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出轨转账162万给情人,妻子起诉追回!法院:全部返还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4 19:58 1

摘要:近日,西安市碑林区人民法院公布的一起案件引发广泛关注:丈夫谢某在婚姻存续期间向情人龚某转账162万余元,妻子刘某通过法律途径成功追回全部款项。这一判决不仅彰显了法律对婚姻忠诚的保护,也为类似案件提供了重要参考。

近日,西安市碑林区人民法院公布的一起案件引发广泛关注:丈夫谢某在婚姻存续期间向情人龚某转账162万余元,妻子刘某通过法律途径成功追回全部款项。这一判决不仅彰显了法律对婚姻忠诚的保护,也为类似案件提供了重要参考。

一、婚外情曝光:162万元转账背后的婚姻危机

51岁的谢某与妻子刘某于2000年登记结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谢某与小17岁的龚某发展为情人关系。自2018年起,谢某以公司装修、购房等名义多次向龚某转账,累计金额达162万余元。转账记录显示,两人的经济往来充满暧昧色彩,例如龚某曾在情人节向谢某转账1314元(备注“愿每年的今天你都会说爱我”),谢某生日时龚某又转来666.66元(备注“一切安好、生日快乐”)。

2019年,刘某发现丈夫出轨后,谢某曾写下保证书承诺断绝关系。然而,龚某在2022年竟上门骚扰刘某,甚至以自杀相威胁要求其离婚。直到2024年,刘某因频繁接到贷款催收电话,才惊觉丈夫与龚某的关系仍在持续,且谢某为维系这段婚外情背负了高额债务。

二、法律亮剑:违背公序良俗的赠与无效

刘某将龚某诉至法院后,龚某辩称双方存在借款关系而非赠与。但法院经审理认为,谢某在未征得刘某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处分大额夫妻共同财产,其行为损害了刘某对共同财产的共有权益。同时,谢某与龚某长期保持不正当关系,违背了公序良俗和家庭伦理道德,因此该赠与行为无效。

依据《民法典》第1062条,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属于共同所有,双方享有平等处理权。未经配偶同意,一方擅自将共同财产赠与婚外异性的行为构成无权处分。此外,《民法典》第8条明确民事活动不得违背公序良俗,这一原则在司法实践中被广泛用于否定婚外赠与的效力。

三、典型案例对比:多地法院支持原配追讨

类似判决并非个例。2025年4月,北京三中院审理的一起案件中,丈夫胡某向女主播金某转账近400万元购房,法院同样认定赠与行为无效,判令全额返还。2022年江苏如东法院审理的案件中,男子分38次向情人转账7万余元,最终因无法证明借贷关系成立,法院驳回其追讨诉求。这些案例共同传递出司法实践的倾向:婚内出轨方擅自处分共同财产的行为不受法律保护,第三者无权占有相关财物。

值得注意的是,法院在判决中通常会综合考虑转账金额、双方关系性质及是否用于家庭生活等因素。例如,若转账金额较小且符合日常家事代理范围(如购买生活用品),可能不被认定为无效赠与;但若涉及大额财产且明显超出家庭合理支出,则大概率会被追回。

四、维权指南:原配如何守护财产权益

1. 固定证据:

- 婚外情证据:包括亲密照片、聊天记录、开房记录、保证书等,证明双方存在不正当关系。

- 财产转移证据:银行流水、转账凭证、房产登记信息等,特别是特殊金额(如520、1314元)的转账记录更具证明力。

2. 法律途径:

- 起诉返还:以赠与合同纠纷为由,将第三者列为被告,要求其返还全部财产。若涉及多笔转账,可合并主张权利。

- 财产保全:在诉讼前或诉讼中申请财产保全,防止第三者转移财产。

3. 注意时效:根据《民法典》第188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损之日起计算。

五、专家解读:法律对婚姻忠诚的双重保障

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婚姻家庭部主任表示,此类判决体现了法律对婚姻关系的双重保护:

1. 财产层面:明确夫妻共同财产不可单方随意处分,维护配偶对家庭财富的平等控制权。

2. 伦理层面:通过否定婚外赠与效力,遏制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为,引导树立正确的婚姻观。

“司法实践中,法院不仅关注财产归属,更注重通过判决传递价值导向。”该专家强调,“此类案件的审理既要保护无过错方权益,也要避免婚姻成为谋取财产的手段,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结语:法律为婚姻筑牢底线

从162万元的全额返还,到多地法院的类似判决,司法实践正在用实际行动告诉公众:婚姻不是儿戏,背叛需付出代价,法律永远站在维护家庭伦理和公平正义的一边。正如本案主审法官所言:“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法律对婚姻忠诚的保护,既是对个人权益的捍卫,也是对社会公序良俗的坚守。”

对于婚姻中的无过错方而言,遭遇背叛固然痛苦,但法律赋予的权利足以让他们在风雨中挺直脊梁。而对于试图通过婚外情谋取利益者,这一系列判决无疑敲响了警钟:违背道德的“捷径”,终将通向法律的深渊。

来源:乐乐剧场一点号

相关推荐