人们在重读文章时,将文章打印出来再读(结论)。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够带着新鲜感,以更开阔的视角来审视自己写的文章(理由)。我们能够更容易从中发现错字漏字、表达不统一、逻辑不顺畅、说明不充分等不足之处(具体例子)。
但是,把整篇文章都打印出来既浪费时间,也浪费金钱。因此,我建议大家只在检查重点文章时使用打印的方法(补充信息1)。
另外,我们最好对打印出来的文章进行朗读而不是默读,因为朗读更能帮助我们发现文章的不足之处。此外,朗读还能帮我们检视文章的节奏,可谓一举两得(补充信息2)。
修改后的文章结构更加清晰,也更容易被读者所理解。以下是我在修改上述例文时重点关注的3个方面。
第一,对信息进行分组。首先,我将例文中的信息重新整理,分为3段。其次,对于第一段,我又划分出了结论、理由和具体例子3部分,而具体例子又可以被分为错字漏字、表达不统一、逻辑不顺畅、说明不充分4个部分。也就是说,每一个名为段落的理解之匣是由数个句子等中型匣子组成的,而句子中又包含词汇等各种带有信息的小型匣子。简明扼要的表达,往往都具备这样的嵌套结构。
第二,按照易于理解的顺序组织语言。即使你在表达时采用了嵌套结构,但如果表达的顺序不够合理,文章也会不够简明。例如,若将修改后的例文按照第三段、第二段、第一段的顺序排列,读者可能还是会不得要领。表达的基本顺序应该是从整体到细节,呈现出“干—枝—叶”的结构。
第三,优化语言表达。原文的第一句话表述并不清晰,而修改过后,就显得流畅多了。同样,原文中“活用在重点文章上”这句话要表达的意思不太明确,修改为“只在检查重点文章时使用打印的方法”后就显得明确多了。
来源:学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